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
![](https://img.haomeiwen.com/i4227773/808adce8cf66c701.jpg)
埃兰与米底
早在波斯人露面之前,在伊朗高原上,埃兰人和米底人就曾经迸发出灿烂的文明之光。
位于伊朗西南部的埃兰文明早在公元前2700年左右就已经出现。
与苏美尔为邻的地理特征,使得两个民族在互相争战的同时,也互利互补、共同发展。
公元前2006年,埃兰人的入侵结束了苏美尔人的历史。在这之后,埃兰人又伴随着巴比伦诸王朝延续了1000多年,与巴比伦人携手对抗亚述帝国,直到公元前639年被亚述灭亡。
埃兰人大约是属于闪米特语族,而米底人则是第一批定居伊朗高原的印欧语族。
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他们迁入埃兰北方定居。
在反抗亚述人的过程中,米底人逐渐发展壮大。
公元前612年,米底王与巴比伦王联姻,两国联军攻陷亚述首都尼尼微。
曾经不可一世的亚述帝国被新巴比伦王国和米底王国瓜分。
米底王国的疆域从伊朗高原的东部一直延伸到吕底亚边界,成为西亚地区一时无双的超级大国。
波斯帝国
公元前550年,米底王的外孙居鲁士(Cyrus the Great,前550-前529年在位)带领自己的部落发动叛乱,推翻米底王的统治,在原米底国疆域内建立了新的阿契美尼德王朝(Achaemenid Empire,前550-前330),希腊人称之为波斯(Persia)。
从公元前546年到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先后吞并了吕底亚王国、新巴比伦王国和埃及,成为有史以来幅员最辽阔、种族最多样的庞大帝国,统治疆域横跨亚、非、欧三大洲。
居鲁士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征服者,还是一位非常开明的伟大人物。
在他的统治下,各种各样的民俗、宗教和文化都得到应有的尊重,开创了西亚地区前所未有的和平、融洽的生存环境。
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W.Durant)在谈及居鲁士时感慨道:“我们所认识的居鲁士,是有史以来最长于征服,及最宽仁厚德的国君。……过去的征服者,每到一个地方,第一是刮地皮,第二是毁神庙。但居鲁士绝不如此,每攻下一个城池,他所做的,第一是解除民间疾苦,第二是礼拜城中神庙。巴比伦对居鲁士抵抗最久,但城破后,他仍体恤其人民,敬重其神庙。因此,巴比伦人对他,简直感激到无以复加。……居鲁士征服了许多国家,而每到一个地方,那个地方的人都对他表示热烈拥护,因为,他给他们以宗教自由,……而且还对当地人的神躬亲下拜。”
帕萨尔加德的居鲁士陵墓
公元前529年,居鲁士战死疆场,他的陵墓建造在他亲自选定的首都帕萨尔加德(Pasargadae)。
这座陵墓朴实无华,底座部分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塔庙基座相仿,而墓室部分则与吕底亚人陵墓几无二致,充分体现了在他的治理下波斯帝国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特点。
贝希斯敦石碑
居鲁士的儿子冈比西斯(Cambyses,前529-前522年在位)在征服埃及的时候去世,帝国一度陷入混乱。
居鲁士的远亲大流士(DariusI,前521-前486年在位)最终夺得王位。在他的统治下,波斯帝国达到极盛,他也被誉为帝国的第二缔造者。
尽管如此,对于大流士夺取王位的过程,帝国内部还是存在很多非议。
为了安定政局,大流士命人在贝希斯敦(Behistun)的一座大山前,将他获得政权的详细经过用古波斯语、埃兰语和阿卡德语三种文字刻画在离地面100多米高的峭壁之上。
1850年,英国人罗林森(SirH.C. Rawlinson)正是通过研究这些文字,成功地破译了苏美尔楔形文字(阿卡德语源于楔形文字),为我们深入了解两河流域人类最早的文明打开了方便之门。
纳克什·鲁斯塔姆的大流士墓
大流士之后的几位帝王都将陵墓建造在首都附近一处名叫纳克什·鲁斯塔姆(Naqsh-e Rustam)的崖壁上。
它们的外形都呈十字形,中央是有着雄牛柱头的柱廊,上方是浮雕。
大流士墓上的浮雕刻着30个臣服民族的形象,他们将大流士的雕像高高托起。
雕像旁的铭文上写着:"如果现在你在想,‘大流士国王掌握了多少个国家?’看看托着君王的雕像吧!那么你就会知道,那么你就会明白:波斯人的矛投到了很远的地方。”
![](https://img.haomeiwen.com/i4227773/8729da2c2269f137.jpg)
我是 @别具一格格,爱文字爱分享爱创作。
正在码字创造人生,
岁月孤苦,唯热爱可抵漫长,
期待与你相遇,学习,进步与成长。
喜欢记得点赞收藏,我们下次分享见。
期待关注,让你每天收获一篇优质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