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的欲望足够强的时候,读什么都读的进去,学什么都学得仔细。
如果你就是单纯的不想读书,那说明你对所读的书里的内容没兴趣,而不是你对获取信息、获取内容这个行为没兴趣。
那就要问问你自己,你到底为了什么而读书,你到底对什么感兴趣。
如果是工作者,那就说明你选错了书,选错了研究领域,你选择的多数是别人认为对、可你自己不感兴趣的领域的书,这样,你当然不会有兴致。
而且,你是因为别人认为对才读的,而不是自己兴趣所向而读的,那你在读的过程中,势必会带着“别人读得比我快”的心理,然后感觉到极大的负担,从而根本无法专注读书。既没兴趣,又不专注,那肯定读不进去,也没必要再读。因为这不是你的专属领域。
你应该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向,然后发挥自己的特长,由兴趣驱使,而不是一味地挑战他人。只有这样,你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学你自己想学的东西,去提升你想提升的技能,而不是停留在读书本身。
如果你是学生,那我劝你端正态度:读书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你自己。
但是请注意,我这里所说的为了你自己的未来而读书,而是为了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为了你可以更好地明白自己身边有哪些资源为你所用而读。
读书考试只是其中一步,但是,读书真正的作用不是为了考试本身。
考试只是当下社会为了简略筛选人才所设定的一道测试门槛,只要努力,基本都能通过。
但是考完试之后,你的生活还在继续,你的人生旅程还在进行,你的人生目标还在不断地产生和浮现。
你有着很多新的欲望,需要你去执行。而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想要实现自己的欲望,必须要有足够的资源。可是有些资源,你不懂得它们的信息,你根本不清楚如何识别和运用它们。如果你不清楚自己身边哪些是可利用的资源,哪些是对你无用的信息,那你就会陷入全新的绝望当中,痛苦不堪。
而这个时候,你就会意识到其实当前教育系统里的学科,虽然有些老旧,但是能帮你把基本的知识框架搭好,你要是想精进,其实不断地往这个框架填东西就可以了。
可假若你连框架都没有,那你就根本不了解这一方面的内容,又如何谈及运用呢?
经验可以带给你成长,可是唯有懂得理论和实践的,才会进步得更快,成长得更强。
一味地抵抗教育,是带有偏见的愚昧。
只有清楚自己的目的,才会懂得如何做到万事俱备,以及何时待东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