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御”与“为人处世”的哲思》
弗洛伊德认为我们的潜意识中有很多原始的本能,以追求快乐为原则,驱使个体即时满足。但是有些本能是不可以直接表达的,比如性本能、攻击本能。为了不让本能欲望直接表现出来,人们会采用各种各样的防御机制。
一、关于心理防御的哲思
1.投射和移情
人是会爱自己的受惠者,恨自己的受害者的。
原因有二。
其一是投射作用:施惠于人,心中积聚的是正能量,心中的光明也投射到了受惠者身上;加害于人,心中积聚的是负能量,心中的阴暗也投射到了受害者身上。
其二是移情作用:施惠于人,自己也置身于受惠者的感恩心情中,因此心生喜爱;加害于人,自己也置身于受害者的怨忿心情中,因此心生仇恨。
2.欲望和禁忌
大多人会这样说:首先有欲望,然后才有禁忌。
但事情还有另一面:首先有禁忌,然后才有触犯禁忌的欲望。
犯禁也是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本能,在儿童身上即可找出大量例证。
3.感激和怨恨
假如你平白无故地每月给某人一笔惠赠,开始时他会惊讶,渐渐地,他习惯了,视为当然了。
然后,有一回,你减少了惠赠的数目,他会怎么样呢?
他会怨恨你。
假如你平白无故地每月向某人敲一笔竹杠,开始时他会气愤,渐渐地,他也习惯了,视为当然了。
然后,有一回,你减少了勒索的数目,他会怎么样呢?
他会感激你。
4.健康和病态
天性健康者之间容易彼此理解,天性病态者之间往往互相隔膜。
原因何在?
健康与健康是相似的,病态和病态却各不相同。
5.厌恶与喜好
厌恶比爱更加属于一个人的本质。
人们在爱的问题上可能自欺,向自己隐瞒利益的动机,或者相反,把道德的激情误认做爱。
厌恶却近乎是一种本能,其力量足以冲破一切利益和道德的防线。
厌恶比喜好更能反映一个人的本质。
喜好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出自心灵,也可以是缘于感官,可以是出自个性,也可以是缘于时尚。
相反,厌恶往往是出自心灵深处和个性特质的一种不由自主的反应。
在社会关系领域,厌恶也比喜好属于更深的层次。
因为共同的喜好,人们结为同伴,因为共同的厌恶,人们才成为同志。
6.理性与感性
理性早熟者的危险是感性发育不良。凡别人必须凭情感和经验体会的东西,他凭理性就理解了。于是就略去了感性的过程,久而久之,感性机能因为得不到运用而萎缩了。
偏才或有强的感情,或有强的理智,或有强的意志。
全才三者俱强,因而要忍受最强烈的内部冲突,但也因此有最深刻的体验和最高的成就。
最强的本能受到最深的潜抑,从而有最耀眼的升华。
7.自信与自卑
按照通常的看法,自卑是一种病态心理,自信则是一种健康心态,或者,自卑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自信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而实质,自卑也有其正面的价值,自信也有其负面的作用。
不否认自信在生活中有着积极的用处。一个人在处世和做事时必须具备基本的自信,否则绝无奋斗的勇气和成功的希望。
但是,倘若一个人从来不曾有过自卑的时候,则可断定他的奋斗是比较平庸的,他的成功是比较渺小的。
也许可以说,自卑的价值是形而上的,自信的用处是形而下的。
8.真诚与做作
真诚者的灵魂往往分裂成一个法官和一个罪犯。
当法官和罪犯达成和解时,真诚者的灵魂便得救了。
做作者的灵魂往往分裂成一个戏子和一个观众。
当戏子和观众彼此厌倦时,做作者的灵魂便得救了。
二、在黑暗中并肩行走
人们常常说,人与人之间,尤其相爱的人之间,应该互相了解和理解,最好做到彼此透明,心心相印。
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任何人也无权对别人提出这种要求。
不仅存在着肉体上的羞耻,而且还存在着精神上的羞耻,我们应该尊重它。心灵也有其外衣,我们不应脱掉它。
对于他人灵魂的神秘,我们同样不能像看一本属于自己的书那样去阅读和认识,而只能给予爱和信任。
每个人对于别人来说都是一个秘密,我们应该顺应这个事实。
相爱的人们也只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所能做到的仅是各自努力追求心中的光明,并互相感受到这种努力,互相鼓励,而不需要注视别人的脸和探视别人的心灵。
凡是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心生活的人,必然会深知一切精神事物的神秘性并对之充满敬畏之情。
在一切生命现象中,尤以人的心灵生活最接近世界的这种精神本质。因而,敬畏他人的精神本质乃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以互相理解为人际关系的鹄的,其根源就在于不懂得人的心灵生活的神秘性。
