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啊,不容易。泪,慢慢滚落,大珠小珠喷涌而出。古之才子佳人,今之红男绿女,悉数尽然。
李清照,一代才人,明媚了两宋之交更替,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她用月月年年,成就了词坛的档次,婉约了风华,悠扬了旋律,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易安出生于书香门第,余猜度,其号之意在于满足,容易满足,满足则安也!她早期生活优裕,囿于墨香氛围。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字功底。出嫁后与其夫赵明诚共同倾心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浪寓南天,境遇孤苦,泪流满面。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卿卿我我;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忧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信手掂来,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强调别出心裁,注重自己特色,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填玉。能诗,留存甚少,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每每迥异。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盎然。
此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愁中说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相辅相成。功效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神情,却已然如搁在胸。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令人震撼。“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梦呓呢喃,不是汉字的巧妙排列精致组合,不是词语的佳构润色;它是一种精髓的凝练,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它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经典不是俗人的啰嗦,而是风雅的点击,而是瑰丽的巧夺天工,而是情感与才气的融会贯通。
人啊,从呱呱坠地就开始发声,就开始思想,在时光中选择,在岁月中定格。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一年一年,从孩提到豆蔻,到而立到不惑到知天命,春夏秋冬轮回,日月星辰旋转,有你的风花雪月,有你的阴晴圆缺。天地中感叹,人物里取舍,成就着“我”,一个真实的自我。哭,丰盈;笑,迸射。
清照不去,易安永在!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笔者好一个“愁”字了得,音色画俱全。有幽怨,有无奈,有感伤。穿越千年的风雨,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个古色女子讲着自己的故事,红袖添香,她向你我走来,款款而行,她的眼里满含忧伤,她的心中布满彷徨,兰舟而歌,慢解罗裳,面对清波,泛着情感的涟漪,摇曳与微澜并存,长天共湖水一色。
话说其号“易安”,易,容易;安,安好,其意可能是指容易安好。李清照的诗词有时立意大相径庭,正如前边所言,也许,换一种姿态,换一种心绪,就会随心所欲的,就会花好月圆的。我们无法晓得李清照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何谓居士?佛家弟子通常为居士,想一想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我们就不难理解词人的阴晴圆缺。
我们生活在二十一世纪者,百分之百参透其中奥秘,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确实难为我们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去研究,不能去解析。
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正如孔子所言:逝者如斯夫!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而不是形而上学。随然历史人物有他的局限性,当然,易安居士也不例外,但这并不妨碍他或她理想火花的闪烁,超前意识的成就,美丽美好的架构。在岁月的轮回中,在春夏秋冬的更替里,我们总有自己的意念自己的意志自己的意象自己的意气风发。窗外正下着小雨,我不否认自己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和历史唯物主义者的结合体,一切自然而来自然而去,优势的重组,就会走向光明走向蓬勃走向茁壮。女诗人的日日夜夜风花雪月,那时的她,有血有肉,有情有感,有来有往,有生有灭。当激情点燃,那就会生发倾斜的冲动。生活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其中有很多变数,有很多意想不到,有很多偶然。必然中有偶然,偶然里有必然。百灵的动听,那是天籁之声;布谷的催春,那是神乐的悠扬。
相信自己无限极,相信自己是第一,你就会所向披靡。
清照乃历史长河的一朵浪花,易安为时光穿梭的一枚珍珠。
女词人女诗人的咏叹,让世界为之一亮为之一振为之多彩为之丰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