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为啊毛写作业的状态发生了很多矛盾,一直在死循环的打骂吼叫,但仍然不见好转。早就该停下来思考,如果持续没有变化,是不是方法错了,我们没有在作业方面起到很好的引导,我们要了解孩子,作业多的乱,那种隐形的压力,如果再被父母打骂吼,一坐那就想起上次被父母打骂吼,半天无法启动作业 。 作业-打骂吼-情绪,这三者密切相关,好害怕-坏情绪-一写作业就被爸妈打孩子就会选择逃避,孩子就会把注意力盯在情绪和家长的对抗中,而没有很好的心思去集中注意力完成自己的事情。
20秒法则:这件事情启动能量大于20秒,那就很难启动;如果小于20秒,就很容易启动。学习任务化大为小,把作业一点点梳理出来,从容易的开始,加入静心环节(让孩子去上个厕所或者喝个水或者削个铅笔。。。),让孩子有正式启动的仪式。
清单法:作业多孩子都在脑子里记着,大脑的容量只有这么多,把大脑中隐形要记的任务用清单列出来,相当于从大脑里把这部分挪到记录本上,大脑中隐约中说不清的任务清空到清单中。这样大脑就有能量去每次只做一件事,做一件勾一件,就会有成就感 。第一件事情一定是最简单易操作的,第二件以后的事情就是让孩子自己决定。
打勾法:打勾的快乐感 ,大脑中有一种内啡呔神经递质,每完成一件就让大脑能及时获得奖利。
孩子写作业小动作太多:
玩铅笔,玩橡皮,玩纸巾,发呆。。。。。。孩子为什么小动作多?
兴奋和抑制,写作业就是兴奋,那小动作的行为就得抑制,抑制的力量就是让孩子完成作业的重要作用。孩子在14岁前抑制功能很弱,帮他去抑制。
家长一般会说:别玩笔,别走神,别玩橡皮。。。。一个“别”孩子听不懂,孩子要用抑制来把这些事情给停掉,反而只会让孩子更加记住玩的东西。这时家长需要温柔信任的语气说:来,快点写!(背后的语气透出对孩子的信任,相信孩子可以做到),让孩子静心下来,快速启动作业 。如果又走神了,家长只需要说:“嗯” “怎么样+靠近的动作” “顺利吗+注视的眼神” ,孩子长大了发现自己走神了也会学这样的温柔动作,如果用指责的语气长大的孩子遇到此类事情也会这样指责自己;
排除干扰法:将有限的抑制力关注在作业上。桌面管理---桌子上只能留孩子必备的文具,其它东西均要清理走,一旦走神,用温柔信任的语气提醒他就可以了。帮他整理让他走神的事情:对于孩子中途提出的要求,可以温柔的接住他的话,帮他记录在本子上,说一句:安心学习,不能直接回绝他,不然他就会在大脑中一直占用位置,作业更加分心。暂停法:设置一个中间步骤,安心写作业。抑制转到兴奋,如孩子在看电视玩游戏时,要抑制他觉得好玩的,隔一会再去写作业 ,如看电视问问还有多久,他说马上一集看完,那就说好的,我跟你切点水果或者倒杯饮料,这样能把孩子从电视中拉回来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家长的爱,当他吃着水果或者喝着饮料的时候,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写作业吧,用一个稳妥的过渡方法引导其去写作业,强制只会让孩子大脑中一直想着那好看在动画片。
今天我也用同样的方法清单法,这种节奏目前还没有让孩子引起重视,可能是我自己对此方法的掌握只知皮毛,需要重复的练习,正确引导。每天进步一点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