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回家时,正在读初一的侄子对我说出了他心中的梦想——将来上北京大学。
“等暑假你到上海玩,姑姑带你去看看一些大学。上海有很多非常不错的大学,比如同济大学、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我对侄子说道。
“那我们去看看复旦大学吧。”他说。
我们小时候生长在农村,信息闭塞感觉啥都不知道。我以为这孩子将来想考复旦大学,也不知道他对这些大学是否有概念。正处在青春期,很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他学习的梦想。
“那你将来是想念复旦大学吗?”我笑着问道。
“我只是想去看看,将来我想考北大。”他一本正经地回答道。
“将来你要是上了北大,学校都要给你发奖金。我们家祖坟都要冒青烟了,你也被很多人知道。”然后我被他逗笑了。
我把他的这些话说给母亲听,在一旁摘菜的母亲也笑了。
后来我告诉闺蜜这件事情,她说不要轻易地去嘲笑一个孩子的梦想。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是鼓励他去寻找和说出自己的梦想。
曾经我跟他爸都不是读书的料,我们从小敏感而自卑。小时候在农村读小学,很多老师也没有读过多少书。那些都是附近村里的代课老师,甚至很多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进入初中后,又遇到了没有师德的老师。他们会区别对待农村和城里的孩子,也会嘲笑我们的梦想。
但或许在很多孩子心目中,都曾经藏着一个北大的梦想。不敢表达出来,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我。
我记得刚上初一时,学过一篇文章。它是由作家田晓菲写的,名字叫做《十三岁的际遇》。那个时候刚从农村小学过渡到初中,还是有些懵懵懂懂的。只觉得这个作者很有才,13岁就考上了北大。但那时我对北大还是一种很模糊的概念,因为当时我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后来我写文章给杂志社投稿,收到邮局送来的东西说过了初稿。母亲说我整天不好好学习,只想着写这些没用的东西。于是便不再写这些文字,想着好好学习上高中。
后来上高中,学校领导有时会利用晚自习的时间来让我们看视频。里面都是一些考上北大和清华的高考状元,来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及考上大学的感悟。那时觉得很崇拜他(她)们,心里就有了一个北大的梦想。但是却不敢言语,只能默默地藏在心底。
我记得每个周六的下午,学校会放假一下午。我会去学校附近的那家小书店,找一本书籍来看——《等你在北大》!蹲在角落里翻看一段时间后,我会不好意思地放下书籍然后回家。等到傍晚吃过晚饭,再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回学校上晚自习。
我们并不是一所重点高中,每年能考上名牌大学的人并不多。那个时候我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无论再怎么学习名次都不靠前。因为偏科数学一直不好,但是语文和英语成绩还可以。我记得有一位英语老师带过我们一段时间,她一直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后来虽然没有教我们,但是我私下也经常找她。她一直都鼓励我,后来我的英语成绩不断进步。
我一直都很感谢她,曾经她在我的本子上写下一行娟秀的文字:坚持与忍耐,总有花开的日子!
后来我去了一座小城市上大专,毕业后去深圳做外贸。跟老公结婚后,我们差不多大部分时间都在上海工作。
有一次收拾东西准备搬家的时候,我看到了大姑姐读中专时的书籍和笔记本。其中有一本书籍就是《等你在北大》,我知道她也喜欢文字。原来在我们的青春时代,在心底都有一个北大的梦想。未名湖畔,那是多少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啊。
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够去北大看看。
后来等我回到老家那座小县城,去街上发现那家小小的书店竟然还在——汇文书店。
前几年我辞职回老家时,带着侄子还特意去那里买学习的书籍。发现那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老了,他的老婆也老了。他还是坐在前台默默地看书,守着他那方小小的书店。它对面的那家大书店,早已经关门改行做别的。但是这家小书店竟然几十年一直都还开着,只是现在爱看书的人并不多了。
所以故乡学校门口的几家书店,差不多都倒闭了。
我不知道他是否还记得当年,有个瘦弱的女学生。每到周六的下午都会过来看书,一看就是半天。他并不说什么,默默地守着我的自尊。每当为学习感到苦闷的时候,我就会在日记本里写下鼓励自己的话语。
