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游伦敦之前,曾多次在网上看到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有块“改变世界的墓志铭”。这块普通的墓碑,既没有墓主的姓名,也没有生卒年月,甚至连介绍墓主的文字也没有。但是,全世界每一个到过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人,可以不去祭奠显赫一时的英国王公皇族,可以不去拜谒诸如牛顿或狄更斯等世界名人,但是无人不来瞻仰这块普通的墓碑,所有人都会被这个墓志铭深深地震撼。
威斯敏斯特教堂附近的南非前总统曼德拉铜像据说,当年轻气盛的曼德拉看到这篇碑文,顿然有了醍醐灌顶之感,声称自己找到了改变南非的金钥匙。这个原本赞同以暴抗暴来填平种族歧视鸿沟的黑人青年,立马改变了自己的处世风格,从改变自己、改变家庭和亲朋好友入手,历经几十年不懈奋斗,终于改变了他的国家,也影响到了世界。
我站在泰晤士河边,眺望伦敦“三位一体”的地标建筑(威斯敏斯特大桥、威斯敏斯特宫和大本钟),一心向往着前往威斯敏斯特教堂看一看那块神奇的墓碑。
熟悉伦敦的朋友告诉我,从这个方向看过去,是威斯敏斯特宫(英国议会大厦)而非威斯敏斯特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是大本钟右下角刚刚露出峥嵘的白色塔楼。这些建筑群早在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本名又叫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由于在伦敦西部,原意指的是西部大教堂。有趣的很,Abbey既非教堂,也非寺庙,而是修道院的意思。双塔建筑是威斯敏特教堂的大西门,也是它的正门。双塔并列,异常壮观。双塔左部的钟楼高达68.5米,高耸入云。
大西门上方的雕像,展示了十位现代殉道者,因拒绝放弃自己的信仰而失去了生命。左起第五位是美国非裔牧师马丁·路德·金,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他在美国这个自诩最自由的国家因捍卫民权而被人谋杀。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巍峨壮丽的教堂之一,外观恢弘凝重,装潢优美精致,整座建筑金碧辉煌而又静谧肃穆,被认为是英国哥特式建筑的杰作。从双塔中间可以远远看到本堂上部高达31米的尖顶,看似“小荷才露尖尖角”,却是英国最高的哥特式拱顶。
这座令人惊叹的教堂,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960年。它绝对不是一座单纯的宗教场所。作为英国的国家教堂,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几百年来历代国王在此加冕登基,举行婚礼庆典,它也是英国国王和古圣先贤的埋骨之地。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几乎可以被视作一部大不列颠王国的石头史书,是一座在英国人心中如同太阳般存在的建筑。
这座古老的教堂结构宏伟,外观为依拉丁风格建造的十字形。从左侧转了一个直角,来到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大北门。大北门是教堂的游客入口通道。
威斯敏斯特教堂北门我们将从大北门进入,并按照平面图标示的路线步行穿过威斯敏斯特教堂,去寻找那块改变世界的墓碑。
我参观过许多世界知名的大教堂,从来没有遇到摄影的限制,即便是世界最大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也是如此。
毕竟是老牌的日不落帝国,虽然已经没落却不肯放下身段,威斯敏斯特大北门前居然悬挂着“禁止拍照”的警示,让人大跌眼镜。致使我的这篇游记插图至此只好用网上下载的照片替代。
走进教堂北门后,总长62米的南耳堂与本堂交汇处有4个巨大的柱墩,用以承托上部的中央穹顶。教堂整个内部建筑庄严典雅,高大古朴,弓形的石雕精美细致。
教堂四周高处的窗户都是用五颜六色的彩色玻璃装饰而成,使得以灰色调为主的大厅,在庄严中增加了几分华丽的情趣。
眼前所见的,正是南耳堂悬窗和公元 1902 年创建的大玫瑰彩色玻璃窗。
从大厅十字交汇处向西看,威斯敏斯特教堂唱诗班的坐席雍容华贵,它起源于中世纪的修道院合唱团。当皇家仪式开始之时,将奏鸣出恢宏的乐曲,唱响神圣的赞美诗。
从大厅十字交汇处向东看,不由眼前一亮:宽阔高远且构造复杂的中央穹顶被装点得美轮美奂,由穹顶挂下来的大吊灯华丽璀璨,流光溢彩。远处可见豪华绚丽的高坛。
高坛又称祭坛,是英国举行王室加冕礼和皇家婚礼的地点。华贵富丽的彩色地毯,一直通向铺着鲜艳丝绒、装饰得金碧辉煌的高坛之上。
祭坛左前方有一座尖角靠椅,是历代帝王在加冕时的宝座,一件有700多年历史、一直使用至今的古董。宝座下面摆放着一块来自苏格兰,被称作'斯库恩'的圣石。宝座和圣石都是英国的镇国之宝。
英国女王婚礼750 多年来,此地见证了无数英国皇家庆典和仪式。包括伊丽莎白二世在内的38位英国国王在此加冕,登上了王位。
这里也是 16 场皇室婚礼的举办地。最近的一次皇室婚礼发生在 2011 年,威廉王子和凯特米德尔顿喜结良缘。威廉王子是英国人深爱的戴安娜王妃的长子。
