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问题,都是心的问题。那么怎样来领悟《论语》,怎样来领悟圣人之心呢?孟子有个很好的方法叫做“知人论世”。意思是说,你得先通过名人传记来了解这个人;再通过各种背景知识来了解这个人所处的时代。思想家都是医生,他们是为整个社会治病的。《论语》就是孔子开得处方,下医医病,中医医人,上医医心。
最早的儒家,是指从事丧葬礼仪的人。后又发展为从事小六艺的职业儒。孔子将其发展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道义儒。
当世之时,礼崩乐坏,社会长时间地动乱,是纷纷战国,漠漠衰周。《论语》当中的《八佾》,就记载了这一状况。八佾本来是周天子才有资格使用的舞蹈,鲁国的一名小小卿大夫季氏竟然堂而皇之用了出来!
在孔子看来,这不是礼的问题,也不是乐的问题,而是人心堕落、人心不仁的问题。
但是子路与人争战,帽子掉了。声称君子死,冠不免,为了戴帽子而被乱刃分尸。孔子却说他“吾不知其仁”。
但是仲弓问仁,“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以此为皈依,孔子却说他“吾不知其仁”。
然而颜回身居陋巷,箪食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说他“贤哉回也,三月不违仁。”
北宋的周敦颐,以此为核心,给程颐、程颢提了个根本问题,“颜回所乐,乐在何处?”
有些酸秀才,以经解经,说什么“君子固穷”;
程氏兄弟得出个“存天理,灭人欲”;
陆王二人尽心知性,尊德性,致良知,此心大放光明,亦复何言!
正所谓下医医病,中医医人,上医医心。当世之时,长达几百年的动荡纷争,却是世界东方文明史上的轴心时代,可以说是百家争鸣。
农家、医家、兵家、小说家、纵横家、名家之属,只是下医医病;
杂家,阴阳家之类,只是中医医人;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之类,能为上医医心。
伟大的思想家都能看到人心乱了、教化为宗这个根本层面,不在于制度,也不在于器物,都准备匡正世道人心。儒家培养一个仁心,道家道心,墨家爱心,法家法心。后来还有个佛家佛心。
这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心,为往圣立心,为万世立心。故为千古圣人之心。
盖古今所有文明的真相,皆发于心性而成于物质。
若能发明此心,涵养此心,便是圣贤一流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