今天早上躺在床上,我刷到了一个视频号。它主要是来自北大和来自清华的博士情侣分享的一些学习感悟,感觉来自农村的清华博士他分享的特别接地气。他们觉得越没钱的家庭越要读名校,跨越阶层需要通过好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然后我跟老公要进行了探讨,觉得现在的考试越来越灵活。农村孩子接受的教育资源有限,根本就不像城市里的孩子那样有很多选择的余地。我们小时候都没有看过四大名著,考试的时候很多故事情节都不清楚。
当然,现在寒门也很难再出贵子。
今天下午我们去了苏州市区,在商场吃饭后闲逛时发现有很多高科技的东西。
今天是高考的第二天,学子们考完试后就可以暂时放松下。
晚上跟家里视频,父亲说堂姐的孩子语文没有考好。侄子跟我说感觉今年的高考作文很难,然后跟我聊起了AI写作。我说如果是他来参加高考,将会怎么写这篇作文。一时间他愣住了,毕竟从小到大我们也没有接触什么高科技的东西。
放假第一天,他说还是在补课。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鼓励他要好好学习并且多看一些课外书籍。他房间里有很多我们买的书籍,但现在他更喜欢玩手机。以前他的学习成绩还不错,现在却倒退了一些。
我说如果想考市里的一中,一定要在现在的初中里排名前几名。如果将来要考名牌大学的话,一定要非常努力。等大学毕业后起点就会高很多,年薪也会很高。也不至于像我跟他姑父一样,在大城市这么辛苦打拼。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也一定会拼命学习考上名校。这是我经常对他说的一句话,希望这个十四岁的少年能够听进去。
“我洗出来的照片,昨天拿回家后你看过了吗?”我问他。
“看过了。”他回答道。
里面有很多家人的照片,还有他和堂姐儿子小时候的合照。
“那时你们多天真浪漫啊。”我笑着说。
我问他现在有什么烦恼,他说有学习和生活的烦恼。其中一条就是不知道要干什么,我知道他现在是有些迷茫。那个时候我也有过,家人也给不了你任何建议。
我跟他聊了一些我的想法和建议,教他如何去做规划。
“你看姑姑平时也要上班,最近下班回来后还坚持写日记、写文章。”我接着说着。
“每天可以试着坚持写日记,每周坚持写一篇文章。等将来你长大了,再看这些东西该多有意义啊。”我说。
他想了想,若有所思。
曾经读书时我坚持写了很多年的日记,现在有时回老家翻看后会回忆曾经的旧时光。
我们还在通话中,好像听到嫂子打来电话。询问他刚刚是不是登录了QQ,侄子有些委屈地说自己并没有。
然后,我便挂断了电话。
我记得读大学时,老师给我们播放过一部电影。它叫做《当幸福来敲门时》,里面有一段对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别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在篮球场时,父亲克里斯对儿子说道。
然后他们父子通过努力,最终过上了自己梦想的生活。
其实从小到大,侄子都挺聪明。有时我们说他心思没有完全用在学习上,特别是此刻处于青春期的时候。真希望他能够明白读书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并且好好去守护自己那个小小的梦想。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当在告诉我他的梦想时我愣住了。我感觉他比曾经年幼无知的我要勇敢,要懂得的东西更多。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想离开上海回农村老家。但是一旦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回到老家又能够做些什么呢?五一那几天回老家时,我特别想能够更多的陪伴在父母身边。
我对身边的人说:“如果在小县城每个月能收入一万五,该有多好啊。”
然后父母和老公都说怎么可能,如果是这样就超越了家里百分之九十五的人。
可是我就是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在父母身边,来赚更多的钱啊。或许我们也可以当那95%的人,不努力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
然后我觉得我也要追求自己的梦想,我想了想比如从小喜欢的写作。朋友圈有很多都是学历不高的人,但是通过坚持写作在小县城能月入几万。比如作家无戒、齐帆齐、一紫……
五一后回到上海,我的精神状态好了一些。不再整天垂头丧气、抱怨,晚上回来也不是躺在沙发上不停地刷手机。早上有时会早起跑步、听直播,晚上回来会看书、写东西、学英语……
是的,侄子的话语也激发了我的梦想。但愿,我们都能好好守护自己的梦想。
希望将来有一天,我们梦想的种子可以生根、发芽、长大。
等将来再回头的时候,会感激曾经那个为了梦想而努力、拼搏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