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史钩沉
佛日 || 寺院建设漫谈(上)

佛日 || 寺院建设漫谈(上)

作者: 大智度彼岸 | 来源:发表于2019-05-27 17:06 被阅读32次
寺院的来由和沿革

佛教创立之后,随僧团之扩大,信众之供养,佛陀及其出家弟子们起先那种以夭地为庐舍,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的简朴生活条件有了改变,建起了名为“僧伽蓝”的固定居止处所。僧伽蓝意译“小众园”、“僧院”,指众僧居住办道的园苑庭院,从房舍的角度亦名“精舍”,意谓精进修行者所居宅舍。由给孤独长者施建的抵树给孤独园,和迦难陀长者、频婆姿罗王施造的竹林精舍,为佛世的两大伽蓝,佛陀于中说法多年。

《十诵律》卷五云:佛听受地,为僧伽蓝故,听僧起坊舍故。佛听许众僧接受布施的地基园苑,营造伽蓝并制定了营造伽蓝的基本法则。佛弟子如大迦叶尊者等,皆亲自带头建造僧舍。当时的僧伽蓝,只是众僧集体居止修行的处所,其建筑主要有僧房、讲堂、食堂、浴室等,并无佛殿、佛像之设,仅殿廊壁上画有五趣生死轮、佛本生故事、大神变、执杖夜叉等图,以警策行者,与外道作为祭把处所的天饲、神庙性质颇为不同。

除大伽蓝外,还有小型的兰若,须建于离村落一拘卢舍半(约 三里许)的僻静地方,为少数或个别僧尼修行之处。在山林中开凿的石窟伽蓝,早期也只有禅窟,中间大厅为僧众集会、经行之处,两边排列僧房。

佛陀灭度后,尤其是大乘盛行后,印度僧伽蓝中才有了佛像之设,石窟中也出现了造有佛像、供人瞻礼的礼拜窟,具有了“浮屠饲”和僧居两种职能,然所供佛像,早期仅为释迹牟尼佛。南传佛寺至今尚基本保留着早期印度僧伽蓝的风貌。在国王臣民的虔诚供养下,佛教盛期的印度僧伽蓝,规模宏大,建筑壮观精美,如著名的那烂陀寺,居僧恒达万人,不但是修行的大道场,而且是国际性的佛教高级学府。

佛教入华之初,因汉明帝敕命馆打白马驮经东来传教的摩腾、法兰二尊者于鸿胪寺(朝廷接待外宾的机构),后于洛阳雍门外别建寺以居之,后世沿袭,遂称僧居为“寺”,又称为“院”,为梵文罗摩的意译。

西晋以来,随佛教之盛传,寺塔石窟纷纷建立,渐遍布神州大地,至佛教盛极的南北朝,北方佛寺在北魏未达三万余所,南方佛寺在萧梁达二千八百余所,杜牧词小南朝四百八十寺”,仅举其著名者而言。北魏洛阳永宁寺的宏伟壮丽,曾令天竺来的菩提达摩大师叹为稀有,赞赏终日。

唐百丈怀海禅师创立禅宗僧居,称“丛林”,当时丛林只有方丈、法堂、僧堂、寮舍等建筑,不设佛殿,与佛世僧伽蓝的风格最为相近,并适应中土国情民俗,建立了农禅并举的制度。

宋代以来,丛林寺院逐渐形成诸宗大体一致的规制格局:寺院主体建筑一般按“川”字形布列,包括供佛、菩萨护法神像的三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大悲坛)、地藏殿、伽蓝殿,安置法宝藏经的藏经楼或毗卢阁,供祖师的祖师殿、影堂、罗汉堂、供讲经说法、集会、坐禅、传戒用的法堂、禅堂、念沸堂、学戒堂,供僧众起居,接待用的方丈、茶堂(方丈接待室)、客堂、斋堂、僧寮、客寮、延寿堂(养老之处),藏舍利、骨灰的佛塔、塔院、海会塔,置钟鼓的钟楼、鼓楼,及放生池、莲池、亭台园林等。明代以来,最常见的“伽蓝七堂”的建筑格局一直沿袭至今,形成集信众礼拜游观场所、僧俗学修道场及园林、佛塔等于一体的具中国特色的综合性佛教设施。

藏传佛教的寺院,规模更为宏大,如甘孜的噶陀寺,最盛时集僧达十三万人之多。藏传佛寺中还多设有僧伽教育、印经造像、医疗等机构。

相关文章

  • 佛日 || 寺院建设漫谈(上)

    寺院的来由和沿革 佛教创立之后,随僧团之扩大,信众之供养,佛陀及其出家弟子们起先那种以夭地为庐舍,日中一食、树下一...

  • 洞头佛协年会

    2019年12月27日参加洞头佛协年会 芳大在会上指出,有关寺院建设方面寺院按特色做,自身场所发展做好合理安排和协...

  • 真佛加佛。存在与否。

    问:寺庙里有真佛吗? 答:开眼哪里都能见真佛 问:那么怎么能理解寺院里的真佛。 答:释迦牟尼佛,代表着觉悟。寺院如...

  • 佛法无边…

    人生流年 佛在心间 清净寺院 禅香云烟 …… 阿弥陀佛

  • 寺院礼佛随笔

    最近几年,心绪总是不定,一边幻想着发财赚大钱,一边又对现状和未来充满焦虑。大多数时候,妄念和焦虑不会对我的生活带来...

  • 技术建设漫谈

    前言 从事客户端开发已经有不少时间,期间经历过小规模的创业公司和大规模的成熟公司,对于客户端也有了更深的感受,也积...

  • 云和静心游记

    常人说:“听佛音,增福慧。”寺院一直给我的印象是晨钟暮鼓,青灯黄卷,一声阿弥陀佛顿入清凉之地,来到寺院似...

  • 读《罗辑思维CEO脱不花万字长文自述:我的职业生涯,从北京三里屯

    以前不明白,为什么商人们总是爱去寺院去向佛,去求佛。捐赠大把金钱给寺庙,供养寺院的香火,养着一帮整天诵经念佛的不做...

  • 漫谈“佛系”

    最近“佛系”一词大火,不论是朋友圈,还是新闻媒体,都似乎在用一种讲段子的口吻,在评价90后的“佛系”人生。 然而,...

  • 漫谈佛缘

    记得很小的时候,经常陪母亲到外公家串门,我母亲是佛的信徒,用她的话讲: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外公家村里有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日 || 寺院建设漫谈(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wzh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