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好书推荐
《三重门》和它的少年韩寒

《三重门》和它的少年韩寒

作者: 葉落聽雨 | 来源:发表于2017-01-08 14:42 被阅读98次

       每个人的中学时光都曾有一段回味无穷的青葱往事,或青涩,或甜蜜,或酸甜苦辣,百味杂陈。当我以阔别中学多年的身份去读完这本书时,感受最深的还是对那段岁月远在天际,近在眼前的朦胧回忆。韩寒的这本书是写给正值少年时期,身处最美好年华的学生们的。在这群涉世未深之人的眼里,关于他们正经历着的黄金时期的印象,大多是恋爱、学业、友谊以及若隐若现的对于前路的迷茫。但作者本性叛逆,把存在于成人眼中的社会世故也一一用文字盘剥,让读者沉浸在故事情节中,又不时有局外人路边观棋旁观者清般发人深省的感觉。我对这种讽刺感觉倒不是很强烈,想来是因已经涉足社会的缘故,对于一些司空见惯的人情世故也就见怪不怪了。

对教育体制的讽刺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

我以为现在中国的教育越改革越奇怪了。仿佛中国真的紧缺全才,要培养出的人能今天造出一枚导弹,明天就此导弹写一篇长篇并获茅盾文学奖,后天亲自将其译成八国文字在全世界发行似的。假如真有这种人我宁愿去尝他导弹的滋味。全面发展最可能导致的结果是全面平庸。

      以上是小说后记的原话,韩寒在文中很直白地点出,他要写的并不是着重渲染青春爱恋的校园小说,而是平凡人眼中的生活。所以作者就把自己耳濡目染中的见闻,对于生活中的牢骚发泄在文字之中。诚然,小说将一个少年的应该看到的和不该看到的都捧出来让大家欣赏了,最辛辣讽刺的莫过于教育体制的刻画。应试教育的影子伴随主人公走过了整部小说,志大才疏的马德保,望子成龙的林父,勤奋好学的Susan,饱谙世故的赵镇长,圆滑老成的钱校长,以及林雨翔本人,无不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荼毒。林雨翔从初中到高中的人生,人生态度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本只是一个喜欢耍小聪明爱面子的懵懂少年,到后来各种恶习积聚——爱撒谎、虚伪、圆滑、 好狠斗勇——传统教育的“贡献”功劳甚大。

      回归现实,深思今天的教育体制让人惶恐不安,因为这些现象似乎真的就是社会常态。服役几十年下来的传统教育体制已是沉疴宿疾,为何社会还对这种病态的熟视无睹?这是作者全书发出的最长的追问,也是最希望读者认清的事实。当然,韩寒也仅仅是把这个事实深刻地揭露批判而已,并没有进一步去说明如何解决它,毕竟他不是教育家,更不是执政者。在一个麻木的社会里,能有一种揭露事实的呼声,已经很不错了。

恰逢美好年华的爱恋

      林雨翔对Susan的爱恋,缘起于颜值,偶遇于周庄,执着于青春。一段正值青葱岁月的恋爱是踏入少年时期最渴望得到东西,那时的我们单纯,不谙世事,亦无过多忧虑。不为任何理由,就因单纯的对一个人的恋慕,能让自己抱着这份思念走过很长的路。周庄的初相遇,让林雨翔对这位能以美来定义的女孩念念不忘。从此以后,纯真的心里留着一个位置,装着有关她的记忆。她被别人追求时会忐忑不安,她拒绝别人时又如释重负。单纯的眷恋产生的能量让人无法想像,林雨翔能为Susan认真学习,也能因为离开她而彷徨堕落。林雨翔的人生因为Susan的出现而有了转机,却因为高中与她阴差阳错的错过而陷入灰暗,最后在她的一通电话中走向故事的结尾。有关中学时代的恋爱大抵如此,从憧憬中来,在一个始料未及的插曲中匆匆谢幕,我们的美好与天真就于酸甜苦辣中一闪而逝。小说能吸引读者,正因这种动人心弦的共鸣。

