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句话说:三人成虎。
说话人的原意可能是好的,但是被众人传念后,却早已变味。
比如《易经》里讲到,男是乾,女是坤;乾是天,坤是地;天在上,地在下;天为尊,地为卑。
从古至今,从外国到中国,至今为止,都有一个争议:男女是否平等?
如今社会的人动不动就说封建思想,重男轻女,连古书都成为封建思想的证据。所以连着古书一同批判,一起否定。
但是,对于《易经》的本义,是这样吗?很显然是某些一知半解的大男子主义文人,为自己的歪想法找的理由罢了。
男尊女卑,上古时期的“尊卑”只是指的地势上的高低,而并不包含“贵贱”之义。“贵贱”是后人加上去的含义。就比如现在的各种网红词,最近很有争议的“小镇做题家”……
古代真正的人才,基本上是需要文武双全的。所谓“文弱书生”,是庄稼人对于普遍羸弱文人的一种形容。历史上很多改变历史的文人骚客也并不羸弱,只是“书生”“文人”被后人定画了形象而已。
一个武将,如果只有勇,没有谋,也只是被称呼为“莽夫”;只有有勇有谋,才能被称为“将帅”。
一个文官,如果只是对书本知识照搬全抄,也只能被形容为“迂腐”;只有把学过的知识转化成真正有效的治理方案,才会被百姓所尊敬,甚至立为圣人。
我们不可否认,人类是具有从众心理的动物。真正有引领能力的人只有少数,危机时刻,真正有智慧的人也是少数。
普遍人都是鼠目寸光之人,否则不会有那么多人间悲剧产生。
“体力”和“脑力”的差别,并非是体能上付出的多少。
靠“体力”生活者的划分标准,也并非是消耗体力的多少。
科学家和流水线员工相比,流水线员工就是体力劳动吗?
我们自己是“流水线员工”,当我们教育我们的孩子你要努力读书,将来才不会和爸爸妈妈一样进厂打工的时候,心里也绝不是因为鄙视“体力”劳动者,而是因为“流水线员工”就是吃不了苦的人才做的工作!因为“流水线员工”大部分都不是真正的体力劳动者,而是属于“时间消耗”者。
大部分流水线员工基本上的心态都是得过且过,能混一天是一天。你努力工作了一天是那个工资,你浑水摸鱼待了一天也是那个工资,对于没有大志、没有想法、吃不了真正体力之苦的平庸之人来说,是个好去处。
但是对于两个极端的人来说,吃得了苦和吃不了苦的人来说,工厂是地狱。对于真正吃得了苦的人来说,工厂的工资太少,不值得去干,因为真正的体力劳动工位工价并不低廉!对于吃不了苦的人来说,工厂的时间太难熬!工厂的活普遍比较轻松,对体力的要求并不高,但是很耗你的时间,一天十二个小时的熬。
我希望我的孩子们可以成为“脑力”工作者,是因为我希望她们的人生能够有比我更大的作为,不是庸庸碌碌过一生,而是为国家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很多科学工作者、医生、基层干部、老师……他们的体力付出绝对要比流水线员工、环卫工要多的多!而且承受的压力更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