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时候,我有这样一种深刻感觉。就是哪一个老师对我越好,关注我越多。对他(她)的课就越感兴趣。
这位老师的布置的作业一定是第一时间优先先完成,无论是预习还是复习,还是上课时的专注程度,都比其它老师多用心一些。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从灵魂深处对这位老师唯命是从,老师指哪儿,我必定就打哪儿,绝不乱打。因此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成绩是明显优于其它科目。
我不知道其它人是不是有这种感觉。但从很多学生或家长的口中得到证其实,的确有这么一回事。
分析自己的内心,我常常会有这样的想法:老师这么关注我,重视我,对我这么好,就凭我和这位老师的关系这么好,他(她)是我的好朋友,不好好学习,真对不住他(她)。
另一方面,他(她)对我的期望这么高,这么看好我,说明我还是有强大的潜力,不学习怎能对得住他(她)。
这是我学生时代最真实的感受。如果这种感受大多数人都曾经有过,那么我想谈一下,分析一下这种美妙的感觉,也许能帮助到学生,成为另一种方式的教育学习的方法。
深深记得中学时候的一位姓李的老师,每天早上上课之前,先来到教室门口。当学生们一个个来到时,每个学生他都会面带笑容的问一些问题。
·XX同学,昨晚睡好没有?看上去精神不错(不太好),经过一番交谈后,······进去吧,加油!并拍拍学生的肩膀。
·今天天气有点冷,注意感冒。(随手帮助学生事理一下衣领)
·下雨天,农村雨具缺乏,学生头上全是雨水,李老师总会留一块布在旁边帮学生擦擦。
·爸爸妈妈身体好吗?我抽时间来你家坐坐。顺便看看他们。
······。
还有很多很多细节,都体现出他对学生的极大关心与体贴。
另外,老师经常给学生们讲他曾经的事,包括犯过的错,出过的糗事。
因此学生们都很喜欢李老师,也喜欢他的课。他叫学生们做什么,学生们都会义无反顾的去做。
就连班上最调皮的学生在他面前都义气服从,作业没有一个人不上教,每次考试他的科目都比其它老师高出许多。
我清楚的记得,他私下告诉我说:“XX(我的小名),学习上我对你有非常高的期望,我认为你完全可以做得更好。基于做“全校最牛班级”的高标准。我在你的表现中发现了你的一些毛病(学习没计划,自觉性薄弱,认真程度不高·····),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
从这次私谈以后,我在李老师面前彻底改变。不时他给我一个鼓励的眼神,走到我身旁拍拍我的肩膀。不时向我递来竖起母指手势,并说一句“加油”。
有观点这样说:高水平的合作,必须要有认同感。
关于认同感,《文化密码》这本书给了很大的启发。书中说了精英团队的三个特征。
·安全感带来团队的认同
·通过暴露弱点提高战斗力
·可操作的共同目标
分析李老师的做法,似乎完全具有了精英团队的特征。
通过对学生细节的各种举动,无微不至的关心、私下的交谈鼓励,暴露自己的错事糗事。达到获得认同感和提高战斗力的目的。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暴露弱点能给别人带来安全感,并很快提高别人的信任度,拉近彼此的距离。如果团队成员之间在一起,每个人都坦城的暴露自己的弱点(特别是伤心的事),便会感染整个团队,当每个人说完后,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会得到距大的提升。
老师的做法无形之中给学生一种安全感。这一举动可解读为:你看,老师的糗事都讲给我听了,秘密是个人最不愿让人知道的,但老师都讲给我听了,相当于向我敞开了心扉,只有关系好的人才会这么做,他很安全。
早上守在教室门口的老师,做各种关切的关切的举动,就是强行制造建立彼此“连接”的机会。当这种安全的信号得到连接后,认同感便随之而来。
带来的结果是老师很相信我,对我期望很高。我就象是被上帝看中的人,便会油然而生出一种责任感,一种身份认同。自然而然的也就会随他的指挥而行动。
对于可操作的共同目标,尽可能简化为可行动的号。例如,一家连锁餐馆的老板,他的经营理念类似于中国的海底捞,目标是让顾客感到宾至如归。
这个餐馆培训员工的方法,就是要记住各种口号 ——
* “阅读”顾客
* 运动员式的好客
* 写出完美的结局
* 我们热爱问题
* 找到顾客的眼神
* 永远给一个完美的反应……
并不仅仅是餐馆服务员这种低端的工作是这样,很多公司都会把自己的理念总结成一句口号 ——
就如书中所说,讲奉献的企业文化最成功,讲感情的领导才是高手。
学生与老师也是一种合作关系。得到双方彼此的认同,合作才会往深度方向进展。
这也许可以借鉴为帮助学生学习的另一种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