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桂花香

作者: 北方逸云 | 来源:发表于2023-09-02 20:31 被阅读0次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除史实外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建炎三年八月,我立于窗前,看着院子里淡黄色的桂花,闻着那幽静的清香,喃喃自语,“明诚,你知道吗?我想念你,可惜你已经离开我,再也不能跟我在一起,琴瑟和鸣、诗词唱和了”。

    尘缘如梦,几番起伏总不平
    到如今都成烟云
    情也成空,宛如挥手袖底风
    幽幽一缕香,飘在深深旧梦中

    我出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父亲和母亲都爱好文学艺术。父亲李格非是东坡居士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学识深厚,家里有很多藏书,善作文章诗词。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通文墨、懂诗书。我的名“清照”,是父亲取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冀望我拥有明月清泉般高洁的情怀。

    我的家乡在济南府,6岁时跟随父亲到汴京生活,在这个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醉心于京都的繁华景象,我写出了很多后世广为传颂的词章,受到了当时的文坛名家晁补之的大力称赞,少年成名。

    18岁时,应父母之命,我与吏部侍郎之子太学生赵明诚成婚。明诚虽系贵家子弟,在太学读书时,尚无独立的经济来源,且家族贫俭。每次休假回家时,明诚都会拉着我,先去典当衣物,然后去相国寺市场,穿过烟火云雾、人声鼎沸,挑选喜欢的金石文玩。每逢收藏到那古老神秘的碑文,回到家相对展玩,仿佛回到那遥远的远古时期,带给我们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

    婚后两年,明诚开始做官,我们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明诚和我均爱好收藏名人书画,立下了走遍四方、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积月累,家中的收藏品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活高雅有趣,经常想方设法借来罕见珍本秘籍,一人口述,一人抄写,便于以后品味欣赏。

    然而,我们的经济力量毕竟有限。我们家附近当铺的刘掌柜,经常拿古字画来找我们鉴赏。那一次,他竟拿了一幅南唐画家徐熙的《玉堂富贵图》来,让我们看是否为真迹。明诚小心翼翼展开画轴,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富贵的牡丹、艳丽的海棠、幽香的玉兰、鲜艳的杜鹃,枝叶间还点缀了几只嬉戏的小鸟,一派繁花似锦、生机无限的景象。该画款署“金陵徐熙”,看构图和技法,也应为徐熙所作。

    明诚和我看到这幅画,自是爱不释手,便问卖价如何。刘掌柜说,画主要价20万文。这个价格,我们是买不起了。于是和刘掌柜商量,可否让我们品赏两日,刘掌柜说这倒无妨。除去吃饭睡觉,我们两人均站在画作前面,观赏了两天两夜,感受着画面上生生不息的张力。两日后,我们恋恋不舍地将画作归还给刘掌柜。

    好景不长,李家卷入了朝廷的新旧党争,父亲被革职。彼时赵家却蒸蒸日上,为此我曾数次向公公写信求情,“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未起到作用。后赵氏也被卷入党争,公公病卒,赵氏一家开始没落。

    繁华落尽,一身憔悴在风里
    回头时无情也无语
    明月小楼,孤独无人诉情衷
    人间有我,残梦未醒

    明诚与我一起回到明诚的老家青州。我素来仰慕陶渊明,喜欢《归去来兮辞》,在青州我将住所起名为“归来堂”,并取辞中“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自号“易安居士”。明诚与我陶醉于研文创作、收藏金石古籍,度过了14年的和美日月。明诚撰《金石录》,我亦参与著述及修改。

    “读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我和明诚都喜欢读书,常常沉浸在阅读藏书里,我的记忆力很强,强到能记住某个典故的详细出处。当时在归来堂,每每吃完饭,开始烹茶以备饮用。等到茶香四溢时,我们常常用比赛的方式来决定谁先饮茶。

    “明诚,‘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出自哪一本书哪一卷?”

    “这可难不倒我,自是出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那是在第几页第几行呢?”

    “这……”

    明诚常常答不中,如果答中,他即开心地举杯,大笑起来,不慎将茶水洒在了衣服上。我们乐在其中,兴致不减,在满室茶香中继续比赛。

    靖康二年,金人发动靖康之变,朝廷南下,明诚与我亦携15车书籍器物奔赴江宁,明诚就任江宁知府。时遇大雪,我即顶斗笠、披蓑衣,沿城出外观赏,寻觅诗词。每每得到佳句,必邀明诚唱和,明诚亦不以为苦。

    建炎三年三月,明诚与我舟行乌江,路过西楚霸王兵败自刎处,想起时局,我有感而发,作《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我极为倾佩项羽的气节,诗意慷慨激昂。

    在逃难过程中,明诚在建康患了疟疾,来信与我,言已病倒。我又惊又怕,想明诚性急,怕他发烧起来会大量服用凉药,立即日夜兼程、乘船东下。我到达时,发现他果然服用了大量的柴胡、黄芩等凉药,身体状况十分危急,已无力回天。

