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条上看了这么一篇文章《1984年你还记得吗?》。 让我们看看1984年都发生了什么。
1984年,解放军文艺学院文学系的学生莫言用三天写出了他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
那一年,19岁的济南二中学生巩俐第二次高考失利,她一边在山东省出版社当临时工,一边复习准备参加第三次高考。多年后,当巩俐回首这段往事时一定会感慨万千,要是没有当初的坚持,也就没有三年后《暑假里的故事》中那个叛逆的家庭教师,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巩俐。
那一年,梁朝伟和刘德华已经是TVB的当红炸子鸡。在《鹿鼎记》里,一个演韦小宝,一个演康熙。同期出道的周星驰还在主持一个默默无闻的儿童节目——《四三零穿梭机》。他不服输,每天看好莱坞电影揣摩角色,钻研《演员的自我修养》,穷尽所能地搞笑,却始终出不了头。节目半温不火,偶尔被调到周润发刘德华主演的片子里跑龙套,常常连句台词都没有。很多朋友为他惋惜,他也觉得很受打击,直到六年后,他主演的《赌圣》《赌侠》拿下当年香港票房冠亚军,他才突然明白,人生不管顺境还是逆境,其实每一步都算数。“喜剧之王就是我自己的写照,我时刻都在准备着,准备好,机会一来,立刻发力。”
那一年,25岁的陈凯歌导演了他的处女作《黄土地》。摄影师是来自广西电影制片厂的职工张艺谋。
14岁的山西汾阳少年贾樟柯看完《黄土地》对自己说,我以后就干这行了。又一个14年,他拍出了处女作《小武》。
那一年,26岁的王朔在《当代》杂志发表了他的成名作《空中小姐》。
冯小刚因为整天跟在王朔的好兄弟郑晓龙后边混,终于从一个国企宣传干事华丽转身为一个剧组美工,但是直到两年后才在郑晓龙监制的《凯旋在子夜里》里客串了个小反派。
东北二人转赵本山还没机会登上这个最高舞台,但却被伯乐李忠堂发现,主演了他人生第一部电视戏曲片《摔三弦》。
那一年,16岁的李彦宏已经成为全国计算机大赛获奖的天才少年。
10岁的刘强东因为第一次见到电灯而心潮澎湃。
13岁的马化腾举家搬到深圳,很快他就有了自己的个人电脑。
20岁的马云不顾家人反对,第三次参加高考,终于跌跌撞撞地考入了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
那一年,15岁的雷军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21岁的李书福搞了个冰箱配件厂,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受过国家领导人亲自表彰的“技术尖兵”任正非放弃了部队的锦绣前程南下深圳。
1984年的我在做什么?那时候,我刚上小学不久,实在太小,更多的记忆已经模糊。不过我知道电视里正在播放在美国举行的洛杉矶奥运会。假期里就在在奶奶家院子里漫无目的的玩耍,整天无所事事。
那时候我挺怕我爸。我没想到,35年后,我将永远失去他。在奶奶家那个院子里,有太多的亲人,和太多的回忆,永远的离我而去了。
这篇文章回顾的,其实就是今天这些知名的成功人士,追溯他们的1984年。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他们今天说取得的所有成绩,当年就已经有了苗头。很早以前他们就为今天的成功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什么的种子,结什么的果。
但显然这种反推出来的结论,是片面的。当年有多少努力奋斗、多少才华出众的普通人,最终淹没在了滚滚红尘;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也有许多人品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但精彩处只是昙花一现。
那一年,Beyond在香港刚刚崭露头角。而黄家驹只在30岁的年纪,如流星划过天际,光芒闪烁绚丽夺目,却英年早逝,戛然而止。
那一年,李经纬的“东方魔水”健力宝一推出就畅销全国,这个具有民族情怀的企业家二话不说,砸了20万给中国奥运代表团出征洛杉矶,要知道当时公司账上当时一共才28万。奥运会之后风生水起,国人引以为傲的民族品牌健力宝,和他神奇的开创者李经纬早已淹没在人们的视线。
有很多人尽管很努力,也很想把握住自己,终究还是没有成功。可能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坚持;可能是没有顺应潮流;可能也仅仅是因为时运不济,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说,“莫以成败论英雄!”。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今天去努力。播撒下种子,不见得一定能够开花结果。但如果不肯将自己的希望,像种子一样深埋,自然也等不来硕果累累的时刻。
当然也有不播种的人,吃到了天上掉下的馅儿饼,但我想,很少有人靠吃这种天上掉下的馅儿饼活一辈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