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思维里的墙:看见,看不见的

思维里的墙:看见,看不见的

作者: 维枷 | 来源:发表于2017-05-11 20:43 被阅读30次

早上接到通知,今天会有领导来视察工作,于是我和杨哥来到大门口检查卫生情况。平时很忙,根本没有机会仔细观察周围的绿化设施和装修布置情况,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发现了一处花坛拐角处奇特的设计产生了争论。

手绘代替实体,从右往左,地势降低 我第一眼看到这个设计时,顺口说出“这个排水装置设计的很巧妙啊!”,但是杨哥却说“这可能是因为拐角处弧度太大了,不容易生产出来,而且不容易保存,运输”。我哑口无言,但观察了一会儿周围的地形,我继续坚持到这个设计是用来排水的。因为花坛外的地势高于花坛内,所以这让我联想到这是下雨天用于吸收花坛外水的设计。而杨哥也继续坚持他的观点。

这件事后来不了了之,但我却耿耿于怀。杨哥是一名工作能力极出色的人,让的学习能力是我认识人中数一数二的,他的理科思辨能力也让我叹为观止。所以,我俩当时不同的观点让我对他不同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好奇。后来想了一下发现:杨哥更属于建设一派,而我则更属于实用一派。

杨哥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看到事物的源头,这与他极强的思辨能力密不可分,更与他的思维方式脱不了干系。但我俩不同的思维方式孰优孰劣势是没有答案的,这放在不同的情境下会发挥不同的效用。这让我想到最近“人工智能”的热潮,人们争先恐后地加紧研发“人工智能”,目的当然是为了更好地推进人类向前迈,但人类的社会性太强,在其思维方式上很难摆脱社会性的局限。而完全“理性”的算法则让人类看见了希望的曙光,宏伟的大数据和廉价的并行计算则完美地帮助了这场酝酿了几十年的风暴。

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导致了你能看见的与思维里的墙后你所不能看见的发生。想拥有更开源的视野,更广阔的视角,必须拆掉思维里的这堵墙,抛开偏见,理性地看待问题。下面列举个例子。

一、从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学的观点看待20世纪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解体

事件是这样的:

从民主化角度看。20世纪初的美国已经在“自由,民主,平等”的道路上探索已久,并形成了现在联邦党人的精英治国和充分制衡精神,以及反联邦党人的平民自治和权力底线精神——这两大美国政治的支柱。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1911年被最高法院打碎就是政府在整个平等化进程化中为反垄断做出的实践,也是打击腐败和裙带关系政治,工人权利的扩大和劳工保护的加强,公共健康法案,环保运动的发端。

当然这些过程的每一个进步,都不是自动出现的,都经历了无数来自民间的抗争。比如,美国20世纪初反垄断,反腐败的进步主义运动之所以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批被称为耙粪者(muckrakers)的调查类记者(和《穹庐之下》的柴静一样),这些记者四处挖政府,大公司,政党的黑幕。例如,Ida Tarbell的《标准石油公司的历史》这部作品和其他历史因素的合力直接导致了标准石油公司的分解。来自底层的声音和平民的言论自由实现了很可能无法实现或者要推迟很久才能实现的制度改良。

从经济学角度看。垄断本身是正常现象,但是许多人普遍认为垄断是罪恶的,这看法是错的。垄断是指供应商有能力左右“价格”和“产量”,而分散各地的厂商,提供差异产品的零售商,都具备这种能力。他们全都是“觅价者”(price-seacher,不同用户对同一产品个人估值不同,觅价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定价),即“垄断者”。这两个词一个好听,一个难听而已,但指向性完全相同。

任何反对“垄断”(“觅价”)本身的人,其实质,就是主张产品不能有任何差异。我们要反对的不是“垄断”(“觅价”)本身这种正常的经济现象,而是要反对“人为准入的障碍”。

洛克菲勒标准石油公司当时的市场份额极高,几乎一家独大,赢者通吃。而人们对垄断现象担忧的原因其之一就是害怕垄断企业对产品价格的提升和产量的紧缩控制,以达到攫取暴利的目的。另外也担心市场活力,产品创新迭代等问题。

但前面已经提过了,这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就算那家垄断企业疯狂地攫取利润,市场里面那只“看不见的手”一定会矫正其行为。价格是决定一家企业是否存亡的重要因素,许多大企业即使坐稳了行业的龙头宝座,但面对市场里潜在对手也会依然令他们焦虑。柯达,诺基亚这些不可一世的企业都是例子,因此,这些企业通常的做法便是以相较低的价格和相称的产品质量来将潜在危险扼杀在摇篮里。这也是为什么大公司的一些软件下载都是免费的,试想如果当初腾讯对微信下载收费,那微信还会有如今恐怖的日活跃用户量吗,这也是微信一直免费供人使用的原因。

所以这场解体标准石油公司的案子是否是民主化进程中做出的重大进步,还是说,这违反了市场经济规律的现象?不管怎样,它已经成为了历史,能给我们的启示不少。

每个人都是世界碎片中的一部分,你所能看见的有时会是别人看不见的,别人能看见的有时也会是你的盲区。这隐形世界背后的全貌需要你拆掉思维里的墙,和不同的碎片组合。那么,相对足够多的碎片就能还原一个不可见隐形世界的全貌。

相关文章

  • 思维里的墙:看见,看不见的

    早上接到通知,今天会有领导来视察工作,于是我和杨哥来到大门口检查卫生情况。平时很忙,根本没有机会仔细观察周围的绿化...

  • 为什么大多数女生都不认路?

    文/古尧 01 最近在读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的墙》,他说:真正限制我的的是思维里看不见的墙。思维的墙到底是什么呢?...

  • 53/70读《拆除思维的墙》随笔1

    继续读《拆除思维的墙》,真正限制我们的是我们思维里看不见的墙。 我们常常会不自觉的给自己设置一个又一个思维之墙,却...

  • 《拆掉思维里的墙》

    拆掉思维里墙;拆掉思维里的墙;拆掉思维里的墙;拆掉思维里的墙………………。我的脑海中在使劲中的回忆,当初这本...

  • 《拆掉思维里的墙》‖拆掉墙,才能看见光

    【《拆掉思维里的墙》书评】 墙,意味着安全,却也象征着限制。 我们的生活充满着各种变数,有人想方设法逃避变数,竖起...

  • 拆掉思维里的墙,掌控自己的生活

    思维里的“墙”是什么“墙”,有种“不撞南墙心不死”的“墙”的感觉。 更多的是一种在思维里的限制,思维里的“墙”。 ...

  • 思维里的墙

    我待在公司里,但是一直没有参与感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有2个心结:一个是觉得离开y公司,对不起该公司,不积极参与A公...

  • 思维里的墙

    刚听到一个有趣的故事分享给大家:一个老板发现了机器人可以替代员工的工作,非常高效并节约成本,但员工平时工作都非常勤...

  • 思维里的墙

    最近不断学习的过程中 不断地感受自己思维的狭隘 有很多我自己可能平时生活中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真正切切地在发生 既让...

  • 思维里的墙

    这些年我的文章基本上都是一个调,有很多的情绪、有很多的发现、有很多的决定、有很多的重复,这是怎么回事呢。 早上,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维里的墙:看见,看不见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xra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