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的一生,诸多重要时刻都发生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威斯敏斯特教堂。
1937年,11岁的伊丽莎白公主见证了她的父亲乔治六世国王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1947年,她在这里与菲利普亲王结婚;1953年,她自己的加冕典礼也在这里举行。1997年9月,她的儿媳威尔士王妃戴安娜的葬礼在此操办;2002年,她的母亲伊丽莎白王太后的葬礼也在此举办。
2022年9月19日,仙逝的96岁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了自己的葬礼,世界各国元首和超过2000人参加。女王的长子,现年73岁的王储查尔斯继承王位。即将到来的2023 年 5 月 6 日,查尔斯国王也将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加冕仪式。
绕过国王登基和大婚的高坛背后,这里呈现出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另一番天地——历代国王和名人举行葬礼的场所,以及他们长眠的墓地。至此,我们终于寻觅到了有关墓碑和墓志铭的一丝踪迹。
首先映入眼帘,是“忏悔者”爱德华国王的陵寝。始建于公元960年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就是由这位“忏悔者”爱德华主持,他的遗体则第一个被埋葬在这里。
这里也是历代20位英国君主埋骨之地。正是在此地,戴安娜王妃的葬礼吸引了全世界近 25 亿人的关注。而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葬礼虽然也在此地举行,但她却被安葬在温莎城堡的圣乔治教堂里。
威斯敏斯特教堂作为英国的“八宝山”,除了埋葬英国王室成员外,也是约 3,300 名其他著名人物的墓地。英国人因此把威斯敏斯特教堂称为'荣誉的宝塔尖',认为死后能在这里占据一席之地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中殿 与无名战士墓我们想要寻找那块“改变世界的墓志铭”,肯定不能在王室墓附近继续逗留,必须沿着教堂中轴线返回大西门的门后,经由中殿重新开始搜寻。大西门和中殿才是皇家和名人所有仪式(加冕礼、婚礼和葬礼)正式进入的起始点。
这块由鲜花簇拥的墓碑有点像那个“墓志铭”(网上诸多中国短视频,都言之凿凿地把这块墓碑视为本故事的“主人公”),然而,经过仔细辨认并询问导游之后,我们发现,这块黑色的大理石,它的名称叫做“无名战士墓”。虽然同样起名“无名”,却并不能改变世界。
1920年,一位不知名的英国战士遗体从法国运到这里,用法兰西的泥土掩埋。围绕坟墓的鲜花是红色罂粟花。这些罂粟生长在法兰西和比利时的战场,于是成了英国人现在纪念罂粟日的原因。 以“无名战士”象征为国捐躯的英雄是许多国家的传统做法,我们在俄罗斯、在印度等地都看到过这样的墓碑。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应该也是“无名英雄纪念碑”。
威斯敏斯特教堂即将揭开最振奋人心的一幕:无名战士墓的正前方,现在被称作“科学家角”的地方,正好处于中殿的中轴线上,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在此与英国历代君主一样享有相同的待遇,得到最大的尊重。
牛顿墓碑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经典力学,并推动了科学革命,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牛顿于 1727 年以国葬方式被安葬在科学家角。墓地上方耸立着一尊他的雕像,旁边还有一个巨大的地球造型,以纪念他的丰功伟绩。
达尔文墓碑进化论奠基人、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用他的《物种起源》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1882 年他被安葬在艾萨克·牛顿附近。装扮成达尔文的演员在科学家角崇敬地看着他的墓碑和坟茔。
霍金墓碑天体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是另一位名声大噪的英国科学家。他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现象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疾病最终让霍金几乎全身瘫痪,说话只能靠特制的声音合成装置,但这并没有阻止他在科学道路上的艰难探索,最终成为继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霍金的骨灰于 2018 年被安葬在艾萨克·牛顿墓地附近,其墓碑上刻着同样的铭文:“这里埋葬着斯蒂芬·霍金本人。”
