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史杂谈古代文化
金屋藏娇背后的心机:汉武帝的四个皇后——陈皇后、卫子夫、李夫人、

金屋藏娇背后的心机:汉武帝的四个皇后——陈皇后、卫子夫、李夫人、

作者: 实梦阁 | 来源:发表于2018-07-29 23:30 被阅读96次

1.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曾有四位皇后,他曾经喜欢她们每一个人,只是她们每一个却都不算善终。

汉武帝能成为皇帝,源于他有一个聪明的妈。汉景帝第二任皇后王娡出身平民又是再嫁之身,入宫前和前夫还有一个女儿。就算汉初贞操观念薄弱,但是能飞上枝头变凤凰也是少数。

汉武帝的姑姑、相当有权势的馆陶长公主问刘彻是否愿意娶她女儿陈氏为妻的时候,刘彻只有四五岁。这么小的孩子,立即就能答出改变他命运的回答,若不是天资聪颖过人,就是母亲早在背后教导数次的缘故。

刘彻十六登基,在位五十四年,七十过世,皇权稳固,天下太平,竟然只有十二个子女。相比子女数达到六十多人的唐玄宗、宋徽宗,可见他生育能力不够强。这也是卫子夫能够从一介歌女登上皇后宝座的根本原因。

刘彻一生四任皇后(包括追封的),其中原配陈氏被废幽死,继后卫子夫被逼自杀,汉昭帝生母赵婕妤被处死。所以最后,汉武帝死后,臣子们要找个皇后与他共享祭祀竟找不到人。只能将早年病死曾受宠又有子嗣的李夫人拉出来,追封皇后。

当然,李夫人能被追封皇后,也和当时臣子们基于利益关系的打算有关。李夫人的孙子刘贺好歹也坐了几十天皇帝。

汉武帝因巫蛊之祸,处死了两个女儿。在中国大一统王朝的和平年代,还从未有其他皇帝因巫蛊之罪处死女儿,甚至处死公主的事情都极为少见。

汉武帝因为担心吕氏之祸重演,找借口处死赵婕妤,以为如此就可以保住江山长治久安。可要知道,皇权极顶因其所享有的至高无上的巨大权力,让人心中潜在的欲望无法遏制,最终,没了赵夫人,还有盖长公主,还有上官桀,霍光家族到后来也差点谋反。只要小皇帝身边有人,就会有人弄权。

北魏的“立子杀母”祖制据说是跟汉武帝学的,其实也不过是借口而已。只因北魏建国初期,两代国君的正妻太过强势,和君王争夺权力,最终失败告终,而立下了这种制度。但是,后来死在这个制度下的女人,却没一个是因为强势夺权,而多半是宫廷斗争的牺牲者。北魏的权势太后、皇后照样盛行。

2.陈皇后

金屋藏娇的故事最早出自志怪小说,并非正史,做不得实,但是刘彻小时候喜欢跟表姐玩应该是真的。而喜欢表姐的说法,也是用来讨好馆陶长公主的,其中本来就富含了深沉的心机。

汉景帝第一任太子刘荣的生母栗夫人因为得宠日久,目中无人,瞧不起馆陶长公主的女儿,不愿结亲,又说话不慎,触动了汉景帝心中的隐忧,于是导致皇后之位无望,更连累儿子太子之位被废,无罪被逼死。每看到这一段就让人扼腕叹息。

刘彻生母王娡是个相当有心机的人,而史书记载,刘彻在两三岁的时候就表现出异乎常人的聪颖,得到汉景帝的另眼相看。那时候,王娡是十分有心讨好馆陶长公主的,因此,幼年刘彻对表姐的好,让姑姑馆陶感到满意,本就是母子二人深沉的心机。

最终,他们得偿所愿。

正因为娶了这位表姐,刘彻才得已从那么多皇子中脱颖而出,成为皇帝,只是他却狠心的以善妒而不生育的理由将陈皇后废入长门宫,那长门宫本就是陈皇后母亲的私邸,献给武帝的,他将废后安置在里面。

