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长实修课昨晚的主题是疗愈内在的伤痛。我因为太忙还没有听,正好我今晚回家的时候姐姐在我的床上睡觉。
我六点半到家,她7点上班,6点半也该起床了。我把团长的语音内容打开,让她听到她想起床的时候。
我去到客厅,姥姥责怪我姐还不起床赶不上吃饭了。我说,我给她听的内容值得饿一次肚子。
姥姥又开启唠叨模式,她对着大宝说:你妈妈上夜班天天捞不着睡个早觉,今天又是下午两三点才睡!你每天这样那样的事儿也多!你妈妈光侍弄你!
我打定主意不再掺和的,但是实在是忍不住啊。
我说:妈,那是她不想早睡,这哪是大宝的错!不是大宝的错。她想早睡她就有办法做到,她磨叽,那是她不想睡。
之前两宝抢玩具打架的时候,大宝捂着耳朵很害怕的样子说过几次“不是我的错,不是我的错”,才几天姥姥就忘了。
我一提醒,姥姥马上明白了:对,不是大宝的错。
真巧大宝看的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套娃那一系列,大头儿子低下头沮丧的抱歉的说:(魔兽)都是我画出来的,我错了!
围裙妈妈立马接话道:大头儿子你没有错!
我也趁热打铁:妈,你听,围裙妈妈教孩子和我们一样,她也说“孩子,这不是你的错。”
姥姥点头称是。
我这一招,算是借力和强化吧。
我现在真的决定退出,不掺和他们教育孩子了。
但是我仍然观察,并开始另一种方式的参与,润物细无声。
今晚除了让我姐听我学习的音频课程,给姥姥强化了“这不是我的错”这个概念外,我还推动了姥姥姥爷忆苦思甜,我觉得讲讲老一辈的事有助于温馨的家庭氛围。孩子喜欢听姥姥小时候的故事,对姥姥来说很有被重视的感觉吧,有存在感,对孩子来说获得了一种和祖辈的链接。再者,讲讲小时候的故事,气氛也比较温馨,总胜过没话找话的呵斥小孩吧。
起先是我姐出来后我问她:团长的课很棒吧?
她点头说很好。
我很惊奇的说,你知道吗?团长小时候没有鞋穿!
姥姥“切”一声,传达了“这有什么好稀奇”的意思,她说,你以为你爸爸小时候有鞋穿吗?
我说,我觉得有。
我转头问我爸爸,也就是姥爷:有吗?
他说,哪里有!夏天光脚烫了脚底板子眼睛红红的疼,冬天穿单鞋,一天也暖不过来。
我跟大宝说,你相信吗?姥爷小时候真的没有鞋穿!这太神奇了是吧?――我有点夸张的神情,是想调动她的参与。
她浅浅笑着点头。
我继续问她,你说姥爷小时候为什么没鞋穿呀?
她浅笑着摇摇头,不知道。
我说姥姥:妈,你们多讲讲小时候的事吧,我们爱听,你们从来不讲,其实我们想知道,对吧大宝?我回头征求大宝的同意。
大宝点点头,还是浅浅的笑。
姥姥就开始讲她小时候多苦,5岁掉井里,13岁摊煎饼做一家人的饭把衣服烧着了……
姥姥跟姥爷说了一句话很有意思,她说,想想以前那么苦都过来了,现在过这样的生活,知足吧,别总批评小孩了。――在姥姥心里,她从来没有骂过小孩,都是姥爷在骂。突然有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感觉。我在这里埋怨姥姥批评小孩,姥姥不认为自己批评小孩,她认为姥爷在批评小孩。
姥爷辩解道:他们做错了事我才批评,如果不做错事我也不说他们。说他们是对他们好,希望他们长教训,别再犯。――自从学心理学,我对“我是为你好”这句话也开始过敏,不过今晚的气氛还不错,大家都是心平气和的说的,我也没有反应过敏。只是现在写下来的过程中不喜欢这句话。
我在回家的公交车上读了几页《妈妈教的数学》,我真想给她们读一下。于是我给他们大概讲了其中几个故事。
书中妈妈用做菜的豆角教小孩做数学题,让小孩包饺子后数数,记录,教小孩用秤的故事,我也讲了我小时候包完饺子也数数,然后我就在心里评估大人吃几个我吃几个,最后能剩几个。启发姥姥从生活中教孩子们练习数学。
我还讲了书里的小男孩用炒菜的豆角练习数数做数学题的故事,小男孩说,我现在很感激妈妈当年的用心,从没有因为我玩食物批评我,而隔壁家的小朋友玩米被打了一顿。
当他得知隔壁小朋友被打的原因后忍不住也来玩米,但是他的爸妈都没有批评他,于是他10岁就算出了那个国王赏赐大臣的米粒重量,是9000吨,当年全台湾一年的米产量才3500吨,难怪国王拿不出一棋盘的米只好把大臣杀了。
姥姥说,你姥爷(就是我妈妈的爸爸)那时候算数超厉害。生产队白天收一天庄稼,堆在场上,晚上开始估重量好分。每次都是你姥爷来估,估完再由会计计算每家分多少,拿着秤来分,每次到最后都只剩一点点,可以说很准很准了。不管什么庄稼他都估的可准了。大家送他一个称号“五部长”,因为他排行老五。
我说,啊!原来,我姥爷那么聪明呀!难怪老妈你那么聪明!――我顺便恭维了一下我妈。
姥姥愤愤不平的说,有什么用!
啊?这怎么不按套路来啊。
我说,妈,咱在孩子面前,能说聪明没有用吗?我们多么以祖辈聪明自豪啊!我们也遗传了他的聪明不是吗?他那个年代没有机会,可能聪明也不会有多大的发展,但是现在的社会不同了,我们的机会多多呀!现在大宝小宝聪明很有用哦。
姥姥连忙点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