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摄影心理想法
哥特式的欧洲及哥特式绘画

哥特式的欧洲及哥特式绘画

作者: 别具一格格 | 来源:发表于2025-02-05 18:36 被阅读0次

      哥特式的欧洲及哥特式绘画

悉知绘画史的都知道,罗马式风格在中世纪后期达到了高潮。

在中世纪的最后几百年中,基督教的西方世界经历了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革,产生了新的思维方式,并将哥特人带入了现代的大门。

欧洲的统一破裂后,出现了多种民族。

欧洲逐渐建立其边界,而且随着封建制度的削弱,君主们重新巩固了其在各自领土内的权力。

在与教会的对抗中,神的力量战胜了尘世的力量,因此教皇成了真正的皇帝。

此后,法国君主制国家成为欧洲的主角,并在13世纪成为新艺术发源地。

因此,哥特艺术包含了西方世界13世纪、14世纪和15世纪产生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它的发展并不是统一的,地理及年代的边界因地区不同而相异。

但是,最终存在一个以不同风格的出现为基础的发展主脉络,这些风格又与其影响的领域相关联。

第一个阶段是起源于法国的线性哥特式风格(1200-1330年);第二阶段是意大利式哥特风格(1300-1400年),标志着意大利绘画在14世纪的成功[14世纪是意大利在绘画、建筑、文学和音乐等艺术领域活跃的时期。]。

14世纪末,在阿维尼翁[阿维尼翁,又称亚威农。]出现了所谓的国际风格(1390-1440年),这种风格在欧洲各个宫廷间传播,并在15世纪中叶随着北欧佛兰德绘画的发展而完全终结。

之后,在中世纪后期,艺术由修道院转向城市化。

因为,由于新的社会阶层——城市资产阶级的出现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从11世纪起城市便开始增长,在12世纪中叶成为大型商业中心。

与此同时,商业和工业的诞生促进了封建制度的消亡,同时也促进了15世纪专制君主制度的诞生。

并且,由于新技术资源的使用及其所获得的良好交通线路,使城市具备取得巨大商业繁荣的可能性。

更快捷、更安全的航行,使东方和亚洲的产品可以到达欧洲各大城市。

另外,十字军东侵也促进了欧洲与东方的联系。

不得不说的是,城市是各种手工艺人的居住之所,他们聚集在具有宗教特点、组织严密的行会组织中,这些行会组织则保护并监督这些艺术家。

面对资产阶级更加聪慧的特点,这些行会组织不断增强自己的力量,并开始寻求一种大众化的艺术,把祈祷室和祭坛奉献给他们神圣的保护者。

我们通过对比与观察,会发现,在13世纪的哥特式城市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宗教精神,由托钵修会、方济各会和多明我会教团传播,且,这些修会更新了中世纪人的思想,并提出了一种以清苦和与人接近为基础的基督徒生活新方式,将其作为通往神的道路。

方济各会由亚西西的圣方济各[亚西西的圣方济各;或叫圣方济各亚西西(1182-1226年),简称方济各、方济(亚西西,又译阿西西),是方济各会的创办者。现教宗方济各的名号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圣人。]建立,并于1209年被教皇英诺森三世承认,其基础是清苦、对上帝之爱,以及对所有(造物主的)创造物的颂扬。

多明我会由圣道明[圣道明(1170-1221年),又称奥斯马的道明,西班牙教士。]建立并于1217年获得教皇洪诺留三世承认,其活动重点是与异教做斗争。

除此之外,这种对艺术产生重大影响的精神,也体现在当时的哲学之中。

修道院在罗马时期所发挥的知识中心的作用,在各城市中先是被各大教堂的学校,随后被各大学所取代。

圣奥古斯丁和圣托马斯的教育思想兴起,被作为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古典哲学与基督教教义相协调的一种企图。

他们将感性世界视为超越事物的反映,那里的美丽不是存在于物质现实中,而是存在于形而上学的现实中:为此他们提出对自然进行探索,以便发掘其中的基督教意义。

当时的这种神学思想确立了构成哥特式美学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在造型艺术中日益强劲地推进一种自然主义的成长。

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出现了哥特式大教堂,另外,这更是中世纪晚期世界观的种反映。

在哥特式大教堂中,所有色彩的艺术都得以融合,而绘画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思想。

通过鉴赏,比对以及深入学习和了解,我们也逐渐会细入的了解哥特式绘画的特点。

我们会发现,通过哥特式绘画,人与自然形成了一种完美的关系,这反映了引导哥特人的那种精神。

像罗马式绘画一样,神圣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通过自然的方式贴近人类。

尽管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使用了不同的流派和技法,但所有哥特式绘画的共同特征都源于学术思想的自然主义,这种思想促进了人类与周围世界的接近,看到了神在每个(造物主的)创造物中的反映。

