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朱熹外传(31)

朱熹外传(31)

作者: 欧歌zy | 来源:发表于2022-04-08 23:46 被阅读0次

朱熹掑撕了纸条,又朝着朱在的浑身上下扫了一眼,惟恐在他儿子面前露出马脚,故意训斥道:

“以后好生在家读书,别去管那些乌七八糟的事。”

“是,是!”朱在唯唯诺诺地退了出去。

朱熹叫他儿子不要理踩外面的流言蜚语,可他自己心里却实在急得慌,过了些日子,外面又议论纷纷,说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投降派,朱熹更慌得坐不住了,赶快把门徒召集起来,鼓动一番。

“我们道学家历来是最重信义的。”朱熹大言不愧地说:“如今,宋金两朝,和议签订多年,局势已定。眼下若不照和议守下去,那岂不是背信弃义吗?”

顿了一下,他又说:“以后,你们就用我这样的话,去开导那些叫喊收复失地的狂妄之徒。”

“假如人家问我们,说金人也不讲信义,一再向南进犯,我们该如何回答呢?”一个门徒流露出为难的情绪。

“这个——”朱熹不假思素地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就是金人不讲信义,我们大宋也该以德待之。你们没听说仁义为重的道理吗?”

说到要以“德业”去对待外敌,朱熹的话就更多了。

“我早就向朝廷申述过:对付金人,根本的办法不是依靠强大的兵力,而是依靠修德政,防御敌人;不在于边防牢固与否,而在于朝廷是否笃守和议;国家军备力量是否雄厚,不在于严格的军事训练,而在于大立纲常名教…。”

朱熹这番打着“信义”、“仁义道德”晃子的卖国的理论,同孔孟的“去兵去食”完全是一脉相承的。

大敌当前,朱熹不讲抗战,专讲孔孟之道,实际上,是要人们放弃抗金的要求和行动,把大好河山,拱手献给女真贵族,规规距距地当“顺民”和奴隶。在投降卖国之道的“开导”下,朱熹的门徒一个个心领神会,又分头去“开导”别人去了。

朱熹的“投降有理”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理论,被南宋统治集团奉为人人必须遵守的典章。统治阶级一方面对入侵的金朝奴隶主政权奴颜婢膝,岁贡不绝;一方面又挥舞屠刀,扼杀农民革命。南宋的这几代皇帝也都靠着朱熹这套冠冕堂皇的卖国理论,一个接着一个,心安理得地坐上了儿皇帝的宝座。

朱熹曲意逢迎入侵者,用心良苦,终于得到了金朝“大尧舜”的赏识。公元一一九三年,南宋一位使臣到了金朝,金主十分关切地向使巨打听:“你们南朝那位朱先生还好吗?现在他担任什么官职?”

使臣返朝后,把金主对朱熹的问候,照直禀告了皇帝。宋光宗一听,着了慌,没想到“太上皇”对朱熹如此器重,便赶紧打听他的下落。当皇帝得知朱熹此时只在家当祠官闲职时,大为不安,立即頒下圣旨,委任朱熹这个“大贤”为荆湖南路安抚使,掌管七州三十几个县的军政大权。

在“大尧舜”的关照下,朱熹又官运亨通了。

相关文章

  • 朱熹外传(31)

    朱熹掑撕了纸条,又朝着朱在的浑身上下扫了一眼,惟恐在他儿子面前露出马脚,故意训斥道: “以后好生在家读书,别去管那...

  • 朱熹外传(20)

    重修牌坊 次日,盛暑的午后,酷日当空。在城南那座毁了半截的牌坊下,几十名工匠正在忙碌,个个挥汗如雨;两名身挂腰刀的...

  • 朱熹外传(19)

    新官上任 朱熹四十九岁的时候,得了个南康军(州)太守的官儿。手下管辖星子、都昌、建昌三县(今江西所属)。这太守虽然...

  • 朱熹外传(21)

    公堂断案 “嗯,升堂。” 朱熹神秘地一笑,“子澄兄,在此稍坐一时,看看我今天怎样对付这些改嫁的寡妇吧。”说罢,他整...

  • 朱熹外传(17)

    “禀气”之理 朱熹这一套“禀气于天”的谬论,实际上是孔子“受命于天”的翻版。 朱熹自己也认可这种渊源关系:“先圣说...

  • 朱熹外传(16)

    翻修“虹井” 江南的三月,正是繁忙的春耕季节,在敛州婺源城有的一个枯井周围,许多人正在挑土、抬石头,和泥,忙个不停...

  • 朱熹外传(18)

    坟山风波 朱熹到县面里,和张汉提到圆坟山的事。张汉巴不得给朱熹多效点劳,便拍拍自己的胸随说:“好,好,我立刻办!”...

  • 朱熹外传(7)

    传授真经 从延平回到家中,朱熹神气起来了。他自以为学到了“理”,处处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架式,连说话走路,都模仿着圣...

  • 朱熹外传(8)

    喜上奏章 朱熹在崇安城里探准了消息,眼看又有个展示所学的极佳机会,心里痒痒的。他想:自古以来,圣人要实现自己的主张...

  • 朱熹外传(9)

    进京入对 离别了老儒生,朱熹的心里打起鼓来。从刚才的谈话中,他觉察到皇帝的心已被那些不明义理的大臣搅乱;君心一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朱熹外传(3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vhm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