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时隔六年后第二次南下扬州。
上一次的扬州之行是在2012年的六月份,清楚地记得那一年的端午节在扬州度过;而此次扬州行,是在内蒙古高原秋已浓、冬将至的萧杀时节。总之,都没有赶上“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好时光。
列车疾驰而过,透过车窗远眺,大青山山峰凛冽、满目黛青。盛夏时的那抹绿,早已随着秋风远去,就像它不曾来过一样,大青山也成了名副其实的“青山”。
出发前看过天气预报,也多次和姑娘打听扬州的天气,她千叮咛万嘱咐:一定不要多穿衣服啊,最多穿条秋裤就可以了。试图提醒她我这中年大妈怕冷畏寒,不能和青春年少的她相比,她一句话让我无语:可别穿的满大街人都看你像怪物一样。
好吧,鼓足勇气,一条秋裤下江南。
在站台上就已瑟瑟发抖。上了车由于是始发车,暖气没有热起来,只好躺在卧铺蒙着大被子取暖。
看看后来沿途上车的同事,无论比我大的还是小的,都是毛衣保暖裤全身武装,才后悔不该听年轻人的话。
列车一路向南,过大同,沙岭子,在北京周边转啊转啊,直到晚上八点多才到达天津。
车厢内,认识十多年的老朋友、初次见面的新朋友,或聊天或喝酒,喜欢清静的看看书,追追下载的电视剧。而我们几个爱好扑克的人,热火朝天地加入打大A的行列。有娱乐的旅途不再难熬,不知不觉已到熄灯时候。
一夜迷迷糊糊,在车轮的“咣当”声和沿途忽明忽暗的灯光中不曾熟睡。听着每到一站的站台广播:沧州,德州,兖州,蚌埠……
被列车员喊醒换票已是第二天6点多,列车停靠在南京车站。东经118度的此地此时天早已大亮。想着在这座城市读书的姑娘还在酣睡吧?
和六年前一样,镇江站下了火车,上了早已等在外面的大巴。
车辆行驶在润扬大桥上,这座被称为“我国第一座由悬索桥和斜拉桥构成的组合型特大桥梁”,垮江连岛,天堑变通途。改变了几千年来扬州和镇江之间主要靠水路交通的历史。今天的轮渡过江成了外地游客、尤其是北方旱鸭子们坐船出行的新鲜体验。
不由得想起了王安石的那首《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当年,王安石奉诏赴京, 从江苏镇江的京口扬舟北上,经停扬州的瓜洲时,想到交通不便、返乡不易,感伤中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泊船瓜洲》。如今,京口瓜洲间飞架起的这座润扬大桥,让曾经遥遥不及的两地近在咫尺。
看着车窗外满目的绿色,感受着这温和的气温,湿润的空气,还有工作人员软软的吴侬软语,恍然意识到:一夜之间,我已横跨几千里,从塞外高原走到了江南水乡。
扬州,我又来了。
扬州五日(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