陈废后因为自己的公主之女的身份一直没有绝望,在里面熬了很多年,最后在得知母亲和兄弟都过世的消息之后,知道再没了人生的希望,这才抑郁而终。

若陈皇后只是以普通官宦女子的出身嫁给汉武帝,因无子而被废,就不会得到这么多的同情,毕竟她未曾像唐玄宗王皇后那样贤良淑德并且和丈夫患难与共。

但因为汉武帝的发达来自于陈皇后,陈氏无大过,最终他背弃陈氏,为人所诟病。同样的情况还有汉光武帝刘秀的皇后郭圣通。

不过,在历史上,可没什么人同情陈皇后。因为,在掌握史书之笔的男性心中,女人本不该善妒,更不该阻拦丈夫传宗接代。而在现代,小三横行,同甘共苦的妻却被抛诸一边,女性自我意识的崛起,陈皇后成了被同情的对象。

3.卫子夫

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虽然出身卑微,但是一向处事谨慎仁慈,谦恭守礼,她生下了汉武帝的长子,她的弟弟和外甥都为汉朝建立了不世的功业,她战战兢兢四十多年,最终还是落得个太子被逼谋反,武帝派人收回她的皇后印绶的下场。

她一定很清楚陈皇后的悲惨遭遇,更明白汉武帝的冷血无情,于是在交出印绶之后立即悬梁自尽,结束了自己看似显赫的人生。大约是老天仁慈,最终她的重孙到底即位为帝。

在卫太子刘据谋反的事情上,虽然刘据是被江充所逼,但是到底不符合礼法,毕竟那时候可没有“正当防卫”的说法。这可能也是汉武帝在知道真相之后,虽然对太子有所怜悯,但是也未曾赦免太子,太子因此而自杀的原因。

在这件事上,卫子夫也参与“谋反”。

当时因太子能指挥到的车马有限,刘据在决定起兵后派舍人持节连夜入长秋门报告卫子夫。卫子夫同意刘据调用皇后的中厩车架,取武库兵器,调长乐宫卫队,并以奸臣造反的名义征兵,与江充等人在长安城中展开激战,终于杀死了江充,并于上林苑烧死胡巫师。

从这一点描述来看,卫子夫49年宫廷磨砺,人是相当聪明并且能看清形势的。在关键时刻她没有懦弱,支持了儿子。因此,汉武帝收她皇后印绶并不为过。

如果当时刘据成功了,则可以像唐肃宗取代唐玄宗自行继位的事情一样做。只是,汉武帝到底没有如唐玄宗那样耽于美色搞的天怒人怨,他威望犹在,因此,以刘据当时的条件,武力达不到,逼宫狠手也做不出来,因此他没有机会成功。

所以在他被逼起兵的那一刻,他就踏上了黄泉之路。无论他是否有冤屈,无论他是否只是想杀江充,汉武帝连不可能觊觎皇位的女儿都杀,怎么可能有他的活路?

卫子夫临死之前是悲哀寂寞的。她一生三女一子,看似“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但是在她临终之时,三个女儿不是病死就是因巫蛊之祸被汉武帝处死;儿子出逃在外,她很清楚,以汉武帝冷血自私的性格,也活不了多久;孙子孙女已经被处死,连重孙都被丢到大牢中。

一个女人的一生活到这个地步,就算贵为皇后,又还有什么意思呢?但是她的一生,既可以说是一个悲剧,又可以说不算悲剧。

原因如下。

卫子夫的出身太低微了:平阳公主府里的歌女。能进到公主府被公主特殊培养的女人应该各方面算是比较优秀了,但是公主想将她贡献出去的人是皇帝,而不是一般人。

因为侍奉皇帝,她比同样出身低贱的女子有更好的机会。如果平阳公主随意让她侍奉某一个人,她的一生就不会被这么多人知道。

在她侍奉汉武帝上厕所的时候,成功引起了汉武帝的注意,最终得以入宫。这很艰难,当时同时被推荐的女孩子可不止她一个。她为这个肯定修炼了很久。

卫子夫的皇后之路,全来自于汉武帝的怜悯。进宫之后,汉武帝早将她忘记,丢在脑后。过了一年多,她找到机会向汉武帝哭诉,引起汉武帝怜悯,宠幸之,终于怀孕。接着,她被陈皇后迫害,引起汉武帝更大的怜悯,从而得势。

而这个时候,汉武帝的后宫还没有女人怀孕,汉武帝对她腹中胎儿自然十分看重。之后,她生下三个女儿,在汉武帝29岁那年,终于给他产下了长男,这让汉武帝十分高兴。而她的皇后之路就此铺平。

