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522286/1571b84ee3b59632.jpg)
“嘿,你听说过没,Tyrone周末在学校捡垃圾诶!”
“哎,你管别人干嘛!作秀而已嘛!”
“你看你现在成什么样了?你和我们都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你不觉得自己已经被全班人孤立了吗?”
“你觉得不吃肉就显得自己有多高尚吗?自己是什么样,心里没数吗?”
...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当班上有人提起我的名字时,有一部分同学就会给出一种非常奇怪的表情,好像是在看笑话一样,让我心里有种莫名的压力。
记得上次,我又一次成功的完成了老师布置的背诵作业,当老师欢喜之余想让全班为我鼓掌时,还是那么一群同学显出一副不屑的表情在那低着头看着手机,丝毫不理会。
其实我早已习惯这种在学校一个人奋斗的时光了,就像苹果公司CEO(Tim Cook)5月13日在他的母校——杜克大学那番演讲中提到的:如果你内心深处拥有善良与正直,那么就算暂时没有人了解你、就算现在你无关紧要,相信我,属于你的时代早晚都会到来。(if you act with decency and kindness, even when no one is looking, even if it seems small or inconsequential, trust me, the rest will fall into place.)
![](https://img.haomeiwen.com/i8522286/1fa5377e8f243627.jpg)
01
香港有一个名叫叶礽禧的女孩,她在13岁的时候已经出任CEO,走上人生巅峰。
她创立的语言教学APP用户遍布50个国家,所有构思都由她自己完成,找了一家设计公司,六个月搞定。
叶礽禧从小被教育有成熟思维,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和辩论,自学能力和自律性都超强。
小小年纪就这么牛的她,在学校里却是个很“失败”的学生。
十三四岁的女孩都喜欢关注时尚、追星、聊男孩子,同学的话题她始终插不上嘴,学校里的圈子也融不进去。
同学们排挤她,觉得她是怪胎,没人愿意跟她玩。
叶礽禧好苦恼,每天放学后躲在厕所,等到学校都走空了她才出来。
父母也注意到叶礽禧的反常,每次问她校园生活如何,她总是闭口不谈,要么就突然哭出来,晚上还会经常做噩梦。
最后叶礽禧忍不住向父母提出了要在家自学的请求,父母知道她的能力,也担心她的情绪,所以对这个请求表示支持。
在辍学之后的日子里,叶礽禧不用面对同学们的排挤,不用再担心自己融不进同龄人的圈子,不用再强迫自己与别人有共同话题。
叶礽禧才知道,自己不是怪胎,只是想法与同龄人不一样而已。
她恢复了以往的活跃,每天主动根据自己节奏安排自学。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叶礽禧发现与不同母语的人直接交流是最好的办法,于是在一系列缜密的构思后,MinorMynas王国建成了。
叶礽禧在构思这个APP之后经常参加一些创业者交流会有,他们都在各行业研究最尖端的项目,而她永远是年纪最小的那个。
但这丝毫不影响叶礽禧侃侃而谈。
如此看来,叶礽禧并非不合群,而是之前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群”。
同龄人不能接受你,或许是因为你太过耀眼。
![](https://img.haomeiwen.com/i8522286/0c9b8272e213d13e.jpg)
02
在年轻人流行的“丧”文化中,蹉跎岁月都已经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了。
刷爆朋友圈的“葛优瘫”是时下的流行,同龄的谁要是没有这种“废材”精神,就被视为一身虚假正能量的土包子。
现在的大学,就是这种“丧”文化普片流行的时代。
我就读的是一所高逼格的国际学校,来到这里的人基本都是些没有高考或者是一些家里的富二代。身边的同龄人都是觉得自己非常时尚,一到周末就纷纷开始“葛优瘫”,享受自己废掉的感觉。
而我,一个来自普通家庭的孩子,刚进校门我就明白,我与别人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最起码我在上海求学这几年的目标,就是要学到一身真本事,在未来可以自己立足,帮家里减轻一点负担。
可想而知,我在班级里是多么地被孤立。
当所有人都在精神麻痹的时候,我坐在家里读书写作;上课时大家都抱着手机刷朋友圈时,我在认真记笔记;假期同学们都成群结队去吃饭逛街时,我一个人自学或是报班上课。
我的好朋友经常劝我:“你不太像现在的年轻人,别人都不愿意和你在一起玩,因为你太无聊了,和你都没有什么共同话题。别这样了,真的。我不想看到你被孤立。”
