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做副业,手上一共有三个项目,淘小铺、书里有品和良师雅集。三个项目都不错,但我偏偏就是独爱书里有品。最初自己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慢慢才发现,这个源于我内在的需求。
我小时候在一个热闹的小镇上长大。小学时候的我,在课堂上是个学霸,课堂外却是个野丫头。
每天放学做完作业以后,其他的时间都在外面跟小伙伴一起疯闹,跳绳、踢毽子、跳皮筋,每天玩得满头大汗,直到天黑被妈妈叫回家吃饭睡觉。周末会跟小伙伴们一起跑到附近的堤坝边,找个斜坡挖个洞,再找来干草烤红薯。一边小心谨慎地照看着火苗,怕袅袅升起的黑烟暴露了行踪,一边留着口水地翻烤着地瓜。那童年的美味就那么留在了记忆里。
小伙伴里总有胆大的,和我这种傻不拉唧的绝配在一起,撞着胆子去偷甘蔗。仍然清晰地记得被发现以后的飞奔,和躲在朋友家里不敢回家的害怕。学霸偷甘蔗,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件事情带给我最大的心灵冲击就是,发誓以后绝对不干偷鸡摸狗的事情!嗯,十八岁以前犯的错就是这么有意义!
在高高的草坡上,就那么往地上一躺,眼睛一闭,从坡上滚到坡下。爬起身,衣服上头发上满是碎草屑,头晕眼花也顾不上,接着往坡上跑。我到现在也没明白,为啥这个晕我能接受,但是后来到城里后玩公园里面那些不停打转的项目我就受不了。
夏天最有意思的事情,是跟朋友一起找空的知了壳,用竹竿打落树上的青枣。在烈日的午后,躲在阴凉处用蚯蚓钓小龙虾。上学迟到了不敢进学校,跑到附近的水库里面玩水。炎热的天气带来的燥热感被脚下清凉的水流涤荡得无影无踪。上学的事情自然也是忘得九霄云外了。
现在想想,那个时候我真不像个女孩子,胆子真大,这些事情放到现在,我一个都不敢做。不过也因为经常跑跑跳跳,反而静下来学习的时候特别安静,无论多么嘈杂复杂的环境。对我来说都毫无干扰。不管是在人声鼎沸的大街上,还是颠簸起伏的公交车上,做作业,啃难题都不是问题。
记忆中除了学习以外,唯一能让我安静下来的,只有电视和书。家里人对于书的概念都停留在课本上,完全没有课外书的概念,尤其是我这种学霸,更不需要在书上面乱花钱了。镇上的新华书店里,摆的基本都是资料。所以,从小学到高中,我看过的课外书屈指可数,除了墙上的电影画报,就是找同学借的小人书了。
那个时候,这些书属于对学习没有帮助的,不应该看的书,只能偷偷的看。我记忆最深的是一本《格林童话》,也是找同学借的。我看了好多遍,书都翻烂了,也舍不得还给同学。家里有了电视以后,就更不会买书了。
但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对书的认知不够,没有提升到那个觉悟,不知道书除了提供知识以外。是怎么成为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尤其是嫁给了一个不爱运动、从小看了一堆书长大的老公以后,深知书籍对于人心灵的成长和价值观的塑造是多么的重要。
后来我自己有了孩子,很喜欢给孩子买书。我也喜欢跟孩子一起看书。所以,我们家孩子小时候读的课外书特别的多,知识累积的特别多。现在在学校,也是把学校图书馆里的书看了个遍。
今年开了个线上书店,每次看到那么多好看好玩的童书,我都忍不住多看几眼,童年时候那个渴望书籍的感觉又浮现出来,感慨现在的孩子真幸福啊!不但书多,花样还多,爸爸妈妈还主动上赶着买。
有人说,每个人的内在,都住着一个小孩。是的,我感受到了。童书,让我连接起那份丢失的童真,疗愈了我童年的缺憾。如同大自然一样,让我找回了久违的简单和快乐。在这个压力巨大的时代,如果你没有时间靠近大自然,那么看看童书吧!忆起了你的童年,就拥抱了大自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