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乔治·吉尔德是位非常有胆识的作家,在谷歌如日中天的当下,用《后谷歌时代:大数据的衰落及区块链经济的崛起》做书名,要对自己的预言与判断有多大的自信才能做得到。在本书问世的时候,崭露头角崛起的比特币与区块链概念一路大起大落,从16年的几百美元到17年的几千美元,再到18年初逼近2万美元,又在18年底跌回3千多美元,其中扑朔迷离的变化,不单局外人不懂,或许局内人也满是迷茫吧。比特币、区块链这些新兴的概念,究竟是一是受挫,还是像被描述的那样是濒临破灭的庞氏骗局,眼下似乎还难以看透真相,但在本书作者眼中,比特币并不仅仅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新生事物,而是代表了技术发展更光明的未来。读者可能并不会因为读完本书就成为区块链技术的拥趸,但至少可以对这些耳熟能详的概念多一些了解。
从本源上,本书讲述的是马尔科夫与中本聪两种理念之争。马尔科夫链作为当代机器学习的基石之一,像量子力学一样通过不确定性来产生确定性,未来只是基于当下的概率性事件,通过随机的数据可以得到有序的未来,直觉上似乎毫无道理,就像爱因斯坦批评量子力学时所说的“上帝从不掷骰子”,但现实是无论量子力学还是马尔科夫链,在指导现实中都取到了巨大的成功,这就像波尔反驳爱因斯坦时所说的那样,“不要告诉上帝该怎么办”。在很大程度上,我们认为当下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仍然是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之一,但在作者眼中,这等于是通过掷骰子来决定未来。而作为虚拟人物的中本聪及其创造的比特币最大的价值,就是承认头脑高于物质,人类意识高于机制,真正的智慧高于单纯的算法搜索,有目的的学习胜过盲目的进化。
正是基于这样的看法,作者才认为谷歌以及其他绝大多数讲人工智能视为救命稻草的互联网巨头,面临的是注定的没落,而唯有区块链技术的兴起与发展,才能给人类带来真正的未来。作者的论述可能需要相当的专业背景才能充分理解,但即使只是浮光掠影地对他的论点与论证过程了解一下,也能有相当大的收获。作者提到的内容,包括摩尔定律与大规模计算、存储技术面临的危机,提到政府监管的不合理,提到金融的过度增长,也提到比特币、区块链相关的技术、历史与沿革。书中不乏精彩之处,但或许因为作者想要介绍的内容过于庞大和复杂,因此也常常有忽然失去主线的感觉,但这些蔓延出来的枝叶,从一定意义上又让本书不至于沦为一本枯燥的科技论文,而可以为大众所接受。
在本书最后,作者别开生面增加了一个名词解释的章节,从这些短小精悍的名词解释中,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脉络与精华,对读者而言,读完本书虽然不至于立即就成为比特币与区块链的拥护者,但至少能多一个角度看待现实与未来。书中几个颇有个性的解释包括:
经济增长:通过可证伪或潜在的银行失灵而检测出的学习……政府担保会阻碍学习,从而阻碍经济增长。
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在信息经济中,这两项措施都试图利用政府权力来推动增长,但经济增长是一种学习(通过反复思考获得知识),而学习不能强迫。
金融过度增长:金融的增长超过了它所衡量和调节的商业的增长。例如,国际货币交易大约是全球商品和贸易总额的73倍……房地产衍生品现在是全球GDP的9倍。
现金(real money):一种量尺,是价值的度量标准,反映了时间的匮乏和不可逆的流逝。……从这个意义上讲,比特币和黄金都是现金,但被政府垄断的钱却不是。
财富:经过了检验的知识。物理法则规定物质是守恒——物质资源自石器时代以来都没有改变过。所有持久的经济进步都来自通过学习增加的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