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阳光,才能不被黑暗吞噬

作者: 流波上的白鸟 | 来源:发表于2017-08-21 22:53 被阅读0次

    与怪兽搏斗的人要谨防自己因此而变成怪兽。如果阁下长时间地盯着深渊,那么,深渊也会同样回望着阁下。

    从《福尔摩斯探案集》到《神探伽利略》,传统犯罪推理小说中的侦探们往往料事如神,他们能够轻易窥破各种机关陷阱,永远智慧超群但离我们是那样的遥远。他们不是人而是“神探”。

    最近几年,国内异军突起的心理犯罪小说,从《十宗罪》,《尸语者》,《死亡通知单》到《心理罪》,却反其道而行之,把侦探们拉下神坛。无论是秦明,罗飞还是方木,不管外表冷漠还是离经叛道,和很多人一样,他们心底都有一条不能触碰的伤疤,难过时会痛苦;恐惧时会呕吐;愤懑时会爆发。

    与众不同的察觉犯罪的天赋,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快乐,反而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困扰、危险和挑战。他们面对杀人恶魔,不再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像在拳击台上互搏的对手,在追逐较量的过程中,在一次次的挫败之后,在一次次人格的博弈之间,克服内心的弱点,慢慢变得强大。他们不再是寻常意义上的神探,更像我们身边有血有肉的朋友。

    犯罪作为人类的一种宣泄情感的极端方式,一直与人类社会相伴相生。没有人喜欢犯罪。我们似乎更乐于面对朗朗乾坤。但它存在,并会一直存在下去。它躲在黑暗中窥视着我们,时刻准备找到缝隙侵蚀我们的灵魂。我们要做的,不是回避,而是接受,并想办法避免。

    《心理罪》系列小说作为心理犯罪小说中的佼佼者,涵盖了心理学和刑侦学的很多范畴,雷米用细腻专业的笔触和大胆奇诡的想象,带我们陷入了有史以来最难破解的连环凶杀案。在形形色色的罪恶背后,对人性刻画的非常深刻。每一次犯罪,其动机未必是刻骨仇恨。我们当中的每个人,都可能会犯罪,也可能成为犯罪的牺牲品。

    揭示罪恶不再是主要目的,更要探求它的起因、过程乃至归宿。在每座城市的光明背后,都隐藏着昏暗,不见天日和人性错失。正义和不正义之间到底该如何界定,我们是否需要一个游离于法律之外的正义来惩治灰色地带?罗飞的回答是不需要,而方木的回答是需要。

    然而任何一种规则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当一种规则在整体上看来是值得信赖的,那么,我们在接受残缺的同时,更应该反思的是,在那些令人瞠目的暴力背后,如果多一点与人为善,彼此谅解,结局会不会好得多?

    连环杀人、数字暗示、模仿杀人。因为在前期作品中已经对人物性格做了铺垫,《心理罪.画像》一开始场就惊心动魄。方木的出场有点福尔摩斯式的感觉,未见其人却轻而易举地说出了凶手的各项特征。案件中加入了很多心理分析,抽丝剥茧的过程丝丝入扣。

    看不见的魔鬼肆无忌惮地夺去方木身边一个又一个朋友的生命,血腥的场景描述使人身临其境,感受到发自内心的恐惧,但又无法克制地想跟随方木起,“画”出魔鬼的样子。邰伟,孙晋,邓琳玥,杜宇,故事中的每个人物都至关重要,都是推动情节的武器。

    电影版《心理罪》的剧情设定,主要改编自原著《心理罪.画像》中血之魅这一章节,保持了方木擅长犯罪心理画像,开了挂的天才少年人设,另一位男主邰伟则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故事的警察。

    电影为了增强观众的看点,借用了一些《心理罪》系列中别的故事的情节。陈希的死被设置的比较唯美。蝙蝠岛上人体供血机的画面拍得很有想象力。暴力场面也很注重美学效果,邰伟和黑衣人的一段泥潭肉搏戏,在冷静中,让人有了心惊肉跳的感觉。

    由于电影时长的限制,故事线,逻辑线和感情线必须要走快进模式,导致剧情逻辑较弱,丢失了细节,感觉是演员在带动剧情,背离了作者的初衷。

    李易峰在廖凡的带动下,演技进步很大,尽管眼神还有放空,但对情绪崩溃时描述犯罪嫌疑人画像的演绎,还是让人动容了。两个各怀心事的人,一静一动。在一些小细节处的摩擦,表现的富有层次,两个人顶车门那段戏,眼神都很有戏。万茜演戏向来很稳,这次也不例外,表情和动作的克制,很符合她法医的身份和影片暗藏杀机的风格。值得一提的是,恰到好处的特效,也给影片增添了不少亮点。

    邰伟最终放下内疚,方木最终放下自持,与罪恶对峙的人,走进阳光,才能不被黑暗吞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进阳光,才能不被黑暗吞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tk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