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碑(二十一)

作者: 微樯 | 来源:发表于2020-12-14 21:24 被阅读0次

“咣咣咣”,已经后晌6点了,学生娃娃早都回家吃饭了,小学校门口的大钟还是被敲得直响。

这口铜钟做工粗糙,上面能看清的字揽攒在一起也不上二十个,下沿口有几段锈掉了,豁牙漏齿的,就像八十岁的没牙老汉。它本来属于一个庙,有庙的时候,村里倒也常能听到晨钟暮鼓声。庙坍塌后村民就废物利用,让它给学生娃娃当起了更漏。

可这么晚了敲钟有什么重要的事?

钟声引起的回声还在满山沟转悠的时候,月生的大嗓门就吼喊开始了。他的声音又亮又远,极富穿透力:

“沟前哩后的,明儿后晌吃过饭到大队部开会,一家至少来一个。”

他一喊完,村里就开始传递这个信息。近处听得清楚的家户赶忙叫写作业的娃娃放下铅笔,通知下一家。就像一场接力传话,三四十分钟内,全村都知道“明儿后晌要开会了”。

会很短,李根儿拔出嘴里的烟锅,一股浓浓的旱烟袅袅升起,跟前的婆姨女子皱皱眉头只喊“呛死人了”。李根儿才不管这些,他空出的嘴还得向众人说清楚自己的想法——联产承包。村里的土地仍归村民所有,但由大队统一管理,村民一律挣工资。除了挣工资,年底还有分红。

很多人都听说过联产承包,几个人还吹吹打打拍着胸脯说联产承包就是农业社换了个说法,但是没有几个人真正理解。看见大家都不理解,李根儿大声喊“联产承包就好比婆姨还是自己的,但是生下娃娃由众人抚育,娃娃将来考上大学了,有了好处众人都沾光。”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就像一口锅。锅是谁家的还是谁家的,但是锅让众人用,锅里变出的玉米花、红烧肉大家一起吃。”月生又打了个比方。

“那为什么有人说这要回到农业社大锅饭呢?”

“咳呀,谁说的?是乡镇干部还是县长?我李根儿又是去乡里开会,又是组织学习。要是我都不懂,这村里还有谁懂哩?这几年我冒命给众人办事哩。我还能骗你们?”

看看到了火候,老神仙噗噗吹了一下被烟锈堵住的烟杆杆儿,慢悠悠地呵呵一笑:

“咱村里有了李根儿是咱的福气,他又公正又能吃亏,点子还多。我老汉活了这么大岁数,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后生。我家里我做主,我们十几口子都跟着李根儿干。”

唢呐手吹得再好都得听定音鼓的,老神仙的话一下起到了定音鼓的作用,村里很多人当场表示愿意跟着李根儿干。那些作不了主的也寻思着怎样回去劝说家里拿事的婆姨或者老爸。

虽说李根儿说动了众人,但在农民朴实的性格中还隐藏着一些小聪明,但凡有事他们都会精打细算。有些平日里精明的人更是担心自己在联产承包中吃了亏。于是,开完会第二天,李根儿家里串门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就像大家都商量好了似的。这个刚出了门,那个又进来了。

“李根儿,借你家的撅头用用,准备把自留地塄拾掇拾掇。”梅花尽管听了三娃传达的会议精神,可还是不放心,怕他这个“没脑子”说不清楚,就找了个借口来打探消息。

每来一个,李根儿都得解释一通。他话不是很多,总是想好了再说,说一句就得顶一句。可今天不同,他得把自己的想法给村里说清楚,要不然人家凭什么跟着他干。

从早到晚,李根儿说个不停,他的嗓子都快着火了。起初,他还有点烦,可话越拉越明,礼越说越透。李根儿就像在做一篇文章。村里来串门的你提提建议,他说说想法,让他这篇刚有点眉眼的文章一阵比一阵清楚,一会比一会成熟。

