- 《孝子传画像》与《暴风雨》2.3D打印的加法原理|探索者号与龟0
- 《孝子传画像》与《暴风雨》1.祥瑞与惩罚|探索者号与龟053
- 《孝子传画像》与《暴风雨》10.伊壁鸠鲁旅人|探索者号与龟062
- 《孝子传画像》与《暴风雨》3.存在是以多种方式被说出的东西|探索
- 《孝子传画像》与《暴风雨》9.在藏书室里看暴风雨|探索者号与龟0
- 《孝子传画像》与《暴风雨》4.上帝为什么愤怒|探索者号与龟056
- 《孝子传画像》与《暴风雨》11.太史公和人生三阶段|探索者号与龟
- 《孝子传画像》与《暴风雨》8.“受命符”和《物性论》|探索者号与
- 《孝子传画像》与《暴风雨》6.为什么汉代流行祥瑞图像?|探索者号
- 《孝子传画像》与《暴风雨》7.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探索者号
![](https://img.haomeiwen.com/i16711136/4f573a4813efa38d.jpg)
053问到二元图像模式如何能引导、干预对视觉以外的那个世界意象的生成?答案是它使用了类似于3D打印的加法原理。
《孝子传画像》和《暴风雨》在天空的区域并不是容纳具有现实原型的图像,而是由物质性因素的肌理构成。这样图像的成分就从符号的能指变化成符号的肌理,就像3D打印机一样,采用叠加的方式使能指涵义衍生成结构性的层次。一旦有了第二象限的概念,天空不是风景,而是作为符号的肌理直接参与意象的构成。而第一象限图像的意象生成模式像车床,采用减法将原材料去掉多余的、不相关的部分,按照与表现物之间能指和所指的垂直关系来处理。
比如《暴风雨》中【云】的使用,它不像雕塑用的大理石那样作为一个整体,由雕刻刀去除遮蔽和冗余,使其中的某个形象被“释放”出来。在这里,【云】被图像研磨成一种建构性的物质材料,就像3D打印机的原材料,可以在表现体系的多个层次上出现,并依据结构的需要发生功能的移动,产生了图像、指示和象征这三个功能。
在描述层次上,通过云的外在效果来表现风暴的存在。正如画家只能透过人的身体的外表来表现他们的灵魂的运动,“风”这一元素是不能由图像直接描述的,只能通过受其作用的其他事物的可见征候来表现,即转用与某一参照物物的关系来指示风的存在,这个参照物是【云】。云的运动在现实层面是风的成因,而在表现层面又是风的指示。在表现层次上,【云】作为一种征兆图像,具备象征意义,云淡风轻是太平祥和,乌云盖顶是灾异惩罚。第三,【云】还可以指示另一个世界的存在,它所在的天空区域,既可以是有气象发生的现实性意义的天空,又可以是神学意义上的天国,还可以是神显真容、神迹的超验场所。
![](https://img.haomeiwen.com/i16711136/f93ab2a1b26efc1f.jpg)
同样,《孝子传画像》也使用叠加复杂度的方式来激发图像的潜能。它的天空不是下半部透视的延伸,而是像一张带图腾的大幕盖住了上部。但画面上下并没有因视觉系统的差别而断裂,因为在上下交界处正中有一个环形的“铺首”和在其左右的两扇“窗户”。铺首本是属于石棺的一个物质性部件,但此处它是画上去的,在画面上制造了一种【凸起】的视幻觉。与之对应的铺首两侧的正方形“窗户”,窗户里还有两个人在向画面外观看,又制造出【凹进去】的视效。它们在平面上的一凸一凹又增加了画面的复杂性,反而衔接起画面上下部分的分裂,即这幅图像是用更复杂的图像系统来平衡复杂系统带来的问题。
观看《孝子传画像》,视线不仅在上下间移动时要转换,在衔接处还要一出一入,作为承载画面的石棺面一会因透视而消失,一会又因线描图案而恢复,一会可以穿过窗“进入”内部,又因铺首而强调隔离的存在。
![](https://img.haomeiwen.com/i16711136/d2d97a547c9c117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