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朝花夕拾文学社每天300字
《回忆鲁迅先生》:平凡又不平凡的鲁迅

《回忆鲁迅先生》:平凡又不平凡的鲁迅

作者: 江雪阁 | 来源:发表于2022-07-22 00:19 被阅读0次

    每年清明前后,自媒体上会有很多怀念文章,但真正优秀的不多。萧红这篇《回忆鲁迅先生》算得上是怀念文章的典范,是众多回忆鲁迅的文章中的珍品。

    怀念鲁迅先生的文章很难写好,因为鲁迅太有名了,已经标签化了。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在人们记忆中固定成这副模样:浓眉下一双冷峻深邃的眼睛,黑密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直发,执笔而立,仿佛随时准备用笔为投枪,怒向万恶的社会。

    萧红没有把先生当高不可攀的名人,而是把他当平凡人来写,用自己饱含深情的笔触,写那个自己熟悉的、平易近人的、爱护青年的、风趣幽默的、亦师亦友的,有血有肉的、可亲可爱的的鲁迅。

    怀念文章的开头,人们一般都会刻意营造悲伤的气氛,或者在殡仪馆、或者在坟地、或者是睹物思人,然后开始回忆。而萧红的开头用爽朗的笑声让人吃惊。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一个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的鲁迅,还是我们认识的鲁迅吗?怀念文章可以写得这样欢快吗?

    鲁迅不关心别人穿什么衣服,当萧红穿了大红的衣服,咖啡式的裙子,自以为得意地问先生,“周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 鲁迅先生从上往下看了一眼:“不大漂亮。”

    萧红仅用几十个字,生动地描绘了她在鲁迅面前的娇憨、邀宠和鲁迅的宠爱。可见她视鲁迅是师长,也是暖男大哥,在先生面前她可以孩子气地任性,也可以无顾忌地夜谈。

    一、亦师亦友的鲁迅

    萧红和萧军逃到上海后拜访鲁迅,立即得到了鲁迅的关心和支持,帮助和指导萧红的创作活动,萧红的写作水平迅猛提高。萧军有严重的大男子主义思想,不仅自己出轨,对萧红也用暴力殴打,所以萧红把鲁迅的家当娘家看待,几乎天天跑到鲁迅家,一呆就是大半夜,有时深夜十二点多才离去。鲁迅和许广平给了她温暖和安慰,如果没有鲁迅,就没有萧红。

    许广平给萧红扎头发,鲁迅深夜送萧红出门,教给她认他家门的方法,许广平送萧红出门时,鲁迅吩咐帮她叫车,车费由许广平预付。萧红本不会做饭,可还是积极地帮着包饺子,做韭菜合子、荷叶饼。鲁迅胃不好,总要多吃一些,吃完后萧红包的饺子,还要问许先生是否可以多吃两只?这些小事,点点滴滴的细节描写非常打动人,体现出萧红细腻的感情。

    萧红把鲁迅家当庇护所,大学堂、朋友家,她的个性得到解放,才华得到释放,情感得到慰籍,这样的师友一生难求,何其幸也,萧红得到了。鲁迅的离去,她比痛失亲人更悲痛,那笑声有多爽朗,她的内心就有多泪奔。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那种贵人、亲人、友人,要好好珍惜,不要等失去了才懊悔不已,同时也要真诚待人,成为他人的贵人、亲人、友人,善待一切相识和不相识的人。

    二、一生踢鬼的鲁迅

    萧红细致地描写鲁迅家的家庭布置,一楼、二楼、三楼和小院子,不多的家俱和满室的书,他工作和休息的地方,仿佛是电影镜头,把人带进他的家,看他的日常生活。下午2、3点钟,他开始陪客人,一般到5、6点钟客人告辞。也有客人留下吃饭,夜谈到12点钟。然后稍眯会儿,下半夜写作到天亮。家人起床时,他上床睡觉。

    天天熬夜,不断抽烟,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他的身体越来越不好。1936年3 月开始发病,医生吩咐要多休息,他仿佛知道时日不多的样子,反而增加了紧迫感,看稿、校对、翻译、写稿、回信,忙个不休,身体稍感好些,还去书店,结果再次发病。

    萧红借用鲁迅踢鬼的故事,表示鲁迅如此努力,是在做踢鬼的事情。

    “鬼也是怕踢的,踢他一脚就立刻变成人了。”我想,倘若是鬼常常让鲁迅先生踢踢倒是好的,因为给了他一个做人的机会。

    鲁迅有强烈的家国情怀,他相信世上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他作为最早觉醒了的人,自觉地扛起反封建、反侵略、反官僚的大旗,去踢倒一切妖魔鬼怪,迎来一个清明的世界。