第二天,李根儿干脆上门拜访。他倒不像那些打探消息的人找个借口,而是直奔主题,有时候听个三五句话,有时候却是三五十句。他一回来,就拿出儿子写过字的作业本,在背面没写字的地方记录一下村民的意见。

人的思想决定着一个人的胸襟。而一个有胸襟的人如果恰巧是一群人的头羊,那他就会成为这群人的依靠。平时,村民要是有什么不懂的,他们会主动问李根儿,尽管这种求教很多时候没有客套没有感谢,但李根儿仍然能感受到他们的热情。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变化太大,用一日千里来形容毫不为过。越是在这时候,人们面对着知识爆炸般的来袭,反而有点自乱阵脚。这时候,谁能抢占他们的思想高地,谁就能占尽先机。李根儿抓住了机会,把村民的思想捋清楚的同时,自己的思路也慢慢清晰起来。

可要让村民信服,总得挑几件事干干。虽说大致思路清楚了,但是具体干起来总是这里不通那里不对。他细细盘算了一下,村里事不外乎修路种地办厂三件事儿。尽管他知道“公路通百业兴”的道理,但是修路是长期的工程,甚至是几代人的工程,要让修路队顺顺畅畅、无牵无挂,先得办好厂种好地。

罐头厂办起来了,乡政府觉得这是引领全乡人致富的好标杆,所以不时来检查,虽然应付检查很麻达,但是每回检查都能促进一下生产,倒也值。虽然有个罐头厂,但是李根儿没有忘记给老神仙许下的口诺——办个烤烟坊。

北方的春天说来就来。前两天大地还是一片荒黄,今天路边的草草儿就钻出嫩黄嫩黄的尖头来。李根儿圪蹴下,拔了一颗嫩草,衔在嘴里咬着,一股嫩嫩苦苦香香的味道在口腔里蔓延开来。

嚼着嫩草,李根儿向着老神仙家急走几步,他知道:一个催人忙碌的季节已经到来了。

相关文章

  • 路碑(二十一)

    “咣咣咣”,已经后晌6点了,学生娃娃早都回家吃饭了,小学校门口的大钟还是被敲得直响。 这口铜钟做工粗糙,上面能看清...

  • 郑路碑

    保康发现“郑路碑” 碑上的字迹有的很模糊了 寻找故事里的“郑路碑” 在保康县马桥镇,“郑路碑...

  • 路碑

    在你必经的路口, 我等的太久太久。 老成了不流泪的石头, 伸不出该拥抱的双手。 只好标上一条坦途, 让你——再往前走……

  • 路碑(九)

    白天,在工地上,人多眼杂,月生只能和李根儿说悄悄话,但收工以后,尤其是喝两口小酒的时候。就可以一五一十地掰扯。 月...

  • 路碑(一)

    “大爷,请说说你们村子的情况。” “走开,走开,嫑耽误我喝西北风。”上世纪70年代,面对县广播电台的采访,崖窑村的...

  • 路碑(四)

    打架时痛快,打架的后遗症有时候却久治不愈,尤其是心病。 打架的第二天,李根儿照常到工地,但是二十人就来了仨。 “柱...

  • 路碑(五)

    安静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这是此刻坐在医院走廊上的月生大脑里突然冒出来的信息。 医院的走廊里,面对面放着四把长椅。...

  • 路碑(七)

    夏日的早晨,明得早。太阳却慢慢腾腾睡够了觉,不声不响来临,照在只能走三驾马车的街道上,也照在李根儿的千层底布鞋的黑...

  • 路碑(六)

    “毛蛋儿,上学迟了。”任凭李根儿怎么劝说,都掰不开他儿子死命拽着牛尾巴的手。 一边死死拽住牛尾巴,一边抹去刚才嚎啕...

  • 路碑(三)

    “打……打,打起来了!”柱子跑到李根儿家一边大口喘气,一边结结巴巴地“汇报”。本来就是结巴,一急就像堵了嘴的水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路碑(二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wyb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