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天,
在图书馆看书的我,突然在我眼前飘过“我们读书,真的是为了找工作吗?”这个问题一下把我难住了,读了16年的书,好像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读书,到底为了什么?工作?梦想?
我合上书,开始思考。
有人教我们识字,
有人教我们做人,
有人教我们处事,
但好像没人告诉我们读书到底要干什么?
我们从出生,到6岁左右开始读一年级,再到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博士……似乎我们在20岁或者更长的时间里人生轨迹就已经被这个社会潜移默化的决定了。
在爸爸妈妈的那个年代,读书出来毕业,国家是有工作包分配的政策,所以那个年代认真读书,考个大专出来,都能分到个不错的工作单位。
读书,更深层次点其实是教育。
个人认为,读书不单单是为了找工作,3分找工作,7分找自己。
为什么说7分是找自己呢?
“百善孝为先”“尊老爱幼”等中国传统美德既在教育中学习,也在其中传承。我记得爸爸跟我说过“先成人再成才”,这句话真的很有道理,如果没有学会做人处事,那么你的成才很有可能成为社会的负担。
在我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更多听到的是好好读书,考上好高中,好大学,出来找个好工作。
寒窗苦读十二年,在这个艰苦的旅途中,我们更多的认识了自己,从叛逆到成熟。学校教书育人,我们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听着老师不厌其烦的唠叨。
然而,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音乐,美术,体育,写作等等。此后,我们在课余时间全部用在自己的喜爱上。
同时,我们也见证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亲人们一个个随之离去,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尤其是我们的父母。
渐渐地,我们有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步入大学,没有了高中时代的青涩,慢慢接触更多社会的东西。“工作”这个概念才开始在我们脑里有了些模糊的位置。
在《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中有个片段:

确实,我们学过的很多东西,在我们未来生活中可能不会用到。但在我们读书的这十几年,培养了我们学习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学会礼貌待人,相互帮助。
在知乎上,有位知友说:
在他们公司,今年有幸招了一个985的毕业生,领导让他带这毕业生。每天的工作很简单,整理资料,处理文案,几乎没有太难的工作。一天实习生问他,这些工作我几乎都没有用到我大学学过的知识啊,这些一个初中毕业生都可以做的,为什么还要招那么高学历的学生。后来他离职,去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由于他学习能力很强,很多人学不会的BIM,他可以搞懂,很快在公司有了快速的发展。
所以,千万不放弃学习,坚持读书,坚持学习新东西。慢慢的你会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自己想要的东西。
至于3分给工作?
是因为,部分的工作需要大学里的专业课知识,所以学好专业知识,是可以帮你在以后工作上的学习。
现在的你,还在坚持读书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