长眠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内的牛顿、达尔文和霍金等科学家,每年都会受到英国女王和大批民众的祭奠。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里有关威斯敏斯特教堂的描述,为此我继续写再多的话语都显得苍白无力。
“1727年,牛顿去世。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里一向是王公贵族的墓地,牛顿成为第一个安息在此的科学家。出殡的那天,成千上万的普通市民涌向街头为他送行;抬棺椁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在教堂合唱的哀歌中,王公贵族、政府大臣和文人学士们一起向这位科学巨人告别。”
“目睹了牛顿葬礼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为之深深感动,他感慨道:“走进威斯敏斯特教堂,人们所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人物建立的纪念碑。这便是英国人民对于才能的尊敬。”
“整个社会在向一个科学家表达着由衷的敬意,这是一个国家对于科学家的态度,也是一个国家对于科学的态度。”
科学家角仍然没有发现“改变世界的墓志铭”。我们把目光转向了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另一处墓园“诗人角”。诗人角位于教堂中央往南的甬道上,这里长眠的英国最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大师。
这是文学家查尔斯·狄更斯之墓。他的代表作《双城记》,以及《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 、《老古玩店》等,在全世界都有交口赞颂的口碑。
英国诗人、小说家托马斯·哈代之墓,他的代表作有《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和《还乡》等,《苔丝》改编的电影在中国都广受欢迎。
许多著名文学大师虽然墓地不在此处,但他们都在威斯敏斯特立有雕塑。这里我们熟悉的有戏剧巨匠威廉·莎士比亚(中),以及《傲慢与偏见》作者简·奥斯汀(左下)。
以及爱尔兰作家和诗人奥斯卡·王尔德和英国剧作家克里斯托弗·马洛的纪念窗。常住的居民还包括英国诗歌之父乔叟,《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作者约翰逊等。
几乎走遍了所有名人墓园区。十分遗憾,我们在威斯敏斯特仍然没有找到那块“改变世界的墓志铭”
悄悄问了问熟悉情况的地导。他微微一笑,轻声说到: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根本没有这样一块墓碑。“这是一个来自中国的传说,”导游继续讲,“你说到这段话很可能出自于美国版的《心灵鸡汤》文选。”
虚拟的墓碑照片尽管如此,我还是把某个虚拟的墓碑照片放在文内,并且用中文和英文,原文抄写那个所谓“改变世界的墓志铭”,作为本文的结束。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们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 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 I dreamed of changing the world. 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 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so I shortened my sights 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
But it,too, seemed immovable.
As I grew into my twilight years ,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 family,those closest to me,but alas,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
And now as I lie on my deathbed, I suddenly realize: If I had only changed my self first, 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 changed my family.
From their in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I would then have 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 and, who knows, 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 world.
真的,除了这块虚构的墓志铭,我在威斯敏斯特业已感悟了更多更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