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三十年前,农村老家还是生产队。那时候的人是不能做生意的,只能在生产队干活儿挣工分。分配是人七劳三,也就是劳动力分三成,老弱病残按人口分七成。
可我在的那个生产队,有些人不安分,就在地里栽了二亩地梨树。结果以后,分给大家吃,然后把多余的部分偷偷卖掉。
![](https://img.haomeiwen.com/i17314682/360ee02c315bace5.jpeg)
一般的县城是不让进的,只能到市里周边小区里叫卖。市里离我们那100多里地,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驴车。
因为老三年轻力壮,特别精明。所以队长让他赶着驴车,和一个上了年纪的人,进城去卖梨。
因为驴车比较慢,所以他们收拾停当,半夜就出发了。到了市郊的时候,刚好天明。于是俩人把自己带的干粮和水拿出来,吃饱喝足了,又喂了驴一些草料,就开始吆喝着卖了。
因为他们卖的价格并不贵,而且城里人稀罕这东西,所以生意还不错。到中午的时候,已经卖了1/3了。俩人心里特别美,照这样下去,明天早早的就可以回家了。
三伏天是最热的时候,中午的阳光照在人的身上,火辣辣的疼。天气特别闷热,没有一丝的风。俩人通身是汗,一边摘下草帽扇着,一边忙活着卖梨。
![](https://img.haomeiwen.com/i17314682/4380f122cea399fe.jpeg)
眼看车上去了一少半儿,俩人即便热点儿,心里却挺高兴。可就在这时,天边慢慢的升起了一层乌云,一阵风刮过,瞬间凉快了很多。
乌云越来越浓,黑压压地挤了过来,分明的听到了雷声。俩人赶忙收拾东西,赶着驴车去找车马店。
他们刚进车马店收拾停当,大雨就哗哗的落下来。
那年头住宿并不贵,每人每天一块钱,一头驴一块钱。有专门的圈,里边有马有驴,那就是最先进的代步工具。不过草料是不管的,都得自己备。
他们俩把零钱倒在坑上,仔细数了一遍,有30多块。饭也并不贵,每顿一块钱就吃的挺饱,可是他们俩舍不得花。老三就和掌柜的商量,看能不能用梨换饭吃。
开始两顿还可以,可到后来就不换了。眼看着小雨下了一天一夜,还是淅沥沥的不停。天空一片灰色,不知何时晴天。
老三急得直打转,因为带的草料不多,天再下雨那头驴就要挨饿了。再摸摸驴车上的梨子,已经开始发烫。
老三真是没有办法了,只能求掌柜的用梨去换些稻草秸秆儿,或是高梁、玉米之类的东西喂驴。当然了,是不能讨价还价的,随便儿别人拿梨。
就这样,雨一直下了四天四夜,终于晴了天。再看看车上,只剩下一堆烂掉的梨子,还有结完帐后仅剩下的五块钱。
两个人蹲在地上掉下了眼泪。这可是他们整个生产队的家底呀,回家怎么给队长交代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7314682/fa8a52b52623292c.jpeg)
没有办法,他们只好套上驴车,把能吃点儿的梨剩下。然后拉到郊外,把烂掉的犁倒进沟里。他们不舍得吃饭,饿的时候就啃两口梨。走到家里,把五块钱交给了队长。
就这样,整整一驴车梨就卖了五块钱。
这真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