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关于读书的意义
读书到底有什么用?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不同时期给出不同的答案。
中国人在这个问题上好像有一个无比心照不宣的答案:就是当面对一个或一群还在读书的人时,一定会说读书很有用,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创造财富等等;
当面对一个应该通过工作来赚取生活费的人来说时,会表现出对读书一种神坛般的感觉,就是那是圣人或者迷路者所要做的事,虽然说不出有什么用,但感觉也许也用,但不一定就关自己的事儿。
当一个人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功成名就的时候,一定是喜欢读书的,而且会读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别人想不到的书,书的世界真是浩瀚无边,应有尽有,那些经典的书,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书真正读进去了,会愈发觉得自己太渺小,要学习的东西太多。
其实,读书是一个选择问题。
有一句话流传很广,就是懂得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罗辑思维的罗振宇说:
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的生存处境正在面临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选择太多了嘛?在传统社会,人一生的选择其实很少,那道理当然就管用啊。比如说你好好学习,考取一个好大学,一生的好日子基本就奠定了。
但是现在不一样啊!任何台阶都不能保证你一定顺风顺水呀!反过来说,任何逆境下,你也能靠高明的选择摆脱原来的命运。
选择这玩意儿,已经是随时都有到处都是,很难说你的选择就是最关键的或者是最正确的。
一切指导我们选择的那些道理反面的那个道理似乎也对啊!那当然了,懂得太多道理,但事到临头还是不会选择的人,可不就过不好这一生吗?
最近看了《刻意练习》这本书,里面有一段关于知识与技能的区别的论述:
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区别,正是发展专业技能的传统路径与刻意练习的方法之间的核心差别。传统的方法是先找出关于正确方法的信息,然后让学生运用那些知识。刻意练习则只聚焦于绩效和表现,以及怎样提高绩效和表现。
在传统的教育思维中,一直只更强调知识的作用,而忽略技能的作用。我想,这也是很多人读了很多书,却感觉没什么用的地方。
20世纪初期外科手术的先驱者威廉.霍尔斯特德说:
看一场,做一场,教一场。意思是说,为了能够做一场新的手术,接受训练的外科医生只需要看熟练的医师做一场,然后自己思考怎样在病人身上手术。这是在知识与技能对抗中的终极信仰告白。
02 关于如何读书
受传统教育,以前一直有一个误区,就是喜欢读书贪多,求快。好像一个人不能博览全书,就不能体现自己读过书。如果不能做到一目十行、甚至更多,那就是对读书时间的浪费。
可是,这么多年下来,却发现好像读了二十多年的书,但真正能脱口说出来的书中道理,并不多。
你是否能清晰、准确、必要地说出一个概念?并根据相关概念,提出相关的方法论与判断吗?
你能否能对好与坏的文章说出你自己的理由?好的地方在哪里?你能用得上吗?不好的地方在哪里?你自己有吗?
你能完整复述一个小说故事吗?假若说让你讲一个故事,让表演一段情景,你能像别人一样表现收放自如,把握节奏,声形并茂吗?
我想,很多时候,是做不到的。
今年接受了著名读书人李笑来的一个建议:
对于那些必要的书籍,一定要只字不差地阅读。随便读读的书,那你读它干嘛?要读,就要认真地读。
也非常认同这两年崛起的写作达人剽悍一只猫的实操方法:
读书时问自己三个问题:
一、我有没有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内容?
二、理解了以后,我是不是也应该做点什么?
三、如果是,在确定该做什么以后,结合自身实际,我该怎么去做?
03 关于读书后要不要做笔记
读书笔记是一定要的,且无论感觉多么地痛苦,必须执行到位。
如果读完一本书,不能写点自己的读书笔记,那过了一定时间,这本书几乎是等于没有读的。在这一方面,我有相当惨痛的经验。就是每年都会读一些书(因为没有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具体到底读了多少,我也不知道),但每年到了年底,看着那些只划了线的文字,我的头脑一片空白,我不知道这本书到底哪些东西对我有用,脑中除了“到此一游”,别无他念,想想,这真是对自己精力与生命的浪费。
很多时候,我们会过分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就是觉得自己看过的东西,感觉那东西就是自己的了(那真的只是感觉而已),其实,真正过不了多久,以前感觉再深刻的道理,真到了想要用的时候,其实什么也记不起来,就算记起来有这么一回事,想去找,又不知道要费多少时间,且还不一定能找得到。
所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的份量要多重有多重。
罗辑思维的罗振宇说,很多人跟他说觉得他怎么能读了那么多书,能记住那么多的道理?
他的回答是: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很重要,他的方法是阅读,然后每天规定自己写阅读心得,字数不需要多,目的是把新知识像缝扣子一样衔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逼迫原来的知识结构对新知识做出反应,把这个过程固化下来,这个方间的构架就完成了。”
这句话很有道理。关键是把阅读到的,用眼睛看到的,经过大脑,变成自己的,用自己的语言或表达方式输出来,这样才能吸收消化,要不然像就会像之前似的左眼进右眼出,没有经过大脑看后转瞬即忘。
关于做读书笔记这一点,一直是我很薄弱的一点,说白了,就是持续行动量太少,侥幸心理太多,急于求成、太关注表现的心理作祟,最终导致输出作品太少。
所以,关于读书,千言万语其实只有一句话:践行,才是改变的根本。——把道理想明白,按照那道理去做,而不要只是仅仅满足于“我知道了”上。否则,仍将一事无成,一无所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