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点钟的街面,已是一片忙碌。早餐店招呼食客的店员,小学生倒坐在奔跑的电车后座上一脸刚刚睡醒的样子。十字路口,等待与穿梭的行人车辆。菜市场门前,配送的货车运送来整筐整篮的大闸蟹,新鲜的菜疏。肩挎手提买菜的阿姨主妇,广场公园跳舞煅炼的人们,池中新生的荷叶,四处的鸟啼,平常的一天正在到来,生活的画卷正在展开。

望着路口匆忙的行人车流,生活好似从来没有停留过,一刻不停地在流转。
已休息了很长一段日子,我还没有准备好上班。这个过渡,是凌乱的,郁积的,思前想后的踯躅。
龙应台说过,有些路只有一个人去走。比如男人赚钱养家,女人生孩子,不可能有别人来替代。人到了一定年龄、阶段,一定会有这样的体会。
走到上排,经过那条路时,望见那栋楼,那个和阿J曾经住过的小屋。十年了,已经很破旧,还没有拆建改造。人去楼在,时光一去不复返。
红花湖绿道上来来去去煅炼的人,来到0公里三叉路口时,一边是一湖深绿,绿道两旁是高大的树木,我站在那里,从心口里忽然就冒出这样一句话:如果有你,该多美好!
往事如烟,岁月依稀。我想起一个人,一件事,是那么真切,又是这样迷离。现实生活在不停交错,重叠,相聚又分别。到如今,彳亍在荒芜之中。
我又想起近年来相聚过的同学,其情其景,欢喜,难得。
不由得朝桃花岛走去,梅树枝头已是密密的苍绿,那一年艳丽的桃花笑脸,再也没有碰见过。山水依旧,时光如梭。
面湖坐在一棵树荫下,微风吹拂,草叶轻摇,我觉出风中带着一丝丝孤单寂寞苦涩的味道。昨天下火车,坐公交,打开租住的小屋,里面陈设和走时一模一样,空空的寂寥感。没有休息好,头晕乎乎,机械地搓洗着衣服。
就像这时,望着连绵的山,隔断了视线,感到随着年龄增长,人对家乡是愈来依恋。
四周小鸟不停啁啾,还有“咕咕”的叫声,不知是斑鸠还是杜鹃?除了不时传来的鸟鸣人语,周围一片安静。
这时我听到一种特别的声音从右边山坡丛中传来。我判断是不是鹧鸪?仔细听,很像。同时百度鹧鸪的叫声,以作辨认。
应该是。我起身朝着声音的方位走去,大概是在水边山坡浅丛中。十到十五秒钟叫一次。声音细辨确也像是“行不得也,哥哥”。
鹧鸪的叫声,在古诗词中多指离别愁绪。不想在这里,在这个时候听到,真的太巧合了。
离开桃花岛,往高榜山走去。一边走,一边想起在西安的旅行。走在樱花开放的街上,多好的时光啊。为什么当时并不能够像现在这样体会到它的珍贵呢?而常常是在事后才有更深切的感受啊。
一路走来,好像并没有增添我更多的能量,而是变得更加的“多愁善感”了。
我想到余秋雨写的《寂寞天柱山》,天柱山确实是个好地方,毗邻家乡,近似家乡。让我相同的感到,人的孤独寂寞,来自心里,精神,源自情感。而家乡,亲人,爱人,正是这种情感的寄托和慰籍的本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