被孤立的感觉并不好,但当我每学期末被学校评为“每月之星”的时候,我明白我的选择是对的,因为如果我不加快脚步,凭我的背景我一辈子只能做一条咸鱼。
人生的起跑线各不相同,每个人给自己设定的终点也千差万别。
不论你是缓慢前行,或是一路狂奔,自己眼前的方向才是你视线所及的重点。
追逐着别人的脚步,只会在突然有一天转过头来发现,自己原本想要的早已找不到了。
我很喜欢林清玄的一句话:“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匆忙地走人生之路。”
盲从的合着同龄人的节拍,只能在慌张匆忙中过完这一生,而无法在认真规划中找到准确的目标。
![](https://img.haomeiwen.com/i8522286/0f6caa0e9accdf6a.jpg)
03
三毛说她从小就不喜欢和同学打成一片,对她来说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低头捡破烂。
在破烂当中发现宝贝,也能在寻常中洞悉美好。
这一低头,就捡到了属于自己的撒哈拉。
同龄人不是你的天花板。
努力向上爬,曲高和寡,本就是一件很孤独的事情。
大诗人王维九岁丧父,作为家中长子,他心智早熟,主动挑起了家中重担,为母亲分忧,成为弟弟妹妹的榜样。
于是他15岁时就决定出走京城,用自己的才华挣一碗饭吃。
有一个名叫李笠的同乡,幼年与王维一同玩耍相交甚好,他劝王维道:“咱们这个年纪,什么都不懂,你去京城只会碰得满头包,还不如在家种田做买卖,倒也不愁吃喝。”
但王维志不在此,坚决要去北漂,这一去,就开始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17岁时,王维就已经写出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0岁时,王维高中了状元。
45岁时,王维已做官多年,身边的同龄人都在争名逐利,把他也卷入了官场争斗当中。
但他觉得很无聊,早就把功名利禄看淡了,于是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了一所别墅,过上了半官半隐的生活。
就有了那首极有禅趣的五言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长枪短戟,用各不同。
不被同龄人相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再也不敢优秀,最后输在了不像自己。
在人生这场马拉松上,你匀速前进也好,一直冲刺也好,都是靠你的体力和意志决定。
跟着大部队前进,要么会筋疲力尽,要么永远都无法遥遥领先。
![](https://img.haomeiwen.com/i8522286/8af1f9d6760d894b.jpg)
04
在每个年龄段,你都会发现,“同龄人”就像一个如影随形的参照物,让你不自觉地以他们的标准来衡量自己。
8岁的时候,你的同龄人都在讨论动画片,他们觉得在读《史记》的你是个“小大人”。
18岁的时候,你的同龄人都在谈恋爱、化妆打扮,他们都说只知道钻研求学的你是在装逼。
28岁的时候,你的同龄人都已经结婚生子,他们都觉得还在继续读博深造的你就绝对是个剩斗士。
最怕的,就是你为了想要融入同龄人的圈子,而放弃自己原本的节奏。
排挤、孤立你的同龄人,只不过是无法接受你没有与他们一样平庸罢了。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和同龄人没有共同话题怎么办?
有一个获得高赞的回答,讲了与题主完全感同身受的故事。
答主从小身边的朋友都痴迷于电子游戏,而自己却对此毫无兴趣,只喜欢看书写字。
但为了融入同龄人,交到朋友,他强迫自己打游戏,折腾得筋疲力尽还被别人嫌能力低下,最终也没有获得期待的友谊。
后来他发现,为了融入圈子而牺牲自己的时间简直太愚蠢,他再也不愿刻意获得同龄人的认同了,而是决定把自己的爱好坚持下去。
如今他已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撰稿人,结识了许多一流的作家。
他们有他们的潇洒,你有你的戎马生涯。
人生就是一个小径分叉的花园,大多数人都选择的路,未必有你想看到你独特风景。
人生哪有“标配”,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要求你用“标准”的节奏过完这一生。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最难得的独立。
只要你足够独立,胸中有志,何苦要为难自己被同龄人的节奏拖住了奔跑的脚步?
同龄人都在走的道路,未必是你唯一的道路。
别让同龄人拖了你的后腿,你本可以更优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