    八月十八日,明诚卒。临终前,明诚嘱我,“吾毕生收藏文物书籍,皆托付于你,与自身共存亡,必使传于后世”。我为文祭之,亦身心俱疲,大病了一场。明诚与我,伉俪情深28年,亦逃不过时势危艰,南宋苟安。

    明诚卒后,国势日急,为保存我们收藏的文物书籍,我不断投靠其他亲人及至朝廷,颠沛流离中所余文物散失了一半左右。后来到了绍兴,居住在一户钟姓人家,一个晚上绝大部分书画被盗,至那时所有图书文物已大部分散失。我伤心极了,张贴告示,如果有人来归还我所丢失物品,我必不予追究,并赏予重金。过了两天,有钟姓邻居拿来十八件书画求赏,我买下来,问起其余的物品,他再也不肯拿出来,后来才知他已贱价转卖给他人。

    夜深人静,每每回想起和明诚展玩碑文、收藏书画名器,当时的欢乐和谐,和现在的寂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每每夜不能寐,思念成殇。明诚,难道我真的再也见不到你了?

    漫漫长路,起伏不能由我
    人海漂泊,尝尽人情淡薄
    热情热心,换冷淡冷漠
    任多少深情,独向寂寞

    绍兴二年,我到达杭州。我手上剩余文物已不多,唯数十轴汉唐石刻副本、十几件三代鼎鼐、数箱南唐写本书,因为藏于卧室,尚存在我行李里面。我日日翻看,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的爱惜。

    为了保存这些仅余的文物,我一位娇弱女子,居无定所,在乱世的兵荒马乱中磕磕绊绊、历尽艰辛,时刻恐惧再被盗贼盯上。在这艰难困苦的日子里,颠沛流离、孤苦无依的境况下,有一个明诚生前好友,时任右承奉郎的张汝舟对我嘘寒问暖、追求崇拜,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照顾和体贴。

    我于百般走投无路之中,鼓起勇气,再嫁张汝舟。没有想到,张汝舟婚前对我的百般殷勤,都是因为想要得到我的珍稀收藏品。婚后,张汝舟发现我的手上并无多少财物,毫不掩饰他的失望,并试图抢夺我手上最后的金石文物,我不给他,他便对我口角谩骂,甚至拳打脚踢。

    我发现自己被张汝舟欺骗,害怕自己无法继续保存这些文物,想要结束这段错误的婚姻,寻找机会逃离这苦难的生活,没想到张汝舟明确拒绝。张汝舟酒后曾向我吹嘘,他的进士是靠在科举考试中作弊取得的。虽然当时有规定,如果女子告丈夫,不管对错,无论输赢,都要坐两年牢房。我还是鼓足勇气,向官府告发了张汝舟的罪行。

    经查证,张汝舟确曾有作弊行为,因此官府将他流放,我也得以获准离婚。庆幸的是,我终于结束了这不足百天的婚姻,终止了这一场噩梦,保住了明诚所余不多的藏品。但是我也因此进了牢狱。由于我出生名门,又有明诚生前好友相助,我在牢房中待了9天即被释放。

    人随风过,自在花开花又落
    不管世间沧桑如何
    一城风絮,满腹相思都沉默
    只有桂花香暗飘过

    我的生活意志并未因这一系列的灾难而一味的消沉下去。我慢慢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将眼光投注到国家大事上,创作了一批诗词鼓舞士子,表达了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在绍兴,我亦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为明诚以毕生心血写就的《金石录》作序。序中亦详细地记录了我们节衣缩食收藏文物,乃至收藏逐步丧失的经过。时势混乱,想保存文物何其艰难,每每失去心爱之物,必痛心疾首,感叹得之其难失之其易。

    绍兴六年,我由金华返临安,此后一直生活在临安。在临安期间,我将明诚遗作《金石录》订正整理,并将完稿的《金石录》和剩余文物一起献给了朝廷。及至此刻,我已看透,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世之常理。文物在我手中,或者其他人得到,又何须计较。

    彼时,邻居孙家有个小女孩,聪明伶俐,有些少女时期的我的样子。我幻想如果能教会她诗词,也是我悲苦生活中少有的赏心乐事。试探相问,女孩所答,“人生识字忧患始,女子无才便是德”,让我倍觉惋怅。

    绍兴二十五年,我已71岁,步入古稀之年,眼角皱纹纵横,面容苍老疲惫。我常常站在窗边,往远方望去,夕阳西下,江山不复昨日,街上依旧人流如织。我的思绪,飘向济南府、汴京和青州,不禁感叹,这漫长的一生,竟再也回不去北方。5月12日,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我离开了这人世间。我这一生虽诸多坎坷心酸,可也曾明媚耀眼过,亦被后世传颂为宋代第一女词人,但是江山破碎、故土难归,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八月桂花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bt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