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确实是一条很经得起检验的真理。
对于组织或是个人,我最喜欢用活动去检验它。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通过语言可能只是反映他本身所想的一部分或者完全没有,而行为语言却很能告诉我们一些实质性的东西。一个人的行为,八成以上是反映当时他的内心世界,而假如故作掩饰,明显地会很不自在。组织是非人格化的机构,而组织同样是由主观性的人构成的。看组织,从活动也就是组织的行为语言,很容易看出组织到底是处于怎样的状况。对于这一点,来自于我以前所了解的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一直以来都百试不爽,如今身临夷陵区教育局这样的组织里,却很真切地感受到这个理。
初来乍到,一切都是陌生的,熟悉了你就会感觉亲切,进而又会逐渐陌生。你不太熟悉或不知道组织机构的设置如何,对周边的人员编制和相关职能部门所从事的工作也不甚了解,你的感觉不好说。但是随着你对组织的逐渐了解,突然之间你会感觉组织很好,最适合你自己了,但再进一步的了解过后,你会发现组织并不像你想像的那样完美,骤然由陌生到熟悉再到陌生。近两周以来我在教育局的感受就是这种。当一切事务处于一个静止状态的时候,你很难发现你懂它多少,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哪里?从来没有什么机制能代换检验一个组织的状况,除了组织活动。
我从来不否定机关单位与一般企事业单位工作性质的差别,是很容易理解机关单位在工作上没法避免的一些不正不良之作风,比如文件的层级审批、上传下达、文山会海等等现象,但有一点是不能让人理解的:一个组织,不管你是什么性质的组织,你的唯一工作就是实现组织目标,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完全可以抛弃一切繁琐的过程去进行,只要能高效优质完成我们预订的计划,而相应的一些过程都是繁文缛节性的不必要的劳民伤财。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道理不是组织的高层不知道,他们或许很清楚,但却依然照旧行事,这是什么在作怪?那是官僚主义的祸害。权力欲是根植于人类本性的东西,没有谁不想高高在上的感觉,只要机制、制度允许,总有那么一部分人想扩大自己的地位,比如通过增加员工来提高他自身的纵向层级,而实际上却丝毫没有提高工作效率。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和官本位思想的荼毒实在太深刻了,上世纪末的行政体制改革为何要大举政企分开、管理权和使用权分开?现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下,权力、政治对企业的影响明显减少了或基本根除了,效果可想而知,涌现了多少个能冲入世界五百强的大型实力型企业!而政治、权力的过于明显化和故意凸显,在当今中国的事业单位尤其是政府单位显得很明显,害处也看得清晰。适当的集权和适当的宏观调控对于经济发展是有利的,而如果过度了,过于行政化、权力和等级化,就彻底变味了,加之当今中国处于转型时期,政府职能转变的一大发展方向即权力下放便是重中之重,一个区级性质的教育行政部门,如果不改变管理思想和理念,不更新思维和发展模式,只知道一味跟风,后果是盲目无知的,是误人子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基层教育单位方向和发展的把握、质量的高低,全权操控在上级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以前在书本上感觉行政组织的弊病为何如此深刻,今天的实践算是见识了。
组织的发展操控在谁手中?组织的一把手。对于教育局而言,即党的书记兼局长。什么样的领导才是好的领导。我从来坚信,不管组织大小,热爱子民、员工、组织,能顾全大局、有高尚人格魅力且能非常重视组织里非正式组织的领导是最好的领导。一个不爱员工的领导,对下属视而不见可有可无,有严重官僚作风,自己人格魅力又极其有限,如果组织里出现相当一部分非正式组织,领导的地位将会摇摇欲坠,组织的末日也会即将走到尽头!
情商(EQ)在现代社会越来越显得重要,对于一个组织的领导,尤其是组织的一把手和二把手,如果态度冷漠、冷酷寡言,加上对员工心肠较硬,缺乏人文关怀,这样的领导即使能上任,能坐上那样的位置,纯属靠关系和运气使然,这样的领导对于组织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它只会激化和升级组织内部矛盾,如若我是组织一把手,我绝对不会任用这样的角色,假如是制度漏洞让其得逞,我坚决将其降至基层,领导岗位根本不适合这种类型。你见过哪个有实力的组织包括国家的领导人毫无人情味的?即使有,能上台是侥幸,可下台是迟早的事。
大的领导是去制造矛盾,中等型的领导适合解决矛盾,最差的领导被矛盾支配左右。而反观组织上下,以解决矛盾者居多,故意制造矛盾者甚少。我们不是故意回避一些存在的矛盾,而如若组织内部的矛盾得不到及时化解,将猛于一切外部所带来的灾难!
什么样工作模式的组织是我们所盼望的,什么类型的领导是我们所追随的,除了这两点外,别无他法,不管是哪种类型、规模如何的组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