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291182/beb6c0c38ed7915a.png)
我们每人每天平均产生1kg的生活垃圾。
家楼下、小区里摆着不同颜色的垃圾箱,你知道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吗?
当孩子用他那天真无邪的大眼睛看着你,好奇地问:“妈妈,我们的垃圾应该扔到哪个垃圾桶里呀,我们扔的垃圾都去哪里了呀?”为了回答孩子的这些疑问,不妨了解一些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的小知识吧。
一、垃圾处理
为什么要先讲垃圾处理呢?等你看完了就知道我们为什么在家里要做好垃圾分类了。
有非常多的人对垃圾处理感到担忧,从知乎上这篇帖子的浏览量就可见很多人都在关注这个问题:
在垃圾处理领域,一直有一个国际通用的“3R”法则:减量 (Reduce)、再利用 (Reuse)、资源回收再生(Recycle)。这其中最首要的就是要在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量,实行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送到物资回收中心制成再生物品,厨余垃圾可以做发酵处理生成有机肥料,其他垃圾可以焚烧发电。
而我们国家城市垃圾处理起步很晚,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进行垃圾处理,之前,垃圾都是露天堆放的。目前中国城市垃圾处理中填埋法处理的垃圾占60%,焚烧占35%,其他(包括堆肥、回收利用)占5%。
不可回收垃圾的最有效处理方式就是焚烧。通过焚烧,垃圾实现了无害化处理,并可以减容90%,减量80%。焚烧之后再填埋,填埋时也不是简单的挖个坑埋进去,而是需要做防渗透等无害化处理。
其次,为了解决垃圾水分太大热值低的问题(不利于发电,还可能会影响下一个环节,即二次燃烧室的温度难以稳定达到850℃以上,这是分解大量二噁英的关键),必须把厨余垃圾分出来,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北京市开始试点“干湿分离”2个垃圾桶的分类方式(厨余垃圾vs其他垃圾)。
二、其他国家的垃圾分类
日本的垃圾分类非常细致,且不仅垃圾分类有相应的规定,垃圾收集日和具体投放时间也受到严格的限制,如果错过了规定日期的指定时间,就只能存放垃圾到下个收集日再进行投放。如果不严格的执行垃圾分类的话,将面临罚款。
可以看到成果还是显著的,垃圾分类几乎形成了全民素养:
填海的材料几乎全是垃圾处理来的,且没有造成污染;
小朋友进幼儿园的第一个礼拜,全部是教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和处理,日本的小朋友每一天都把垃圾放进包里,带回家进行处理;
垃圾分类由国人完成:比如一个矿泉水,会分为三个部分:盖子,瓶身,标签纸放入不同的地方,进行回收利用(因为三个部分在垃圾处理时是不同的处理方法,因此是需要人工分开的,每个人随手的一个小动作就能节省后期垃圾处理厂的大麻烦);
扔垃圾要收垃圾费(购买垃圾袋时就要根据容积收费)。
韩国也有类似的制度。
这两个国家的垃圾回收再利用率都超过50%。
三、我国的垃圾分类
小区里常见的几种颜色的垃圾桶分别代表什么?
1、厨余垃圾(绿色)
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
厨余垃圾可以作为植物养分的肥料使用,土壤掩埋后可被大自然微生物和植物分解吸收,起到废物再利用的作用。
2、可回收垃圾(蓝色)
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等。但是,要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
塑料:各种塑料袋、塑料泡沫、塑料包装、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塑料牙刷、塑料杯子、矿泉水瓶等。
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暖瓶等。
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等。
这些物质将被纳入废品回收系统,作资源再生处置使用。
3、有害垃圾(红色)
代表有害物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包括废电池、荧光灯管、油漆、过期药品、化妆品、水银体温计等不可回收且带有一定污染危害的物质。
4、其它垃圾(灰色)
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5、其他还有
黄色:代表医疗废物专用垃圾桶,一般只用于医院、卫生站等医疗场所。
如果你想教给孩子的话,可以和家人一起观看这个小视频哦(来源于网络)~
https://v.qq.com/x/page/p0535x79ue0.html
光知道垃圾如何分类还是不够的,可以在家里面将垃圾桶分类使用,打印几个小标签贴在对应的垃圾桶上,作为对于家人的提醒:
四、参观垃圾处理厂
教育人们减少垃圾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们去参观他们的垃圾是如何被处理的。
如果你对“垃圾围城”和环境问题过于担忧悲观的话,或者想教育孩子这方面的知识,建议可以去参观一下垃圾处理厂,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实地参观,也许会颠覆你我对于垃圾处理的“脏乱差”的印象吧。
比如北京地区的朋友可以去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高安屯地区的“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在网上预约就可以了,参观时间是每周四。
一句话总结本文:
如果你觉得垃圾分成厨余、可回收、其它三类很麻烦的话,最起码要把家里的湿漉漉的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分开哦~
ღ( ´・ᴗ・` )比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