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系列方法论阐述了如何将一个想法(需求)变为用户可使用的产品;
在这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的是:
1、这里不阐述想法或者需求本身的思考
2、也不会详细阐述产品的后续迭代过程
事实上,以上两点对产品的成功很重要;但是本文只是对整个产品流程中一个环节:产品设计进行思考与总结。
以下是正文
对互联网产品来说,产品设计就是将产品目的通过计算机或者手机的方式展现给用户,从而帮助用户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实现产品目标;
从广义上讲,设计本身就是通过设计者通过某种媒介实现产品目标的过程;只不过媒介不同,设计方法不同,但是设计本质是一样的,那么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在整个交互环境中的核心:人本身,了解人对事物、信息的理解与决策对设计任何产品都至关重要;
一、首先理解人脑决策过程:
人类的大脑在漫长的历史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机制确保应对各种各样的情况时应该发生什么样的行为;人脑处理外界信息时,一共有两种思维方式:
直觉反应:有一些行为,大脑是不用通过思考就会产生,比如随手关门等已经形成的生活习惯,这些稳定的反射就像程序一样,接受到外界刺激,行动就发生了;
知觉反应:当人在处理不太熟悉的事物,或者重要决策的时候,以大脑的评估作为主导,对后续发生的行为产生影响;
大多数时候,人们实际上是采用直觉反应进行行动的,一个好用的产品往往并不需要人们思考;而知觉反应往往在陌生场景,决策时使用;
生活中随着所处场景的不同,直觉和知觉的应用程度不同:
* 习惯:在熟悉的线索提示下,触发了已经养成的习惯
* 直觉:在相似的场景下,根据先前的经历做出反应
* 启发式:需要意识参与,通过过往经验进行简单推断
* 专注评估:需要自主选择的陌生场景,需要投入思维深入考虑
二、引入决策-行为模型:
根据人的决策时的心理过程,我们可以采用决策—行为漏斗工具,每一次行动,人脑或多或少都参与了如下漏斗过程:
1、线索(触发点)
能够引起用户注意的信息;
2、反应
直觉反应;信息被注意后大脑给出的反应;直觉反应会直接带来行动。否则进入权衡阶段。
3、权衡(动机)
直觉不能产生下一步行动时就会进入有意识思考的层面,评估各方面的优劣,收益、成本等,场景越陌生越需要思考。
4、门栏(能力)
用户决定试试,那么
流程是什么?怎么做?需要什么?用户知道怎么办才会行动
5、合适的时机
人们需要紧迫感,否则倾向于拖延
外部紧迫感:抢购、截止日等
内部紧迫感:情感因素的迫切,比如无聊,对他人的承诺;
有意识的行为需要12345,无意识习惯行为更需要124;在产品中用户的每一步都会或多或少的经过漏斗筛选,所以通过好的设计帮助人们通过漏斗模型,从而可以帮助产品使用户产生行动;
三、大脑的一些‘偏好’:
人们倾向回答简单的问题
人们喜欢借鉴他人的行为
人的心智是有限的(记忆力、注意力、意志力、心理能量、决策能力)
法则:极简、熟悉、美观、奖励、避免出错、紧急优先(紧迫)
设计如果倾向于这些偏好,更容易通过决策-行为模型漏斗
理解用户如何做决策,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决策-行为模型进行评估,可以推测用户为什么没有采取行动?用户在漏斗中的哪一步流失?我们如何改进?帮助我们完成产品的基本目标:让用户产生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