从而这促使人类去分析自然的细节,并在所有造型艺术表现中开发出独特的叙事感。

不过,绘画的目的仍然是基于对大众的教化,这产生了一种丰富的图像主题,这种主题传播宗教内容,而宗教的内容具备叙事性和教义性的特点。

而大教堂被设想为一本石刻书籍,其灵感来自规范和隐秘的福音书主题,也来自诸如雅各·德·佛拉金的《黄金传说》或《伪文德文集》[《伪文德文集》:圣文德是中世纪意大利经院哲学神学家和哲学家,许多非他所写的作品被署名为文德,以《伪文德文集》为名收集起来。]《对基督生活的沉思》等故事。

但是,同时,这种宗教主题与世俗绘画并存、受到文学作品或旅行书籍的启发。

画家们居住在城市中,最初他们与其他手工艺者协会有联系,但后来在圣卢克的领导下、他们组成一个行会。

在这段时期,他们仅仅被认为是简单的手工艺者,社会关注度低,因此13世纪的作品通常没有签名。

但是随着从重要客户那里获得委托的画室的出现,画家们的社会状况逐渐发生了变化,正如发生在乔托身上的那样。

一些艺术家甚至被任命为城市的画家。

留存至今的合同提供了画家与客户、主题、材料、价格等的相关数据……绘画作品的客户不再是修道院,而是由国王及其宫廷、教堂组成,从14世纪开始,富裕的资产阶级开始要求具有精神特性的绘画,与行会和大众要求的流行绘画形成鲜明对比。

另外,关于画家完成的工作情况,诸如修士特菲洛或塞恩尼诺·塞尼尼等的论著,均展示了完整的艺术步骤和技法汇编。

壁画使用湿壁画技法,该技法采用丹培拉方式将色彩施于干燥的墙壁上,(如绘制过程中对效果不满意)可以进行校正。

但是,在13世纪重要的群组绘画中,例如大师乔托等人的作品,使用了适宜的湿壁画,将色彩绘制到潮湿的墙壁上,该技法无法对画面进行校正,并且需要对技法有精湛的把握。

因此,有时乔托将两种方法结合成一种混合技法。

在木板上使用丹培拉绘画技法,该技法使用蛋黄作为颜料的黏合剂。

在例外的情况下、例如费雷尔·巴萨[费雷尔*巴萨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哥特式画家和微型画家。],在装饰巴塞罗那佩德拉比修道院圣米格尔小教堂的22个场景中,使用了油画技法,这种技法被佛兰德派画家们极力推崇。

而线性哥特式绘画则和哥特式绘画的第一个核心与在(巴黎)法兰西岛的法国哥特式建筑的诞生有关。

这个时期在时间上与13世纪相吻合,当时处于菲利普·奥古斯托和路易斯九世的君主专制统治下,巴黎是欧洲文化的中心,而法国文化则决定着欧洲的精神生活。

因此,起初它被称为“法兰西——哥特式”风格。

但是随着这种风格在整个欧洲迅速传播,依然保留拜占庭传统的意大利除外,这个旧名称被“线性哥特式”所代替,这暗指这种绘画的美学特征。

因此,这个时期,恰恰是线条从风格上定义了该阶段的哥特式绘画。

在这种绘画中,在固定彩绘玻璃窗的铅条和细密画图形学影响下,突出了人物轮廓;由于上述这些因素,该类绘画通过具有鲜艳色彩和单色背景的人物来丰富构图。

这个时期的绘画没有顾及空间或光线问题。

这些人物不具备很强的空间感,而是像颜色一样平坦。

唯一与光相关的是具有象征性的特点,画面中使用金色背景赋于作品结构一种虚幻面神圣的特质。

这种绘画的美学定义是根据哥特人思想变化而确定的,这种变化是在其接近自然以便观察上帝在自然中的映象时发生的。

与此同时,该类绘画充满了叙事感,它将形式理想化,并打破了罗马式的图解主义,引入了具有表现性特征的日常生活元素。

除此之外,启示录主题逐渐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表达基督的生与死以及圣徒生活的福音书主题,并以此作为获得救赎的榜样。

圣母马利亚主题和带有自然主义特点的世俗主题也很常见。

而13世纪新建筑的出现,则促进了彩色玻璃画窗的巨大发展。

墙壁变得更加透明,彩色玻璃画窗将大教堂内部变成一个隐喻上帝、充满色彩的重要空间。

这一时期细密画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照明艺术延续了罗马式的传统,但已经不再在修道院中进行,而是在城市的世俗工作坊中进行。

皇家画师们制作细密画,国王、王后和公主们成为其新客户,而这些客户要求获得优雅及华美的作品。

因而,彩色玻璃画和细密画的巨大发展,引起了教堂壁画的倒退。

有资料显示,有一些为民用建筑绘制壁画的委托,例如威斯敏斯特宫的皇室壁画(该壁画已不存在),或巴塞罗那蒙卡达大街上的阿吉拉尔宫壁画,叙述了海梅一世征服马洛卡的战绩。

而至于具有宗教特点的壁画,较为突出的是塞哥维亚的安东·桑切斯在萨拉曼卡老主教座堂(或圣马丁教堂)绘制的壁画;在此之后的时期,是胡安·奥利弗为潘普洛纳大教堂绘制的巨幅彩绘嵌板画《耶稣受难图》,在这幅画中对线条的把握和面部表情微妙变化的表现,都显示出其作者曾在阿维尼翁工作过。

