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预告:
本文共计 4000 字,
预计阅读时间 5 分钟。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本周休息」
嘿朋友们!我是Echo,一个陪伴在你身边的教练。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
学生时期第一次在杂志上看到这句话,心里想的是“哇哦,好厉害!好像真的是这样呢!”
但是也从来没有去想过这个结果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你们有深思过这句话吗?
——反正以前我是没想过的,直接当作“真理”。
可是现在我不愿意让自己去相信没有经过我自己推演的这种“正确的话”了。
因为不经思考就去相信,就无法真正指导自己去做出改变。
这可能就是“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也无法过好这一生”的源头。
说实在话,如果真的懂了,我不相信这一生还会过不好。
所以这次分享一下,我思考这句话的“成果”,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01
一个测评解读引发的思考
前几天给一位大学生做公益测评解读(5月份遗漏的预约名额),这位学生1年内做过好几次MBTI,每次结果都不一样,所以她感到很困惑,就一起谈了谈职业方面的问题。
谈完职业方向以后就开始东拉西扯地闲聊,她提到了几个关键性的思考以及随之而来的困惑(与目标谈话内容无关,所以我就拿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对我颇有启发:
【1】身边的一些朋友似乎没有职业选择的困扰,顺其自然进入职场工作、赚钱、努力升职。她怀疑是不是有点“随社会大流”,是未经慎重思考的选择。
【2】从小学习成绩不错,没有参加过补习班,并且认为补习班没有存在的必要,想不通为什么那么多学生要去补习。
“追逐金钱和社会地位,是随大流”。
这样的想法中隐含着一种“自以为高尚”的对金钱名利的不屑——这种心态我太了解了,以往的我也是如此。
我就跟她说,实际上这个现状是反过来的。
并非朋友追随大流,而是朋友这种类型的人,内在的驱动力本就由金钱名利构成,追求金钱以及金钱给自己带来的价值,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无论这种选择是经过审慎的思考,还是无意识的举动,都不应该被诟病。
而有些类型的人,天生就追求精神上的愉悦和自由,对金钱看得比较轻,这也没什么可以骄傲的。
如果认为努力工作追求金钱名利是“低一等”的表现的话,就无法好好地和它们相处,自然也不能深切体会到它们带来的价值和快乐。
“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我吃过这种傲慢的亏(我和这位学生有70%的特质是一样的)。
她还仅仅是针对补习这件事,学生时期这种观点对自己影响还比较小,进入社会以后,影响就会扩大。
我刚进入职场那会,差不多是自媒体兴起的时代,公众号、小红书、喜马拉雅、抖音等各类平台相继走红。
我当时“沉迷”于自己的工作,尽管知道这些流行的东西可能是个好东西,但是我看不上;我不仅看不上,我还认为使用这些玩意儿的人“无法理解”。
这个思维方式和这位学生几乎一模一样:我不需要——或者我以为我不需要,就无法看清它们的价值,并且认为使用它们的人大约是“另类”。
所以我就吃了大亏,错过了利用这些媒介平台建设自己个人影响力的最佳时机,现在已然是一片红海了。
如果她能够去实地考察一下补习班的情况,深入了解下它的作用;如果我当时能够深入搜索下信息,了解下这些自媒体带来的商业价值,或许我俩现如今都会不一样。
这里的例子是马后炮反思:
我们测出了自己的性格类型(基于MBTI或其他测评工具),反观自己的行为表现和思维过程,发现确实同一类型的人表现出了相似的特质。
可能场景不同、事件不同不同,但是思维过程近乎一样,且“当事人”自己常常难以依靠自己想明白问题所在。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除了经历无法复刻以外,我相信还有一种因素是性格差异太大导致的思维过程迥异,继而带来情绪体验的千差万别。
02
每个人都是自己性格的牢笼
每年冬天有一部必须看的剧,就是《请回答1988》(强势安利一波)。
请回答1988里的狗焕,就是典型的因为性格错失爱情的人。
这个性格,就是犹豫纠结。
狗焕喜欢的女孩子德善,在约会时被放了鸽子,一个人穿着单薄的衣服在演唱会门口等朋友送衣服。
狗焕知道这件事,却仍然和朋友去看电影了。
在看电影的前一个小时里,一直在纠结要不要过去接德善回家,最终鼓起勇气跑出了影院。
没想到路上的红绿灯也像作对似的,一路红灯,好像有意不想让狗焕那么快到达演唱会门口。
于是,经历了一路内心焦灼心情的狗焕,兴冲冲跑向德善的时候,却发现被人先走一步给了德善温暖。
狗焕的内心独白,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想来发生的次数也不在少数。
我曾经和一位同样纠结犹豫的朋友聊起过这件事,我说,不要负面看待犹豫这个词,犹豫纠结只是外在表象,内里是当事人的审慎和周全。
他们会倾向于收集信息、思考评估各个维度的可能性、自己是否可以承担、是否是最佳的选择等等,再来作出最后的行动。
他们不缺乏勇气和行动的驱动力,只是缺乏了速度。
但是问题就在这儿,为什么总是缺乏速度呢?
