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间将《西游记之女儿国》欣赏完。过去经典版西游记中女儿国的片段,女国王完全属于直接而赤裸裸的勾引和胁迫,而如今,唐僧和国王的感情含蓄细腻,似有似无,温柔淡雅,缓慢升华。完全代表两个不同时代人们对感情的态度,往日物质匮乏,对一切都是急切的,迫不及待的,现在,我们精挑细选,文火慢炖,像品茶熏香,不急不躁,层层递进,逐级升温。
开场,从高空直下的镜头演绎,粗糙而无趣。万法缘生,皆系缘分,一切随缘。一句话,是开始,也是终止。
师徒四人划船前进,遇到暴躁的河神,没任何理由,一言不和随即开打。逃跑中师徒掉进女儿国。唐僧和女儿国国王深情对望,慢镜头渲染两人的忘我和专注,好奇和欣喜。初见男人,在雌激素、多巴胺的刺激下,国王春心荡漾。男人在女儿国被称为毒物,并且是万毒之首。国师主张斩草除根,杀了唐僧师徒。不过抓到唐僧师徒后,国王仁慈,计划暂时关押,为的是找机会放走他们。师徒四人晚上逃脱监牢,准备逃出女儿国,但他们无法破除先人做法设的结界,所以只能回监牢向国王打听出口的秘密,不过毫无进展。
国师主持开坛杀唐僧师徒。国王不仅偷换箭头,还伪装成护卫,让唐僧装死逃脱。之后,国王将唐僧师徒安置在子母河附近,想办法找出路。从先祖留下的记载中,寻得了答案。只有知道情为何物,大门才会打开。不过没有经历过感情的唐僧及国王都不懂。
子母河水引起唐僧等人怀孕,孙悟空去破儿洞求落胎泉水。每个生命都值得珍惜,自己肚子里的也一样。在国王的劝说下,唐僧打算生下孩子,然而孙悟空拿到落胎泉水后,用法术逼迫他们喝了下去。国师发现了唐僧师徒藏身之地,她派人把唐僧押上苦海行舟,推进了苦海,国王也跳上了船。苦海举目无涯,回头无岸,一旦启程,注定终身漂泊,从来没人活着出去,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无可奈何。身处苦海只能自己救自己。唐僧有坚定的信念和赤诚的求佛之心,还有对国王的不舍,终究两个人寻到了大门。只是先祖结下了封印,国王一旦离开,女儿国将会不复存在。菩萨显灵,告诉唐僧重披袈裟之日,便是启程之时。
大门开了,河神也进入到女儿国寻找他的爱人。当年爱上国师的河,为了她不再流淌。当她在等待爱情开始的时候,原来已经走到了尽头。国师的使命,是要用一生守护一个孩子,就是出生的国王。河神不死心,苦等二十年。但是,为了使命,国师只能放下不可能的情感。爱之深,恨之切,在河神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用水淹了女儿国。唐僧祈求之下,佛祖显灵,亲自救度苦海罹难的众生。执念太深,反伤自己。河神被佛祖打回原型,唐僧打算带他去雷音寺,助其修成正果。最终,唐僧师徒离开了女儿国,继续西行。当初唐僧送给国王的手札,国王还了回来,依依不舍地给唐僧撑伞送行。
电影有多个槽点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能让人们在工作生活中满受委屈压抑的苦水借此倾倒出来。像一个管子,引流出来,缓解内心的焦虑不安,浮躁愤懑。
影片有几处浓重的模仿痕迹。第一,那一片会跑会思考会说话有表情的典籍,有模仿捉妖记的嫌疑。第二,唐僧和国王在苦海行舟上的经历,像极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第三,愤怒充斥的河神,像白娘子水漫金山寺一样,演绎了一场水漫女儿国。
电影的拍摄场景非常简陋,至少在视觉感官上如此。国王的殿堂像几个红蓝色的竹帘子拼凑起来的背景搭建而成,台阶简单,不见一块地毯。角色装束妆容也不够高级。国王的衣服太素,还不及国师的服装华丽。国王头顶的帽子,很像一只雉鸡。唐僧的袈裟也普普通通,不知道在哪里随便捡了一片废弃的布料。河神为什么非要设定成像鱼一样的妖怪?变成人还不能说话?难道河神必须像水里的动物才能呼吸氧气,吃到食物?国师的妆最诡异,像戴着人皮面具,遮盖僵硬无表情的脸,眉毛也修剪的过于犀利。
水上押解唐僧师徒的船没有任何动力系统就能前行,设计的太不科学。浮夸的表演纯属为了搞笑而搞笑。入水救师父前,沙僧跳起老高才入水,作秀的嫌疑极大。无笑点的肤浅语言幽默,落胎泉水用枸杞大枣大葱大蒜等名贵中药材炼出来的;打动就是把如意真仙一拳打动弹……
电影也有优点。比如,飞起的渡船撞碎标题的设计非常有趣。延时手法切入落日余晖,风吹云动,斗转星移,种子发芽,展开了一幅幅美景。原来的经典唱词,配乐稍作改变,也会把观众带入难抉择的情感漩涡。
这世间但凡能放下的,都是你未曾拾起的。说的有些绝对。看的透,就能放的下,太痛苦也能放的下。门一直都在那里,走不出去的,始终是我们自己。我们太执着,为情所困,为欲所迷。找到门走出去,便能进入另一片极乐天地。每个人都是孤岛,人人都在流浪,有了目标和方向,勇敢去闯,自然不枉此生,无憾今世。很羡慕唐僧,一生只有一个方向,只做一件事。
生为万物,情,就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轮回不息的原因,我们从中参悟的爱,最终,能成为永恒。爱一个人,与爱众生没有分别。爱无分别,其它亦无分别。
(2018年4月25日,周三,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