另外,西班牙的木板油画有一些重要的范例,在罗马时代,加泰罗尼亚强烈的祭坛前帷画传统就已在西班牙开始了。

其在哥特时期继续得到发展,正如在索里瓜罗拉的圣米格尔教堂中所展现的那样。

这些祭坛前帷画成为祭坛装饰的起点,例如阿拉瓦省奎贾纳教堂的线性哥特式绘画,也被称为“阿亚拉式绘画”,因为它是受阿亚拉的政府首脑唐佩德罗·洛佩斯和他的妻子唐娜·莱昂诺·德古兹曼的委托所作。

并且,这两幅绘画都在建筑构图场景的丰富图像规划中,把捐赠者的形象表现出来,让人联想到法国的细密画。

以及,在木板绘画中,比较突出的有特鲁埃尔大教堂中具有装饰性的戴着帽子的穆德哈尔人[穆德哈尔人指西班牙复国运动之后未曾离开该国,但也未改变宗教信仰的穆斯林。]形象,这些画将世俗场景与宗教场景混合在一起;或西洛斯的修道院回廊绘画,那里以快速的方式描绘了卡斯蒂利亚的日常生活场景,特别是表现爱的场景,这些场景与其他表现战争、狩猎或音乐的场景交织在一起。

同期保存完好的部分绘画:

(奥地利)萨尔茨堡侬柏格修道院壁画中圣格雷戈里奥的半身像,这是12世纪中欧绘画的典范。

恩里克二世加冕礼在11世纪羊皮纸画《恩里克二世圣体形式论》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乔托为(意大利)帕多瓦的斯克罗威尼礼拜堂绘制的《屠杀无辜者》。

乔托为(意大利)亚西西的圣方济各圣殿教堂绘制的《驱逐阿雷告的恶魔》。

圣马丁教室的壁画或萨拉曼卡旧主教座堂的壁画,1300年左右由塞哥维亚的安东*桑切斯绘制。

13世纪描绘海梅一世征服马洛卡的绘画,该作品属于巴塞罗那的阿吉拉尔宫。

有两幅图是哥特式的绝妙范例,那就是索里瓜罗拉的圣米格尔教堂献祭大天便茶米頭的祭坛前帷面,创作于13世纪,现保存于巴塞罗那的加泰罗尼亚艺术博物馆。

PS:部分资料来自世界绘画史和美术史


我是 @别具一格格,爱文字爱分享爱创作。

正在码字创造人生,

岁月孤苦,唯热爱可抵漫长,

期待与你相遇,学习,进步与成长。

喜欢记得点赞收藏,我们下次分享见。

期待关注,让你每天收获一篇优质文章。

相关文章

  • 【精选】哥特式服饰与洛丽塔服饰有哪些区别?他们的特点是什么?

    哥特式服饰与洛丽塔服饰有哪些区别?怎样才能画好绘画中哥特式服饰与洛丽塔服饰的区别?画好绘画中哥特式服饰与洛丽塔服饰...

  • 【推荐】洛丽塔和哥特式服饰的区别有哪些?超详细的衣服画法教程!

    绘画中洛丽塔和哥特式服饰的区别有哪些?怎样才能区分洛丽塔和哥特式的服饰?画好洛丽塔和哥特式的服饰有哪些技巧?想必这...

  • 房艺浅谈哥特式家装

    哥特式的装修风格的灵感来源于欧洲教堂,是因为一种欧洲教堂的建筑风格。哥特式风格因为其特有的艺术风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

  • #绘画参考# 哥特式窗户 ​​​​

    如果您也喜欢动漫绘画以及相关信息欢迎关注板绘大家庭

  • 欧式建筑的璀璨之珠

    哥特式,巴洛克,还有洛可可,如何区分?待笔者一一做个比较,之后去欧洲旅游就不会搞错了。 哥特式 时代:中世纪,5世...

  • 哥特式

    哥特式 李奇峰 古堡静静独立 蝙蝠张开了翼 黑色的玫瑰鲜血在滴 这种形式最接近上帝 感觉有多神秘 就有多少被...

  • 哥特式

    我好像一直一来都知道哥特式建筑,可你问我什么是哥特式,我却回答不上来。 首先关于哥特式建筑的的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

  • 《哥特式烦恼》

    这天,还是和往常一样没有变化。 阴蒙蒙的天,云层里躲着闪电,这便秘的天气。唯一有变化的,可能就是校园里的杏树渐渐开...

  • 哥特式悲哀

    路是被遮住的 白茫茫的天 黑压压的影 可其实开头与结尾 你都看得见 我没有脚 我不会走 你永远不相信我 用铁链纠缠...

  • 哥特式担忧

    你有一顶火鸡毛的帽子 它被漂成白色我所不认识的白 在阳光下不冷不暖当你开始考虑关于生命和死亡的片刻获得的恐惧总叫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哥特式的欧洲及哥特式绘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vegu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