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和孩子沟通,无意识的会凭借自己以往的经验,去猜测对方的想法,进而用自己的逻辑推理引发出一系列的回答和评价。
比如孩子说这玩具我好喜欢呀!家长就会认为孩子又要买玩具,然后就会直接跳过了解孩子想法的过程,直接武断地说:你不是买了好多玩具吗?或者说不许买玩具!或者说前几天不是刚买了玩具吗?事实上可能孩子只是想表达自己看到这个玩具当下的心情,并没有说一定要马上买下来。家长这样的回答反而把孩子带入到这种想法里面去了。家长可以说:这个玩具看起来是很好呀!或者说你看起来很喜欢这个玩具呀。只是表达和孩子当时一样的同理心就可以了,孩子收到了你这种表达就够了。如果他的目的确实是想买,那也要等他自己表达出来我要买的话,那我们再让孩子说出购买的理由,如果可以给他买,那就大大方方的给他买,如果你确实不想给他买,可以温柔的表达你的想法,我们家里已经有这样类型的玩具啦。或者说,妈妈这个月的零钱计划已经用完了,我们后面再来计划吧。
很多时候我们不要去猜测别人的意图或者想法,我们可以顺着孩子的思路多一句为什么?
比如可以问: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玩具呢?
孩子说:因为他好看啊。
为什么它好看呢?
因为它的颜色是蓝色的,是我喜欢的颜色,然后它的功能也是我喜欢的。
那为什么你会喜欢这种功能的呢?
可以顺着这个思路,一直问为什么,为什么?孩子就会发挥他的表达能力。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就会发现孩子会有很多很多的想法是我们不得而知的,如果不通过这样的对话和发问,我们真的不知道孩子心里会有这么这么多的想法和好奇心,不断的猜测和下结论,只会让我们失去深入了解孩子的机会,孩子也会觉得委屈他没有这个意思。
其实和大人沟通也是同理,不信我们从今天开始我们试着这样发问,其实很多问题问着问着,也许对方就有了自己的答案。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75730/b354aee66ad3777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75730/68454c1361b06b0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