在现代人看来,29岁有儿子一点不算晚育。但是在古人平均年龄30多岁的情况下,不少皇帝十四五岁就有长子了,汉武帝确实是等的太久了。

这也是卫子夫运气足够好,生育能力足够强。卫子夫后来几十年地位稳固,和这个儿子有莫大关系。汉武帝一直很喜欢太子刘据。

卫子夫应该不算是国色天香,只不过是机灵动人,否则汉武帝也不会带进宫就忘记了。她初期的成功来自于男人对柔弱女人的怜悯,帝王改变低贱的人命运的那种心理满足感,也来自于她的好运气。

大约是因为卫子夫能生育,又懂得察言观色,所以汉武帝头些年一直很宠幸她。不过在她产下太子之后,年岁已大,宠爱应该日渐稀薄。

汉武帝后来喜欢的女人越来越多,例如李夫人、王夫人、尹婕妤、邢娙娥等等。如果想拍一部宫斗局,里面有名有姓的女人不会比《甄嬛传》、《延禧攻略》少。

在几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卫子夫要保持贤惠,让汉武帝尊重她信任她而不产生废后的想法,真的是非常艰难,每天都战战兢兢,只想平安等到儿子继位。

江充这个莫名其妙的家伙出现,并且能够得势,其实也是汉武帝晚年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产物。因为年老体弱,所以对身边人疑神疑鬼,江充才会钻空子。

可惜卫子夫辛苦隐忍一辈子,最后也没得到好下场。这也是因为她和汉武帝寿命在古代人里都太长了的缘故。

想必她自杀的那一刻,无比的不甘,也可能无比的轻松。当汉武帝的女人从来不简单。

还好她的重孙最后当了皇帝,血脉最终得到延续。

她从卑贱之身走到了帝国的顶峰,留下千古绝唱,也算不虚此生。

如果可以选择,想必她会选择平静幸福的过一生。只是古代女子太苦,几乎没有这种机会。在那样的历史环境下,她的人生是值得的。

虽然是艰难的一生,但是到底是辉煌的一生。中国的二十五史,多半是帝王将相之史。能在其中占据稍许笔墨的女子已属不易,更何况被如此的浓墨重彩。

4.李夫人

李夫人,出身低微,不过舞伎而已,被她的兄长培养好了献给汉武帝,曾经是汉武帝的宠妃。

因为她的缘故,武帝使她的兄弟李广利为将出征匈奴,但是李广利却根本不懂军事,兵败不说,更是投降了匈奴,最后还被匈奴所杀。

由此可见,汉武帝本就有任用外戚作为大将出征的习惯。卫青、霍去病能够取胜会打仗,只是因为碰巧外戚也是正确的人,而非汉武帝慧眼识人。

虽然,卫青、霍去病能够封狼居胥——就是打到匈奴老巢狼居胥山立碑为证,是因为汉武帝用祖上四代积攒下来的钱粮,以及倾全国之力,才能取胜,感觉就好像富四代拿着祖上的钱办成了一件事,但是到底他有这样的魄力。相比宋朝那些只想着买回燕云十六州的皇帝来说,也算值得称赞。

李夫人侍奉武帝不过几年就身染重病,到了弥留之际,武帝前来探望,李夫人以被覆面,不让武帝见自己最后一面,只是为了让武帝记住自己最美貌的容貌。

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李夫人应该很懂这个道理。尤其是,在汉武帝身边数年,她非常清楚汉武帝的心理。汉武帝所喜欢的,只不过是李夫人的美丽容貌而已,毫无感情,也和她这个人无关。就算她为他生育了儿子,如果是普通皇帝,总会念点在一起的恩情,但是在汉武帝这里是没有的。

果然,在李夫人死后,汉武帝记住她最美丽的一面,深深思念,对她的亲族都有封赏。

夫人临终一刻的覆面,反映出了她的聪明,反映出了武帝的薄情,更反映出了她一生的悲哀。在人生的最后一刻还要心机深重的为家族谋利益,为幼子计将来,可见她平日里侍候武帝是多么的小心翼翼,如何的如履薄冰。难怪她进宫没几年就病死,自古伴君如伴虎!

