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来说,工作的意义除了物质的获得以及做个合格的社会人,最满足的事就是直观感受自己的成长,无论是外在硬件方面的装备齐全,还是内在软件方面的弹性提升。「成长」这个词对我来说,必须得是良性的,内与外同步前行,并且内外达到统一。
每个人对周围人的分类是不同的,我有一种分类方法是,有人身体跑在灵魂的前面,有人灵魂跑在身体的前面,极少数人的身体能和灵魂同步。我想了下周围我比较喜欢的人,大多数是身体和灵魂能基本同步的,少数是灵魂稍微靠前一点的。
2015年、2016年是我和周围的朋友变动特别大的两年,很多人选择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去做别的事。有人去做地产策划,有人去做甲方,有人和朋友一起创业,有人在家做全职主妇,还有个好朋友在家看了一年的日剧。对我来说,好玩的事是大家聚到一起有了不同的话题,各自聊聊新环境的酸甜苦辣,比之前一味吐槽设计院的种种好很多。每个人做不同的尝试,才能知道自己更适合干什么,亲身参与到某个团体里面,才知道自己有多少潜力、多少不足。
有个朋友因为设计院裁员被迫去的策划公司,在那工作了一段时间,才发现自己大大咧咧的性格很适合做策划;有个朋友因为觉得设计院太辛苦做了甲方,才发现做甲方加班更多、更辛苦;那个看了一年日剧的朋友和我关系非常好,去过一个小设计院又离开了,去过国信做甲方又离开了,明年他还要寻找新的就业机会,情感过于丰富的人想要在这个赤裸裸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总是难一些。
我在2016年初离开北洋,后来偶尔会感慨,为什么没有早点出去做新的事,因为在那里的最后两年收获甚微。最近一段时间这种想法又有变化,从对行业一无所知到逐渐成熟起来的过程非常重要,自己刚毕业在那样一个良性环境里还是非常幸运的。
现在看看周围瑞都的新人,比我刚毕业时候的温室环境要差一些,当然,他们也可能更快获得不同方面的历练,也许不会像我一样遇到后来的上升瓶颈。但是,无论是技术的提升还是心智的成熟,和环境有关,更和个人意识有关,同样的环境也能出现完全不同的人。
现在瑞都一直在寻找某些方面的转型,我也希望我们能尽快形成培养新人的肥沃土壤,毕竟团队的建设非常重要,每个个体健康发展,整个系统才能健康运行。其实不光我们,别的设计院在都在寻机转型,经常和北洋的朋友们交流,他们也在努力转变,只不过大团队比起小团队有优势也有劣势,每个不同类型的团体都会面对自身的困境。
2016年是很特殊的一年,我正好30岁,父母比较了解我的性格,也没有强迫我去结婚生子,去做那些「因为别人都在做、所以你也要做」的事。这一年我大概上了半年的班,半年时间在赋闲状态,做之前很想做、但是时间和精力不允许的事。我已经活了30年了,大概也过完半生了,这段时间对自己又有了新的认识,发现我能做很多之前未曾意识到的事,发现我对于工作之外的兴趣点,发现我在某些领域有结交新朋友的能力,同时这些朋友的反馈又反过来让我重新审视自己。
2017年我加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从最开始的熟悉期到慢慢适应这个集体,让我觉得惊喜的是团队的真诚度很高。我衡量一个团体或者一个人,经常需要「真诚度」作为度量标准,无论是上下级之间,还是平行的同事朋友之间。人与人之间完全的坦诚是做不到,可是有人行事坦诚的比率能到70%,有人不坦诚的比率能到70%,这在我看来是区别非常大的。
设计院的人平时经常吐甲方的槽,但自从我有不少朋友去了地产工作,我对甲方又有了新的认识。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当下的工作糟糕,并不是甲方糟糕,而是面对不那么完美的合作方、我们内部的团队出现了问题。有时候,糟糕的甲方反而能让团队更团结一致;有时候,稍微强硬一点的甲方就能让内部团队散掉。
当然,我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一直是弱项,自己也需要提高。
「自己也需要提高。」——这句话说得很轻松,其实做起来不容易。我早就过了能轻易改变性格与做事方法的年龄了,自从过了30岁,本身意愿上也不愿改变自己,之前做过很多努力都没能成功。改变的方向如果是自己认可的还会去做,假如只是为了更加合乎社会大众的标准而违背内心,我是不愿去做的。不遵从初心的、劣质的「提高」方式,等于是被社会同化了,这样的「提高」没有意义。
