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巴洛克,还有洛可可,如何区分?待笔者一一做个比较,之后去欧洲旅游就不会搞错了。
哥特式
- 时代:中世纪,5世纪-13世纪初期
- 含义:哥特,实际上是意大利人嘲笑法国人土气的说法
- 常见于:教堂建筑,来源于诺曼风格的建筑
- 特点:尖拱和飞扶垛,塔尖越高越尖,表明越接近上帝
- 代表作:米兰大教堂、巴黎圣母院
-
对比:唐宋元时期,国人还在大兴土木礼拜佛教时,欧洲掀起哥特式建筑之风
米兰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尖拱
米兰大教堂-飞扶垛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尖拱
巴洛克式
- 时代:16世纪末期-18世纪中叶
- 含义:不规则的珍珠,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缺乏古典主义均衡性的作品”,其原本是18世纪崇尚古典艺术的人们对17世纪不同于文艺复兴风格的一个带贬义的称呼。
- 常见于:教堂和宫殿,在意大利罗马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是一种复杂、奢侈与浮夸的艺术,它的兴起与罗马天主教反宗教改革运动及西欧国家君权的加强(特别是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些拉丁国家)有密切关系,或许是教会与宫廷需要表现动感与力量的艺术去表达对天主(上帝)与君王的尊敬与权威,传达对抗议宗新教分裂公教(天主教)的不满及封建割据阻碍国家统一的不满
- 特点:涡卷造型
- 代表作:贝尼尼的圣彼得大教堂,电影《天使与魔鬼》
-
对比:明朝时期
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涡卷造型
圣彼得大教堂-涡卷造型
洛可可式
- 时代:18世纪初期至中叶
- 含义:张牙舞爪的珊瑚
- 常见于:宫殿内饰,将视线从外部造型转移到了内部空间,室内装饰艺术为主。
- 特点:外部的洛可可式,表现为奇形怪状的屋顶,有着类似昆虫类动物触角的形象;室内装饰,具有金色、繁复的特点
- 代表作:法国凡尔赛宫,蓬巴杜夫人带起的潮流,电影《路易十五的情人》
-
对比:明末清初
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内饰
洛可可式的繁复装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