5.钩弋夫人赵婕妤

在汉武帝身边,最为伴君如伴虎的女人,应该是钩弋夫人赵婕妤。

赵婕妤因为见到汉武帝之前一直一手成拳状,内握玉钩,见到汉武帝之后就能舒展开,而被称为钩弋夫人。

《汉书》中说赵婕妤是因为侍奉汉武帝的时候不小心犯错,被汉武帝斥责,最后忧虑而死。但是现在人更多的相信褚少孙在《史记》里的补记:汉武帝为防患女主乱政,立子杀母。

其实褚少孙的《史记》补记,知名度一点都不高,可信度也应该低于《汉书》,只是是人都更喜欢这样传奇而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不过无论如何,赵婕妤曾经盛宠,儿子即将成为天子,她就那样无声无息的死去,也可见侍奉在汉武帝这样无情的君王身边是多么的艰难危险。

赵婕妤死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死,心中有多悲哀!不过她到底是昭帝的生母,被追封为皇太后。其实严格来说,她未曾成为武帝的皇后。遵从礼教的汉昭帝也不敢僭越不孝来追尊自己的生母。

赵婕妤入宫的时候,只有十几岁,死时也不过二十出头。而那时,汉武帝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年纪大的可以当她的爷爷。要侍奉这样心思捉摸不定的老人,也真是难为赵婕妤了。只因为他是皇帝。

相比之下,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可能更为有温度。

汉武帝杀赵婕妤更重要的原因,恐怕不是担心赵婕妤效仿吕后伤害戚夫人,汉武帝对他的女人本就没有什么情谊。他最担心的应该是自己死后,赵婕妤貌美如花青春少艾,以后会有面首,他不甘心,因此要赵婕妤给自己殉葬。

竟然有说法称,因为喜欢赵婕妤的儿子,汉武帝动了废太子刘据的想法,更有甚至,有人认为赵婕妤想要立自己的儿子而陷害刘据。

这怎么可能!

巫蛊之祸的时候,赵婕妤的儿子刘弗陵才三岁,古时候孩子夭折率很高。汉武帝就算再喜欢这个孩子,也不可能动易储的心思。只是因为这时太子刘据已经39岁,也已有儿孙,家里根深叶茂,汉武帝开始有所隐忧。

江充等人本是低贱之人,为了发达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可能因为他太了解人性的黑暗面,又或者他察觉到汉武帝心中的不安,因此才敢大胆诬陷刘据。如果知道自己最终不会有好结果,江充想必也没那么大胆子干这种事情。

至于赵婕妤,以她毫无根基的出身,相当年轻的阅历,就算汉武帝再怎么宠她,也不敢得意忘形,更不会想到要蚍蜉撼树去搞掉根深叶茂的卫子夫一系。

关于赵婕妤身上的那些“贵气”传说,一开始应该是她的家人为了将她献给皇帝而制造的传言。之后怀孕十四月之说,更是汉武帝为了给幼子铺路而传播的舆论。若真是天命所归,怎么会无辜就死?

6.帝王之情

汉武帝娶陈皇后,无论他小时候说过什么,不过是为了当上皇帝的心机,他对陈皇后肯定是没有感情的。

爱情,古代的帝王恐怕都不懂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就算懂得,想必也会觉得有爱情的帝王是很羞耻的。

卫子夫,曾经因为美貌和妩媚接近了汉武帝,又因为可怜的遭遇使得汉武帝男性荷尔蒙更多的释放,产生了保护她的需求。后来她生下了汉武帝的长子,让“老来得子”的汉武帝大喜过望。

汉武帝一直让出身卑贱容貌并非国色的卫子夫坐在皇后位置上,只是因为卫子夫是太子的生母,卫子夫很“贤惠”,对汉武帝宠幸任何女人都没有嫉妒之心和迫害之意。他可不想再立一个像陈皇后这样出身高贵但是喜欢嫉妒什么都管着自己的女人当皇后。

至于李夫人,也不过是以色事人者。所以最终,在临死的时候,不敢让自己的丈夫看到自己的容颜。可见二人之间的感情不过尔尔。

汉武帝后来的招魂思念,不管主角是王夫人还是李夫人,都不过是思念一副美丽的皮囊而已。

曾经盛宠的钩弋夫人赵婕妤,不知道是否曾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结局悲惨。若早知道宫中虽然富贵逼人,但是时时刻刻需要谨言慎行规行矩步,就算这样,可能还躲不过明枪暗箭,敌不过帝王心思,保不住小命,她还会任凭家人送自己入宫吗?

难怪《红楼梦》里贾元春省亲的时候别人看她高高在上,无尽荣宠,她却哭诉责怪父母将自己送进那个“见不得人的地方”。

汉武帝的四个皇后——陈皇后、卫子夫、李夫人(追封)、钩弋夫人(太后),哪有什么天妒红颜的薄命?只因她们嫁给薄情寡义的夫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屋藏娇背后的心机:汉武帝的四个皇后——陈皇后、卫子夫、李夫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ttx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