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婆婆公公来我家做客,一件极小的事引起了我的难受,反思与领悟。
那是婆婆抱着小元宝坐在我家沙发上时发生的事。婆婆和公公好久没见到小宝了,他们都想珍惜这宝贵的时间来多看看小宝,所以当婆婆抱着小宝坐在其中一个沙发时,公公就站在沙发旁使出浑身解数来逗小宝开心。我一想,叫别人站着多难受啊,我家另一个沙发又比较远,我连忙屁颠屁颠的跑出去拿了凳子,跑到卫生间去擦,擦完赶紧让公公坐在婆婆这个沙发旁,想着方便一起和小宝玩。
当时我妈就放大声音说:“亲家,来过来做沙发呀!”我完全没有注意到,只一心在那里想着在哪摆凳子方便看小宝,结果我一抬头就看见我妈在给我使眼色,我公公也笑着接过凳子,对着小宝半开玩笑的说:“你妈可会说话呢是吧,说的可好听呢。”
我这敏感的神经一下子捕捉到了这其中的讽刺意味,尽管婆婆赶紧打圆场说嘿,人家不是那个意思,就是想让你坐的近点云云,蔓延在空气中的尴尬还是让我心里顿时堵了一大块结。
等他们离开后,我被搅动的心仍然无法平复。一方面心里真心委屈啊,明明自己的无心和好意却被误解,还被这样讽刺,仿佛总有个声音在抱怨说这人怎么这么玻璃心,连个凳子都计较;另一方面却也确实觉得,自己给客人搬凳子而不让坐沙发,坐在客位而不是主位,好像是有点欠妥。
那当时我到底在想什么呢?我为什么在那一刻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呢?
仔细想想,我确信自己并没有嫌弃公公衣服脏而不让他坐沙发的念头,当时的想法链条是,以前他们来时就总在小屋坐着凳子看小宝(小屋没有沙发),这次突然转移到客厅,而且一直站在不坐,我就想赶紧让他们既能坐上又能方便的逗小宝玩,而且,平时我自己也根本就没有:坐凳子和坐沙发是不一样的,客人是应该坐主座的这样的待客观念,这样一系列组合下来,我才会在临场突然做出不合适的举动,好心却办了“坏事”。
而且还有一点,受家庭的影响,我本身是那种想坐就会坐,不用别人怎么让,但如果一直说不坐不坐,那就是真的不想坐,因此我会将公公婆婆说“不坐沙发”解读为:真的不想坐那里,因为不方便看小宝。而我公公不一样,他能在我反复说不想做某件事的时候仍然坚持让我做,推想他本身可能属于想坐(正座),但考虑到礼节等原因表面会反复推诿,但其实还很想让你坚持“让”这种人,所以当我一下子在表面满足了他的需求后,他会心里感觉到不舒服,然后又跟我们熟了,所以就把这种情绪表现了出来。
换句话说,他是一种表面会特意降低自己,给别人无限尊重但内心对别人的尊重也具有高需求的人,而我也确实无意识的认为,换位思考就够,仍然在体察别人需求方面,经验不足。
因此经过这次事件给我的启迪就是:
1.就公公本身而言,他是一个特别需要别人尊重他的人,这需要我在这方面多加留心;2.就待客之道而言,体现以客人为主理念的各种细节都要注意和学习,不仅仅是端茶倒水,摆好水果,还有处于整个房间中的位置甚至坐的东西都很重要;3.就与人交往而言,换位思考有时还是不够的,你不关注坐凳子还是沙发不代表别人不关注,还有不能总以自己对外表达的方式理解别人的表达的寓意。要更细心。
经过这么仔细的回炉,心情也好了不少,之前弥漫在心头的委屈与后悔也渐渐散开了,同时这件事也告诉我,不要怕冲突,也不必无谓地沉浸在难受,后悔,不满,抱怨等情绪中,每种冲突可能都蕴含着重要的信息,如果我们能抛开自己的偏见,试图还原事故现场,从更客观的视角分析来龙去脉,可能就能更体察别人,更理解自己,让每一次冲突都变成一次重大机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