    三、关爱青年的鲁迅

    鲁迅关心青年作家,重视青年的来信和来访。鲁迅接待冯雪峰住家里,冯雪峰是毛领袖和鲁迅之间的牵线人,他俩在一起谈到《伪自由书》及《二心集》,他接受和赞同共产党的主张,和左翼的作者一起推动文化启蒙运动。

    鲁迅告诉萧红,冯先生是贩卖私货的商人,是贩卖精神上的……冯先生走过二万五千里回来的。有人说鲁迅地位为什么那么高,因为他有个伟大的读者,这其实说对了一半,另一半就是鲁迅的思想和胸怀无愧于他的那些称号。

    鲁迅经常讲到珂勒惠支的画,他佩服她的做人。珂勒惠支受希特勒的压迫,不准她做教授,不准她画画。讲到美国女子史沫特烈,帮助印度独立运动,又在援助中国。通过这样的谈话,让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年轻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了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每天出去时带着给青年们的信,回来又从书店带来新的信和青年请鲁迅先生看的稿子。

    现在网络上有些写作大咖,视初学写作者为新鲜韭菜,动员他们参加写作培训班,写作私房课,主要目的是奔着钱去,而不是促使他们成才。鲁迅为青年作者认真地改稿,积极地推稿,目的是启蒙民众,推进社会进步。写作除了为钱,还要有思想,有社会责任感。

    四、会做人的鲁迅

    许广平说:“先生的做人,我们是学不来的。”他尊重孩子,尊重女人、尊重他人。

    海婴一吃鱼丸就说不新鲜,许广平不信,别的人也都不信,鲁迅先生没有不信,而是把海婴碟里的鱼丸拿来尝尝,果然不是新鲜的。鲁迅先生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夜里一家子去看电影,施高塔路的汽车房只有一辆车,鲁迅先生一定不坐,一定女人和孩子坐,自己步行去。

    鲁迅先生备有两种纸烟,一种价钱贵的,待客之用;一种便宜的,自己抽。他的穿着打扮很节俭,日常用度也很节约。家中两个保姆都是老人了,也不肯辞。想吃北方菜,也不愿意聘工价高的北方厨师。

    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得整整齐齐,常常把要寄出的书,从许先生手里拿过来自己包,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偏一点,而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

    萧红像碎碎念一样把鲁迅的日常生活写了又写,从中看到鲁迅和普通人一样过平常人的日子,他随和豁达,严以律己,生活俭朴,对亲人深情厚意,让人感到可亲可近,是个宽厚长者的形象。鲁迅的做人之道值得人学习,对待他人不可轻视,不可傲慢,要懂得尊重,谦让和随和。这就是一个人的人格魅力。

    五、鲁迅的工作完了

    文章的最后部分,萧红才写鲁迅的生病和病逝,把情绪推向高潮,然后戛然而止,达到文断意未断的效果。

    在1936年3月,鲁迅发病,无法正常工作,许广平无微不至地照顾他。病中衰弱的鲁迅,依然保持要强的个性,“周先生人强,喜欢吃硬的,油炸的,就是吃饭也喜欢吃硬饭……”许广平变得很坚强,“窗外的黄昏,窗内许先生低着的头,楼上鲁迅先生的咳嗽声,都搅混在一起了,重续着、埋藏着力量。在痛苦中,在悲哀中,一种对于生的强烈的愿望站得和强烈的火焰那样坚定。”

    七月份鲁迅的病情有好转,先生以为自己好了,别人也以为他好了,准备在冬天庆祝他工作三十年。“可过了三个月,十月十七日,鲁迅先生病又发了,又是气喘。十七日,一夜未眠。十八日,终日喘着。十九日,夜的下半夜,人衰弱到极点了。天将发白时,鲁迅先生就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

    萧红叙述的语言,一天赶着一天,快进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像琴弦把悲音越拉越高,最后“嘭”地一下断了,无边的悲伤就这样被挂在半空,无着无落。鲁迅休息了,后人该怎么办?

    六、结语

    这是一篇经典散文,从“爽朗的笑”开始,到“他休息了”结束,也是萧红从认识鲁迅的欢喜,到失去先生的悲伤的心路历程,最后“你休息了”,暗示我会工作下去,以告慰先生。散文中间部分从鲁迅的关爱青年,鲁迅的踢鬼,鲁迅的生活等几个方面的生动描写,让我们认识到鲁迅的情趣、睿智、气质、个性,一个不一样的鲁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忆鲁迅先生》:平凡又不平凡的鲁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weu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