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积式137学习法读经——赖国全先生
]以下文字摘自赖国全先生的《大易教育》以及论坛相关文字。
我一直在寻找0-6岁儿童在家读经的方法。看到赖先生这个137的方法,非常符合孩子的特点,符合人性,并且符合七的易经原则。非常值得一试。
我个人认为这很可能成为解决孩子在家读经的方法论的问题。(尤其是0-6岁的孩子,现代人由于事情比较多,因此大人读经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不过,经典再怎么好,也不可能超过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所以,如果缺乏人性的关怀,读经就缺乏了灵魂。只剩下躯干了。
最后再申明一点,我个人的意见,不只是要读经典,也要给孩子看看那些富有想象力的经典的童话书——这是孩子生长的必须。
累积式教育法的三大原则
1、简易性原则,
2、周期性原则(即累积性原则)
3、类比性原则(重点掌握多样性原则)
下面我们做重点讲解。
第一条原则:简易性原则。
理论根据是出自《易经-系辞传》的两段话:“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 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和“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只有容易的,才能亲近,才能长久,才成就成功业,才能实现自己的生命理想,才能成就功业,大道至简。简易性原则是判别各种事物优劣的终极原则,我们的教育方法,累积式教育方法,提倡的就是简单。让孩子读经典,每天读一段,不作解释,不求理解,读过就行,就像吃饭,我们从来不要求背诵,吃饭如何消化,也不需要我们自己去管,吃饭,多简单的事,读经也如此,不背,不理解,会有用吗?相信经典就可以了,我们人脑自然有消化功能,会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成智慧,我们读经,是不容易的,为什么要去掉这么多复杂的东西,目的就是让大家没有压力,能够坚持,有功则可久,可久则贤从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圣人也从不做大事,都是做简单,容易的事,所以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善于利用简易性原则,去判断各种事物,体现在教育学上,现在各种教育方法层出不穷,此说如此好,彼说那样行,家长很辛苦,很难选择听谁 的,应用一下简易性原则,就容易做出自己的判断。不管说得再好,如果你根本就做不到,复杂,昂贵,那一定不是科学的正确的教育方法。选择教材同样遵守这个 原则,这几天我去过几次到书店调查,各类儿童读物真的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如果不懂应用简易性原则,给孩子买花花绿绿的读物,在教育时又不懂引导,让孩子养 成不良的喜好,一个孩子被家长毁了,也找不到原因何在,这些读物真正是杀人于无形,是大家应该引起重视的。多年来,我们一直遵守着简易性原则,不追求复 杂,重在简单地坚持,因此才能够到现在,还在一以贯之,持之不懈地读经,录音,包括推广经典教育,我们把我们对简易性原则的理解,编写进我们的读经教材之中,相信已经有很多家长,喜欢上了我们这种简约的风格。
生活也如此,当我们与孩子过着简单的生活,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是不能言喻的.尤其在当今丰足安逸的生活条件下.衣服是否简单了?饮食是否简单了?出行的带的食品是否简单了?喝的是否是最简单的白开水?如此等等……都值得我们深思。唯其简易,方成久远。这是第一条原则,简易性原则,目前所以教育方法之中,只有我们在反复强调查.所以要求大家不要去追求理解,不要找有注释的读经本,不要图画本、动画本,都是出于此一原则。那些东西随处可见,避之而不及,岂可再去助长,给孩子买一大堆动画片,这个家长,可谓不智甚矣。
简易,是真正的科学,是事物的本来面目,是成就一切功业的基础,唯其简易,方成久远。
第二条原则,周期性原则,或称累积法原则。
周期性原则很好的,我就是用这个原则的,每天读10遍,每次读100-200字左右孩子一个星期就熟读了。周期性原则,根据是易经-复卦“彖辞: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教育上,很多家长没有适应,不是孩子的问题,是家长的问题。
简易,坚持,目的就是累积,量变而质变,累积性原则,同样是万事万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制定了一段内容学习一周的学习计划,这个一周,看起来简单,但是在教育上,从来没有人明确指出过,
我们从周易里找到了反复要做的事的量化原则。易经-复卦第二十四
《彖》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历史上,读过易经的人,可谓多如牛毛,但是大家似乎都没有注意到,这句话,究竟有什么用?
易经是中国文化之源,因此,易经的原理,可以在各个领域进行应用,
在医学里,我们知道有一句话,叫医易同源,因此,统观每个领域,只有中医,应用了,七日来复的原理,中医治病,就是七日一疗程,
七的重要性,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以观察到,一周也7日,周,这个字,本意是反复,周 而复始,但是,周本身,就是七日,其中难道没有天意?自然界的光,由七色组成,地球上水的面积,是70%,人身上的水重量,也是70%,就连我们最重要的 器官,头上,我们数一数,有几窍?孩子自受孕之日起,在娘胎里,是七日一变化,经38周,完成十月怀胎,始而为人,现代记忆学经过研究,也证明,七就是最 佳记忆基数,六是不足,八是过之,从此我们也应该感叹,古人的传大,几千年前就提出这样的论断。而我们到现在对七的认识也依然不足,我们去学校了解一下, 有几个老师是明白用七之道的呢,可以说百分之一百不了解,所有的教育专家,也从来没有人提出过,重视用七,累积法在教育史上首次明确提出用七的概念,因此,我希望能够有幸到这里的家长朋友们,能够珍惜我们之间的缘份,好好应用累积法,去教育。
所以大家只要遵守七日来复的周期,能够灵活掌握,就会体会到其威力,七日来复,是体现累积效应的最佳方式,而累积效应,也是自然规律,万事万物,哪个不是累积生变, 成语接龙,是我们出版的跟读版。《易经-系辞下传》“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 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经-坤卦第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由辩之不早辩也”。《易经-升卦第四十六》“《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聚沙成塔”。 这些都详细介绍了累积的原则,老子中同样有相关的内容,《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认识到累 积性原则,就不要担心,自己的努力不会有结果,我们能够在正确的原理指导下,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有效果。不要好高鹜远,小事不做,大事不来,这是没错,现 在很多人都是小事不铸,大事又做不成。很多人不明白,我们怎么就能够一直坚持读经,怎么我们的孩子能读得这么好,包括我自己,我读经的时间也并不长,几年 而已。读易经只有一年多,如果我们没有坚持累积性原则,我们又怎么有今天的小小成绩?
第三条原则,类比性原则,
什么叫类比?与什么类比?我们先看一段易经中的原文,“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 子之道鲜矣。”第一句话,很多人都会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道不过是阴阳而已;道,不同的人见了,理解完全不同,能够应用的人,乃为善,能够因此成就功业, 不过是顺应本性而已。接下来一句,是对我感悟最深的,也是往往被其他人忽略的,“百姓日用而不知”道在何处?答案就在这里,道就在百姓日用之间,生活中处 处是道,但是换一个领域,百姓就不会应用,所以说百姓日用而不知,因此,在教育上,我们遇到问题,就从生活中找答案,这就是类比性。
“1”就是每天读一遍,一遍约十分钟,不超过十分钟;
“3”就是一天读三样,譬如:《论语》、《易经》、《老子》;
“7”就是从星期一到星期日重复读《论语》、《易经》、《老子》里相同的内容。
然后,孩子就可以熟记甚至背诵7天里重复读到的内容。两年左右可以熟记甚至背诵《论语》,《大学》,《易经》,《中庸》,《道德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等将近十多部经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