人们一方面非常看重别人是否理解自己,甚至公开索取理解。
至少在性爱中,索取理解似乎成了一种最正当的行为,而指责对方不理解自己则成了最严厉的谴责,有时候还被用作破裂前的最后通牒。
另一方面,人们又非常踊跃地要求理解别人,甚至以此名义强迫别人袒露内心的一切,一旦遭到拒绝,便斥以缺乏信任。
三、为人处世的底线原则
1.再穷,不能坑朋友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不因为贫穷而改变一个人的气节,不因为地位、身份的低下改变志向。
人穷,要穷得有志气,不能因为穷,就觉得这个世界亏欠自己,甚至出其不意坑自己的朋友。
坑了朋友,就相当于断了自己的路。
朋友是你人生路上的拐杖,朋友是你人生河流的一根桨。
穷不坑朋友是底线,富不忘恩人是人生信条。
2.再苦,不能丢骨气
人很容易受外在环境的裹挟,被众人的意见所左右,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在这个利益为先、价值追求和信仰极度稀缺的社会,就更是如此。
有人用现实和生存为自己开脱,这是说不过去的,因为你并没有到活不下去的地步。
骨气是一个人的骨,丢了骨便没了形。
有些动物主要是皮值钱,譬如狐狸;
有些动物主要是肉值钱,譬如牛;
有些动物主要是骨头值钱,譬如人。
3.再难,不能搞投机
上班时偷懒,靠拍马屁把上司哄好就行了;
方案不容易通过,每次过去都带点“小礼物”;
这个审批有点违规,搞点歪门邪道吧……
社会越来越浮躁,很多人都只看到了眼前的短暂。
不踏踏实实做事,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耍小聪明上,奢求不用付出任何努力,就能取得最大的成功。
却不知靠投机取巧成功的人,最后可能又会一贫如洗。
你看到的只是他高光的时刻,他却不会让你看到他落魄的那天。
人,可以投机取巧一时,但无法走捷径一辈子。
不管是生活中还是职场上,能走得长远笑到最后的,都是曾经踏踏实实,一直保持着学习和不断进步的人。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不要因为身边人短暂的风光而放弃自己的坚持,目光所及之处便是自己的未来,眼光越远,你的未来就越远。
4.再强,不能太狂妄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骄奢淫逸,是一个家败落的开始;而狂妄傲慢,是一个人衰败的开始。
天欲其亡,必先令其狂。
生活中,如果一味昂着头。
那就会给人一种趾高气扬、不可一世感觉,让人敬而远之。
久而久之,人们就会觉得这是一种傲慢无礼、目中无人,会不被认可,或遭排挤。
所以,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境界越高的人,在处世方面,越是谦卑朴实,而不是盛气凌人,傲慢无礼。
人有多谦卑,就有多高贵。
5.再久,不能忘恩情
如果一个人连感恩的心都没有,那么就失去了做人的原则。
人的一生,有低沉的时候,也有崛起的时候,当你穷困潦倒的时候,有没有人帮过你?
哪怕是在你揭不开锅盖的时候,给你送一碗米;
哪怕是在你身无分文的时候,给你几十块钱;
哪怕是当你穷途末路的时候,让你在屋檐下躲避寒冷;
哪怕是当你寻死觅活的时候,好言好语劝你对生活重拾希望。
这些人,都是你的恩人。
千万不要做忘恩负义之人,因为,感恩是人的本分。
树高千尺不忘根,人若辉煌莫忘恩。
不懂得感恩的人,路只会越走越窄。
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
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不侵犯别人的利益,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
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底线却不能旦夕缺失。
因为底线是基础,是根本,是不能再退的最后一道防线。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
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底线。
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坏事都敢干。
一个社会,没了底线,就什么光怪陆离的事情都会发生。
人这一辈子,行就要行得正,站就要站得直。
牢记底线,为人坦坦荡荡,行事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才能一辈子活得心安。
丁俊贵
2023年8月7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