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活
90年代前,在我们苏北乡下学木工可是件了不得的事,因为当时农村青年“考大学、当兵和学手艺”三条出路中的一条,可谓风光——学艺前要拜师傅,三拜九叩;学艺中要忍煎熬,既要勤学艺还要帮干活;艺成后,要办谢师宴,承师传艺。
木工活,是我们老家男青年的“饭碗活”“匠工活”,也是当时社会流行的“五大活儿”——木匠、瓦匠、漆匠、铁匠和扎匠。为了将来走上社会有碗面上饭吃,我坚持两条腿走路,上学时一心求学,寒暑假专心学木工活儿,木工活可不是一般的活儿,没有力气是干不成样子的,此行当有句话叫“秀才的瓦匠,搬家的木匠”,主要是因为工具多,有锯、凿、斧、尺、刨和墨斗、陀螺等,可谓是叮叮当当、花样多多,且干每一样都要出大力气。还有一句话,就是我为什么学木匠的原因之一?就是白脸的木匠,黑脸的瓦匠——瓦匠干活大都在阳光下或寒风中,木匠可以在屋内或树荫下。
学艺圈中,有句俗语说:三年满四年圆,离开师傅好挣钱。三年“萝卜干饭”下来,学的很好、悟性高、师傅满意,就可以择日谢师出徒单干了。初学木匠时,先学粗活,如砍、锯、拉、凿等,也就是用墨斗打好线,然后沿线砍凸取平、锯弯留直和沿线取洞,再通过刨来取细取平,实现以细求精。接着再学算,七架梁(房子的用的横梁)、八仙桌、牙板凳、太师椅和放衣柜、烟脂桌、陪嫁箱等,用工、用时、用料。最出彩的就是学上梁了,就是砌新房子,户主都要择吉日吉时上梁,亲朋好友都挑来馒头与糕点,并带来被面子、景花和万年青以及猪头、公鸡、鲤鱼、烟花爆竹等来祝贺,吉时一到木匠大师傅就要拿一瓶酒,一会浇梁头、一会浇梁尾、一会浇中间,嘴上并伴着祝福语——酒浇梁头万事不愁,酒浇梁尾做官清如水,酒浇中间路路通发等等,此时,主家还会给大师傅塞吉祥红包,晚上还要吃上梁宴。
言归正传: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白天跟着师傅学规范动作,练习基本功,晚上回家就找木料练手,因为我深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道理。我就从不什么耗材的小板凳入手,可谓是看事易、做事难,一上手就真难住了,板凳面子好弄,可腿就是件难活,因为它有角度——八眼八 铆八叉,每个角度都不一样,干了一半就想放弃,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心平气和地告诉我万事急不得,一急就慌,一慌就错,我耐着性子,用一周的时间才折腾完成了锯铆、凿眼、撇角、齐腿与光面等工作,最终完了一张我的心爱的小凳子,已经31年了,至今还保留在老家,它却成为了我追寻出路的印记——油多不坏菜,技多不压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