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因为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获取讯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想要涉及哪个领域,学习哪方面的技能,只需要打开电脑,一搜索,琳琅满目,各种推荐的课程、app……人们总觉得自己精力有限,却又渴望快速成功,于是,所谓的速成课程备受欢迎。可是,一时的热血过后,有的人开始学不下了。这时,就会出现矛盾的心理:想放弃又不甘心,毕竟花了时间、金钱;坚持下去又觉得困难。终究其原因,是学习力不够。“学习力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能力的综合体现”,而本人简单理解为,能否有效利用时间、资源坚持学习某一内容,并融为己用。
恰巧,在假期,我看了Angie(张丹茹)的《学习力——如何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知识变观者》。作者是一个80后,但是她的经历简直就是普通人逆袭的励志故事。之前,她是一名二本大学毕业的学生,第一份工作充满了压力,一场手术导致怀孕概率只有50%以下,辞职在家的一年浑浑噩噩……如今,她是互联网前运营总监、自媒体人、深圳趁早副会长,骨架认证生涯规划师、知识管理达人、时间管理达人、科学育儿达人……
我一开始还在感慨,怎么会有这么厉害的人,精通各种领域,职场和家庭生活还两不误。看了《学习力》这本书之后,我才恍然大悟:作者之所以能够逆袭,关键是她掌握了学习的底层思维,这恰恰是提升学习力的关键。书中,作者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将她成功的秘诀一一呈现。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时间管理的方法。
从量上来说,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从质上来说,时间对每个人来说又是不公平的。总有人一直在抱怨,每天好忙,没有时间做其他事情;但总有那么些人,能在忙碌的时间缝隙里,挤出一点来学习,因为他们有对自己的时间进行管理。《学习力》一书中,作者根据不同的性质将时间分为:黄金专注时间、常态时间、碎片化时间、动态时间、暗时间、无效时间和清晨时间,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时间应该如何有效利用。
黄金专注时间,即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只专注手头上的一件事至少30分钟以上。如何找到自己每天的黄金专注时间,作者介绍了几种方法,我认为比较适合本人的是:从自己感兴趣的时间开始,把专注的时间固定下来,并以周为时间阶段,采取渐进的形式进行强化。在暑假期间,为了完成上学期遗留的课例研修报告,我决定利用每天的黄金专注时间,即下午3点到5点之间。在这段时间,我拒绝手机和网络,提前把需要的资料下载好,在这段时间里只做相关的事情。当然,为了不使自己产生厌倦感,一周内只选择3天的黄金专注时间。
常态时间,即明显的通勤时间或每天需要重复做的事情所对应的时间。关于通勤时间,通用的精进方式是听音频。随着各种听书app的普及,越来越多人开始利用常态时间里的空闲段听各种书。另外,作者还特别把健身时间规划到常态时间中。至于在跑步中听音频这点,我觉得应该因人而异。像我,在跑步的时候并不喜欢听书,因为我觉得在剧烈的运动中,并不能很好地消化听到的内容,也很难产生什么灵感。反而,我喜欢在运动的时候听各种音乐,但其实我脑袋中则是在思考近期遇到的压力、难题等,往往几圈下来,之前的压抑感会消失,不再觉得压抑。
碎片化时间和暗时间,我觉得这两者在某些方面对于我来说是一样的。比如,生活常态化的洗漱时间,被归类为暗时间,但我也将此归到碎片化时间中。我认为,碎片化时间就是生活中你在做某一件事的同时认为还能做另一件事的时间,类似于“一心两用”。举几个我生活中的例子:在吹头发的时候,我会回想这一天发生的事情,顺便思考明天重点完成的事情,看是否有遗漏;我会将刷微博的时间放到贴面膜的时候;写东西写到一半迟迟没有进展时,我会停下来玩2-3分钟的小游戏……
时间管理的方法有很多,为了能更好地、有效地利用时间,我们还需要提前做好规划,再一步步按计划进行,这就是所谓的“打卡”。每个人有自己的规划方式,而我目前用于打卡的形式是记手账:时间轴、打卡表、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to do list、wish list、shopping list等等。在制定计划的同时,也是在利用碎片化时间。
《学习力》一书中除了时间管理的方法,还介绍很多其他方面的内容。但是,我们缺的从来都不是方法,而是行动。正如书中说的:“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小小的努力究竟能带来什么,也并不知道这看似不起眼的每一步,最终能带来多大的收益。但是开始了、行动了、坚持了。”
xr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