      林雨翔喜欢Susan,Susan也是喜欢林雨翔的,在故事结尾的那一个电话,和她面对失望的他所道出的故意放弃市重点学校的真相,就不难看出。韩寒把结局交给读者去联想,我认为结局应该会圆满收场,因为林雨翔虽然堕落,但他未曾陷于世故,Susan也未曾放弃,更因为属于他们的青春还有一段路。Susan能改变林雨翔一次,同样也能改变他第二次,身处学生岁月的恋爱极其简单,少却许多左右为难,这是涉足社会以后的爱情千方百计都渴望不到的。至于他们能恪守着这份赤子之心多久,我没法想象,因为一个叛逆,一个善良。

关于韩寒

《三重门》和它的少年韩寒 《三重门》和它的少年韩寒

   《三重门》一书是韩寒于他18岁时出版的,撇开12年后那场旷日持久、错综复杂的“代笔门”不论,小说中随处可见一个少年韩寒的影子。林雨翔的小聪明、叛逆、偏爱文字,乃至中学的经历,都可与现实中的韩寒对号入座。故事情节纯属虚构,倾诉的却是真切的少年心事,韩寒其实在书写自己。小说文笔略显青涩,反而更显少年意气。十八岁的韩寒是个斗士,他用自己的声音揭露社会的不公,敢于在早已麻木的人潮中逆流而上,所以他被奉为偶像。高中时,我的历史老师曾跟我说过这么一段话:“韩寒为什么那么受欢迎啊?那就跟美国的阿甘一样,他们都是这个社会的另类,他们与别不同。”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像少年韩寒一样与别不同的人,我们需要更多的声音!

      如今的韩寒已经三十几岁了,从少年韩寒到中年韩寒的过渡中,他的角色也在不断转变,作家、车手、导演、开发者。现在很少能听到作家韩寒发表作品的消息,也难觅那位叛逆少年的身影。可我却发现一个新的中年韩寒——在各种角色中转换自如,和那份熟悉的面对种种挑战的坚毅——他依然在不屈的面对生活,依然固执地坚持走着自己的路,同样,依然是如此有意思!

相关文章

  • 《三重门》和它的少年韩寒

    每个人的中学时光都曾有一段回味无穷的青葱往事,或青涩,或甜蜜,或酸甜苦辣,百味杂陈。当我以阔别中学多年的身份...

  • 朴树复出为缺钱?二十年后,飞驰的不再是少年,而是物价

    资深文青韩寒前几年出过一本书,名叫《像少年啦飞驰》。 韩寒就像一个飞驰的少年,一路从《三重门》时代飞驰到文艺片导演...

  • 2011年已经很久远

    其实我看韩寒时候,是10年,高三。。 11年大专时候,买了四五本韩寒。一座城池,像少年呼啦池。。。三重门。。等等等...

  • 韩寒的模仿游戏

    一 吭哧吭哧花了几天,昨天我终于读完韩寒的《三重门》。 《三重门》是韩寒第一部长篇小说,讽刺嘲笑是他的招牌,但似乎...

  • 说我知道的韩寒

    最初是通过姐姐知道韩寒的。姐姐大学寒假的时候带回了几本书,其中一本就是韩寒的《三重门》。说实话,看三重门的时候觉得...

  • 我和这个世界,谈崩了

    对于韩寒的印象,始终停留在《三重门》的少年成名,博客时代的叱咤风云,还有后来的赛车手、导演,几个角色剪影上。 对他...

  • 《乘风破浪》:不要一进电影院就想着和导演比智商

    《三重门》、《像少年一样飞驰》、《他的国》、《一座城池》、《光荣日》韩寒的书,是我看过为数不多的书里面的之一。 之...

  • 《不正常人类症候群》

    从《三重门》开始,读韩寒的作品总有一种神游的感觉。而这本《不正常人类症候群》,作者张寒寺,监制——韩寒。韩寒,还是...

  • (二)韩寒《三重门》

    莫名感觉韩寒的《三重门》的文风和描写方式有钱钟书《围城》的感觉。

  • 小刺猬成长记——愿我

    看完了期待已久的韩寒的《我所理解的生活》,也重温了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和亭林少年的《三重门》。孔夫子有言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重门》和它的少年韩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jq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