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很多本时间管理的书,小强升职记是第一本看的入门时间管理书;语言很通俗易懂,没有特别费解的名词解释,很简单也很实用。二刷依然觉得妙趣横生,很接地气。
世界上有两种人,很忙的人和假装很忙的人,我们总是问时间都去哪儿了?哈,要么被自己浪费了,要么被别人浪费了,归根结底还是被自己浪费了。很多时候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忙碌,而且时间长了像穿上了红舞鞋的小女孩,习惯了忙碌的状态,终日被困在琐事中,感觉很充实,但无暇做长远的规划,从而忽视了真正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事。
1.认识时间黑洞
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呢?比如和家人去逛超市,想买点水果,估计最多20分钟搞定。但走进超市,想想买什么水果呢?先看看苹果,再看看发现香蕉在打折,再逛逛发现旁边果酱在打折,于是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这是“超市黑洞”
看了会书,想休息一会,打开手机,本来想查收下是否有重要的信息,打开朋友圈开始刷,从上到下转了一圈,欣赏完朋友圈的大好河山,舌尖上的中国,别人家的孩子。。。再看看时间快十一点多了,结果看书半小时,休息三小时。这是“手机黑洞”
还有很多时间黑洞,共同特点是我们的注意力不知不觉中被吸引了,使得被消耗掉的时间不知不觉中膨胀。时间黑洞的产生源于大脑喜欢做简单的事情,意思就是不用费脑子。如果工作中做事不够主动,不愿意走出舒适区,就很容易陷入时间黑洞。
如果想知道自己的时间黑洞有多大,比较好的办法是记录一天的时间日志,每隔一小时写下下一个小时计划要做的事,一个小时复盘一次结果,坚持一整天就知道自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记录和复盘时间日志的作用在于,分清楚自己的主动时间和被动时间,搞清楚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醒自己珍惜时间,分析自己的投入产出比,以及找到高效完成任务的时间段。因为专注力被打断后想要重新集中注意力至少需要15分钟。
2.高效工作四步法
第一步,收集任务清单,将所有的任务放入工作篮,不论是谁在什么时候给的任务,统统放入工作篮。
第二步,可以置之不理的任务清除掉;必须当天处理或者必须转交给别人处理的任务作为to do list;2分钟内可以完成的任务立刻做掉
第三步,特定日期处理的事情写进日程表;需要别人处理的事情立即转交并设置到期提醒;将需要立即处理的事情摆在办公桌上
第四步,高效时间段做最重要的事。每天早晨上班第一件事回顾当天要做的任务,分析事情的轻重缓急,把重要且紧迫的事优先做,找到工作的重点,在高效时间段完成。
3.用过的一些工具
最好用的还是笔和纸,便利贴,收集任务时,随手记,放入收集的工作篮里;也可以使用一些软件或app,比如印象笔记、atimelogger、奇妙清单用来收集任务清单,制作to do list都很好用。最方便的还是笔和纸,软件的好处在于可以多地点共享,数据分析报表很方便。日程表或者到期日期提醒可以使用手机日历或者桌面日历app把一些固定且特别的事项写到日程表中做到期提醒。让自己保持专注可以用一些番茄钟小工具,比如forest既有游戏化又能有效的抵抗手机的干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