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学记》漫谈1

作者: 格致教练蒋海涛 | 来源:发表于2018-03-04 20:40 被阅读159次

    序言

    最近重读《礼记•学记》,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现如今“不确定性”成了热词,在不确定的时代里,学习能力成了组织和个人最重要的能力,而《学记》正是一篇论述教学原则的文章,两千多年前的思想,放到今天,依然是那么的鲜活,让人不由得赞叹老祖宗的“先见之明”。

    其实不是老祖宗的先见之明,而是因为“学习”这件事从未过时,也绝不会过时。学习是人的天性,学习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是能够生发一切能力的“元能力”。而作为学习的主体--人--两千多年来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想象你穿越到两千多年前,体验一下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你是不是也会对未来产生茫然不定的感觉。毋宁说,不确定性是每个时代的共性,人类社会的演变沿指数曲线推进,所以无论站在哪一个时点上,看过去都很平坦,看未来都很陡峭。

    《学记》里论述的教学原则,和今天我们的观点并无不同。区别在于今天的观点经过科学的验证,而两千年前的观点,是一种洞察。

    《学记》里批评的教学乱象,和今天的社会现实,也无不同,大约是因为人性本来如此。

    也许,不确定性真是一种幻象,是人性骚动的涟漪,这种人性的骚动,也从未停止过。也许,应对不确定,要从认识人性着手。

    《法华经》里讲了一个故事,说是有个穷人,四处辗转乞食,却不知道自己的破棉袄里藏着一颗祖传的无价宝珠。

    这次重读,让我又想起了这个故事,觉得我们中国人象极了那个穷人。一百多年前家道衰落以来,不得已走出国门,乞求救国救民之道。乞科学技术,乞民主法治,乞管理智慧,乞文学艺术。日子慢慢好过起来的同时,竟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觉得从物质到精神,都是别人家的好,忘掉自家也有珍宝了。

    落难的时候不放弃,勇于向别人家学习,甚至向欺负我们的、看不起我们的人学习,这是我们民族的心理韧性,是我们需要保持的。但是有一得必有一失,“向外求”的惯性让我们潜意识中不自觉地看轻自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缺乏民族自信。甚至于别人家开始从我们的文化里汲取营养,包装后再卖给我们的时候,我们还以为是人家地里自产的。

    我们在科学技术方面确实落后过一阵子,但是我们对于人性的洞察从未落后过,这些洞察都藏在我们的经典里,《学记》就是这样的一颗宝珠。

    可惜现在能够静下心来读读经典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忙碌的就不说了,没时间读书。而那些读书多的人,头脑里建立起来的往往是以西方理论为基础的架构,这样先入为主地阅读经典,相当于把经典扯碎了,再塞到这些架构里,这样一来,经典的价值恐怕大部分都流失了。

    闲话少叙,接下来我们转入正题。这次重读,我想践行《学记》里头“教学相长”的理念,把学习心得分享出来。首先是为我自己好,因为分享是学习的高级形态;其次,也希望能给有兴趣学习的同学提供一些便利,起码生僻字不用查字典了。

    《学记》文章不长,通篇也就1500字左右,还包括标点符号。我把原文附在下面以供时时参照。接下来我会分段解读,每一段都是先引一段原文,接着对生僻字做一些注释,然后是我个人的解读。

    我是从事领导力教练和培训的,所以在解读的时候,会经常扯到领导力上面来,一时收不住话头,难免越扯越远,所以干脆起个名字叫漫谈,就是漫无边际地谈,有了这个借口,我就开始胡扯啦。

    《礼记•学记》原文: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xiǎo)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yuè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xiào)学(xué)半。”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xiáng),术(suì遂)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jiào)。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yào)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yuè悦)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yǐ蚁)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biàn)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yì)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qiè),孙(xùn逊)其业也。夏(jiǎ)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liè)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màn),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xùn逊)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xùn驯),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hàn)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礼记•学记》漫谈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wrn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