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满
《比海更深》日本是枝裕和所写。很多时候小说家都在努力塑造积极正面的人物,人似乎也更希望看到积极正能量的东西,而这部小说让我看到了人性的消极,人性的自甘堕落,人性的无可奈何,人性的错综杂乱,人性的无可救药,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油然而生,可是,世界上似乎这样的人太多太多,数也数不清,因为成功的人总是少数,多数的人平庸,平庸到麻木,麻木到浑浑噩噩度过一生。
良多是一个15年前获得文学奖后就沉寂了的不入流作家,现在以取材为借口,靠当私家侦探过活,却把钱全都挥霍在赌博上,几乎无法支付孩子的赡养费。妻子响子因为无法忍受他一直的堕落,与他早已离婚,带着儿子真悟独自生活。
父亲去世后,良多的母亲淑子则独自一人生活在郊外的住宅小区中。良多虽然离婚了,但一直跟踪着前妻和儿子的生活状态,努力重塑他在家中的存在感,并试图在自己年幼儿子的生活中找到自己长久的地位。
我想在小说的开头就以父亲的猝死作为引线,冷清却有带给人一种对生命的理性思考,用良多对同学的话说的:那什么,本来觉得母亲应该先走了,可那什么,没有想到,父亲先走了。这就是一种生命的无常,我们不知道死亡和明天哪一个先来。
良多不想成为父亲一样的人,可是无形之中,他又成为了父亲那样的人,但是,梦想终究还是有的,犹如他的父亲一样,那个砚台值30万,可是他的父亲一直没有拿到当铺去当掉。怀揣着一颗梦想,但是却一直都没有去执行,这就是人的矛盾之处吧。把梦想又寄托在儿子身上,所以,一代一代的延续。
在良多看到他的儿子时,他的儿子在表面不想成为父亲那样的人,可是内心还是喜欢良多的。
可是这种教育方式,这种人性中的堕落之感,能够给孩子带去什么呢?响子一心想要良多能够痛改前非,不要沉迷于赌博,可是一次有一次的失望,让她不再相信爱情,有人说响子的爱情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可是一个男人,如果连给一个女人安定的家,应有的精神寄托都没有,成天不顾家,沉迷赌博,让人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变得空虚,还能一起生活下去吗?我觉得真是无法走下去……
那么根源是什么?个人觉得这是原生家庭的教育导致的吧!
良多真的无可救药吗?其实,人想改变真的是一念之间,我想是未知的,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很大,父亲的影响很大,但是母亲的影响也很多,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是良好的,那种你想要什么就要失去点什么!
父亲的自甘堕落,当然也深深地影响着良多的自甘堕落,而母亲的翘首期盼,也深深地影响着他。他对他的儿子说的那句:“问题不在于有没有实现,重要的是有没有怀揣着梦想生活。”个人觉得,虽然很经典,怀揣着梦想生活,如果不顾现实生活,就会把家搞得支离破碎,梦想真的比家人,爱人更重要吗?那种对儿子的抚养费不顾,对母亲的养老金虎视眈眈,对姐姐经常借钱的习惯,就是对梦想的追求吗?这真是深深地夹杂着对现实的无奈、无能、无为的体现。
所以,怀揣梦想生活,成为了他的精神支柱,他一直有一个好习惯,就是能够在不经意间,记下那意味深长的话,成为他将来写作的来源,这也许是唯一能够感到慰藉的事情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05432/748eeea4238f53f5.png)
比海更深的爱,似乎没有爱情成分,没有物质保障的婚姻,能够长久吗?
我想真正的问题不是男人不能给一个家物质保障,真正的问题是男人自甘堕落的精神世界,让一个家看不到希望的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