今年去了好几个地方,六月因为工作关系去了邯郸,七月和九月分别去了西安和苏州,本来想趁着变冷之前去趟杭州的,因为抽不出时间也没能去成。每次行程的体验都还不错,去邯郸的时候,因为身体不舒服一直状态不佳,最后一天没和团队一起,自己从魏县转到邯郸,再乘车回滨州。中转时候得到了一位甲方的合作伙伴阮先生的帮助,把我从魏县宾馆拉到了邯郸,最后没留他的任何联系方式,觉得非常可惜。
七月去西安大概是时间最匆忙的一次出行,周六一早从青岛飞到西安,又从西安坐火车到铜川(有喜欢的歌手在铜川演出),又从铜川回西安,周日晚上飞回来,中间走马观花地参观了钟楼、回民街、大清真寺、碑林博物馆。虽然时间太紧张没能和西安的朋友见面,尽管往返机场的路上搭了一辆黑出租车,但是整体体验还是非常好的,西安是个经得起细细琢磨的城市,只是人有点多。
九月的苏州行源于一个公众号组织的景观参观团队,被他们的介绍吸引、又不愿意付参观团的钱,就自己动身去了。感谢公司非常痛快地批了一天假,和别的朋友说起来,他们都很羡慕我有这么通情达理的领导。这次的目的性更强一些,参观了大概六七个楼盘(并没有偶遇那个公众号的参观团队),因为之前自己接触的住宅项目少,也从来没在这方面特别上心,这次还是第一次如今近距离接触好的住宅项目。原来想回青岛之后,也找机会参观青岛的好楼盘的,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去成。主要是懒。
在苏州的奇遇是,下午五点多,在人迹罕至长柳轻风的太湖边找不到回酒店的车了,公交车都下班了,旁边是环湖高速也没有出租车。我一时间没什么办法,打着伞顺着湖边溜达,眼看着天一点点变黑,然后巧遇了一辆旅行团的巴士,他们正要去我酒店旁边的火车站,顺道带上了我。车上除了司机就我一人,花了五块钱,做了一个多小时大巴回到了酒店,透过车窗完整观摩了从黄昏到天黑的苏州城市景象。自己在尝试新鲜事的时候总是非常幸运,另一方面又觉得,如果迫不得已在太湖边过夜,也许有更好玩的事。
对我来说,出行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就像地球上的人要有春、夏、秋、冬的区分,长时间待在一种季节里,也会觉得难以忍受。2018年我还有新的地方要去。
前段时间看刘慈欣的一本小说《流浪地球》,地球厌倦了原本公转的轨道,终于要脱离太阳系飞往别处。看吧,地球老是在同一个地方做同样的事,时间久了,也会厌倦的。它脱离太阳的束缚去往别处,也许会转一圈看看,又回来;也许在外面得到更好的归宿,在别处住下。而太阳系里没了地球,也许会有新的行星加入进来,组成新的太阳系团队。比起相互厌弃地强行待在一起,整日假面以待,做出些改变对彼此是更好的事。
十一月份公司搬家,在我们基层的设计人员着眼于工作环境变了的时候,也意识到公司上层的某些结构发生了变化。变化的好处是我们在资金与市场方面有了更多优势,记得刁总在有次例会时说「我们有了好的平台,希望18年能进入青岛市前五。」其实我更希望的是,瑞都不去和别的设计院比较,能发展出一条自己的路,不仅在规模、项目方面有所进步,还能保持不忘初心的真诚的内核。关于一家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方向我不太懂,我最开心的是,和同行业朋友在一起聊天,当他们吐槽起自家公司的种种,我还能说「我们瑞都可不这样……」,然后等着他们向我投来羡慕的眼光。。。
2017年过得很快,好多朋友感慨这一年过得很艰难,我替他们感到惋惜,毕竟时光从来不因为个体的难或易而停滞过。
这一年我得到了更多的包容、信任和机会,认识了很多人,让我经常产生「想成为更好的人」的想法。
这一年我也犯过很多错,可是不会保证犯过的错不会重犯,希望我和我的朋友都在努力与摇摆中提升与世界的和谐度,都能在地球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点。
人生最有趣的事是你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永远对更好的事怀抱希望并为之努力。
End
2018.1.1
Ps:这真的是一篇交给公司的工作总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