每个人的想法可能会不太一样,但总之就对于选择这件事有自己的“执念”:比如有可能是想着每一次都拿到“完美结果”,而追求完美是耗费时间的。
这是一种非常隐蔽的内在信念,在下意识就指导着人们的思维过程,过程大约如下:
我们看到的性格表现已经是最终的结果了,我分析着,它是由两个部分构成: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
而思维和行为又是受到信念和原则的指导。
信念原则通常从我们很小的时候便开始生成了,这个过程不自觉、隐蔽、且很难归因为某一特定因素,同时也非常顽强。
举个例子:
我是一个守时的人,我从来没留意过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守时的,似乎有记忆以来每一次都是提前到达,从不迟到。
于是我想当然的认为“人应该守时”,迟到简直不可理喻。
这句“人应该守时”就是我的信念。
当我这么想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还有另外一类人对时间是有其他的想法的,就算知道了肯定第一时间表示不认同。
“守时”是我的习惯,长此以往就会成为我的性格特质标签:比如可靠、比如刻板。
没有一个特质是会永远带来好的结果的,必须结合不同的场景、人物和客观条件。
而我们的性格特质,往往就是事件推进的催化剂,不同的催化剂产生了不同的化学反应,从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每一个结果所引发的后续,就像蝴蝶效应一样逐渐彰显出完全不一样的走向,这些走向最终就构成了自己的生活片段。
无数个片段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连接起来就创造了这一生。
03
所谓命运的改变
所谓命运,在命理学上来讲,实际上有两重含义,一是命,指先天所赋的本性;二曰运,指人生各阶段的穷通变化。
这是百度百科的解释。
命运有外界不可抗力的因素影响着我们,但却是这个命——所谓的先天所赋的本性,也在靠近着某些特定的“运”。
国庆期间新疆伊犁霍尔果斯出现了新冠无症状感染者(不可测的运),这座城市就封锁了,很多游客也滞留在了酒店。
我看到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如何一步步靠近这个未知风险的过程,很好地诠释了性格是如何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的:
最初是去新疆的航班被取消了,于是她重新买了。
后来某一天晚上做梦,梦到一家子面临危险,只有先生逃生了,把她惊醒了。但她没有想太多。
在新疆的时候本来可以不去伊犁,但是她想着其他地方去玩过很多次了,不顾家人劝告一定要去。
在去伊犁的过程中发现周边景区的人很稀少了,有当地人劝告他们赶紧离开新疆,可能有病例。
本来马上买票出疆是有希望的,但他们一家人还是决定先回酒店,到了酒店发现只能买到一张机票,于是赶紧让先生买了票赶紧离开。
她和孩子们就被困在了新疆——和梦里的结局一样。
我不清楚这位朋友是有着怎样的性格,在新疆游这件事情中,有很多显性隐性的提示,她还是执意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动。
可见生活中其他情境下,大概也具备这样”强硬“的风格。
按照前边梳理的逻辑,如果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和人生走向,私以为可以有以下几个方式去做出调整和尝试:
【1】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了解其他类型的性格特点。
兵法上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之说,我认为在研究人的上面,也是一样的,更不用说最难研究透的就是自己了。
通过专业的测评(有可靠的信度和效度,并非娱乐性质的玩意儿),了解自己属于哪一个类型,其他类型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样的。
测评是个辅助工具,对于自我觉察力强的人,不需要也可以深入分析自己的性格——但是弊端在于,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个类型,其他还有什么类型。
每个人自己就是一口井,只能看到自己上方的那片天空……
知道其他类型性格没有别的,就是打破自己的认知局限。
【2】刻意训练自己的觉察力。
自我觉察和反思稍微有点不一样。
反思是在事情结束之后的“复盘”,看哪些地方做得不对、哪些对方做得好,下一次再以更优的方式去做。
自我觉察是身体里的第三只眼。
这只眼可以在思维和行为发生的正当下,就能“看见”。
比如你在和朋友交谈的过程中,朋友正在哭诉自己的失恋经历,你听着烦了,一股烦躁的情绪油然而生。
这个时候你觉察到了,看见了这股情绪,立马就和自己说:此时此刻朋友需要陪伴,我应该耐心一些、温柔一些。
提升觉察力的方式是写觉察日记,回忆印象深刻的事件下,自己的整个思维过程、情绪生发过程、身体状况的微妙变化,把它们记录下来。
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就可以迅速捕捉到自己状态变化。
【3】训练自己和性格迥异的人相处的能力。
人们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或者和自己缺失某种品质、对方恰好拥有的人在一起。
但是这两类人并不能涵盖性格类型的全部。
还有一些人拥有我们没有的特质,也无法天然的招致我们的喜爱,日常生活中不会想到去和他们交朋友。
不管是成为同事、合作伙伴,很多是无法选择的关系——父母、兄弟姐妹,注意这些人不同的处事方式,和自己惯常的模式做对比。
尤其要注意矛盾、冲突、争议产生的时候。
这些不和谐的时刻,就是不同类型的人不同思维方式和思考角度带来的,是极佳的反观自己的契机,也是和他人学习的好时机。
老实说,这很难,也很痛苦。
因为人有天然的防御机制,承认自己错误、局限性,是很难受的。
写在最后
这三条我都有在尝试,特别是第三条,大概是这一生都要去做的功课。
有人说,人类从历史当中学会的唯一教训,就是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我想,大概作为个体也是如此。
在个体的历史行为中吸取教训,是很难的。所以才会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在某种程度上,这个敌人就是天然性格。
你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