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我的偶像是我的老师,他是我们的班主任,也是化学老师。他姓张,是一个琴棋书画多才多艺的大男孩,一米七八的个头,头发总是被他打理的整洁有型。
圆圆的脸颊和蔼的时侯很像唐僧,在侦探不好好学习的学生时,鹰一样的鼻子和眼睛又透露着狡黠和痞性。
他普通话讲的很好,每逢学校有元旦,校庆之类的文艺晚会,总是有他主持节目的影子。主持节目时,他又象一个阳光的大男孩。他的搭档,有时候是我们的英语老师,有时候是别的班级的英语老师。
晚会的中间间或有他的节目,那就是唱歌。他极富磁性的男高音超出了其他人的歌声。
除了唱歌,打篮球也是他的强项。每每市里或县里组织体育活动,他总是学校老师代表队的一员,并能为集体争取到荣誉。
他年轻有为,朝气篷勃。
其实,最让我钦佩的,还是他正直严谨的教学态度。
那时,学校里学生正是青春叛逆的时期,男孩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毛头小子,女孩也正处于人生的叛逆期。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正是难管的时候。老师打哪个不听话的学生了,男老师又偏待哪个女生了,时有发生。
但到了张老师代我们的时候,一改这样的现象。因为是初三,他紧抓学习成绩。代我们的第一天他就在班里宣扬了他的教学精神,一切以学习为重,对学生会一律对待,常言说,一碗水难以端平,但我就是要端平这碗水!
谁捣蛋扰乱到别的同学,一律对他毫不手软,不许搞对象,英语是男生的弱项,有在英语方面瘸腿的男生一定要多用些功,赶上来!
第一天,他在同学们的面前扬了威,打压下欲有投机取巧等不良思想的同学的苗头,树立了他的威信。
座位也按学习成绩由学生自愿选择进行了调整。谁喜欢和谁坐在一块,并且成绩差不多的,都如愿坐在了一起。从此班风良好如新。
他教我们化学,他的教学方法简单易懂,化繁为简。我们学起来也很轻松,班里的化学成绩总是排在年级的前面。
也许是对化学的偏爱,也许是青春期的懵懂,那时,非常喜欢上化学课。老师的一频一足都牵动着我的心。老师在我心里就是无所不能,完美的存在!
因为上课专心听讲,又喜欢化学,所以学起来感觉很容易,我的化学成绩很好,每次考试都是98,99分。在一次市里举行奥林匹克化学竞赛时,和学校里的几个同学代表学校去市里比赛。但终因县区教学质量跟不上,考试时,竞赛的题都没有见过,都打了零分。
初中毕业后,录取通知书下来时,张老师打到村里电话,让我去拿通知书。拿通知书时,他给我说了我的成绩,又说了班里其他同学的成绩,说我在这次中考中得了县里的第一名。我说,
我看榜上我前面不是还有一个人的吗?
他说,
他是三中的一个复习生,(我们是一中),在应届生里,你是第一。
也许我在他心目中是第一的吧?呵呵。
我拿好录取通知书回到家里,把考试成绩告诉家人时,他们都非常高兴。村里同学的父母和街坊邻居几天内就都知道了。他们见了父母纷纷说着夸奖的话语。
两个月后,我去了省城,升入中专。
一直到中专毕业我参加工作,就从来没有见过班主任了。
直到后来流行微信,在2015年的时候,在县城工作的同学们纷纷安装了微信,他们建了一个微信群,便计划着要举行一个同学聚会了。于是,他们搜集信息,经过多方打听,才终于找到了我。感谢同学们珍贵的同窗情谊,既使专程跑,也要找到大家!
同学聚会上,我见到了阔别22载的张老师。虽然聚会前期几个混得不错的同学已经和他小坐过几次,我却不曾预热。但张老师在第一眼见到我时,就认出了我。他跟同学们一一握手后,径直走到我的身边,他说,你是艺吧?那时咱们不是相跟去市里参加竞赛了吗?都得了零分。
没想到一直被我在家人面前津津乐道的“零分事件”,他竟然也记得这么清晰!我忍不住笑了起来,“您记得这个事啊?”我哈哈笑着说。
“现在干什么呢?在哪里工作?”他继续问道。
我一一为他解答。
“有几个孩子,都多大了?”
我们聊了一会儿,得知他现在已不在一中教书。而是被调到了县文化中心,任主任,已在那里工作了数年。
聚会上,张老师依旧还是当年的模样,歌声飘扬,豪情四射,与以往不同的,只是比以往多了几分成熟,多了几分历经岁月的沉淀。
之后,又和同学们见过张老师几次,终因各自忙事而很少再联系。虽然加了微信,却很少说话。
时光变迁,岁月带走了当年的青涩和懵懂,却更加印证了纯真如初的师生情谊。
我想,师生一场也是此生的一种特别的缘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