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没想到追求个人成长反倒成了自我限制

没想到追求个人成长反倒成了自我限制

作者: 云很卿 | 来源:发表于2019-08-17 22:19 被阅读0次

    调整对个人成长的认知

    在今年易仁永澄老师的钻石行动当中有个发现:自己对目前工作的最大不满来源于因为工作内容多变感觉阻碍了个人成长,由此希望下半年解决的问题是:工作变化带来的状态下降而导致个人成长计划中断。既是问题也是期待,除了第一反应就感觉需要思考的工作变化影响状态的原因之外,从期待的角度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自己期待的个人成长是什么?

    在自己提出问题中的个人成长其实指的是一个自己的长期计划,工作变化带来的状态下降在自己认为影响最大的就是自己制定的某个长期计划无法继续按照计划推进,比如规律运动,比如早睡早起,比如做好日&周&月计划和总结等,只要出现影响自己执行此计划的情况,自己就直接定义为阻碍个人成长,但其实对于问题更加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外部环境变化经常影响目标达成怎么办,哈哈,也算是易仁永澄老师说的更加接地气的问题(详见文章:永澄:如何用一个「小问题」干掉自我攻击?)。

    在进一步思考,实施了自己制定的长期计划就能够获得期待的个人成长吗?或者说自己制定的计划就是对的吗?实践出真知,外部环境变化导致计划中断也有可能是因为计划本身就存在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推理,工作变化也不代表自己不能获得个人成长,就像易仁永澄老师说过的所有经历都是财富,关键是你怎么看待。新增加工作可以拓展知识面,计划被打乱是提醒自己目标管理能力要提升......

    明明是从一个可以很好推卸自己责任的问题开始的,怎么想着想着就变成了啥啥都是自己的错啦,哈哈哈哈哈~

    澄清自己期待的个人成长

    自己近两年制定的中长期计划其实大部分都是培养习惯,像是“成为什么样的人”、“实现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这样长远的目标自己还没有能力掌控,之所以愿意找一个具体内容为目标,只是更加容易制定出可执行的计划让自己感觉个人成长可以落地,但其实运动也好、早睡早起也好、做计划也好,就和每天刷牙洗脸的习惯一样都是一种保障手段,做了一次没什么成果,一次不做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长期做就会给自己带来高回报。

    易仁永澄老师说过(文章:永澄:我打赌,你的学习很少设置目标),学习要围绕一个轴心,但“围绕一个轴心学习,不代表你不能学很多其他的东西”。以此类推自己的个人成长,能够持续做这些事也可以看做是获得个人成长,但不应该是个人成长的轴心,如果变成轴心就会出现易仁永澄老师说的手段目标化的问题,一旦做不到自己规定的每天运动/每天做计划/每天10点睡觉就感觉计划又失败了,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就由一个重要计划的偶尔中断泛化到对生活方方面面的自我放弃,从结果上看反而让做计划成为了获得个人成长的绊脚石。

    习惯养成上升到个人成长主题层面可以考虑以“做到自律”这样维度的内容,而做到自律的关键其实是持续做,而不是每次做多少,就拿规律运动来说,通常都会给一个类似“每天运动10分钟”这样的计划,如果跑了一天外勤运动量已经很大,还有必要完成吗?易仁永澄老师总是强调计划要灵活有弹性的,但通过这个事例感觉到计划灵活性的背后有一个更高的潜在要求就是目标要清晰,自己希望规律运动的目标是维持身体健康,那么计划的灵活性就围绕每天保持足够运动量就好,如果出外勤等原因已经满足运动量就可以不安排专门做运动,如果伏案工作一天即使腰酸背疼感觉累也要做运动至少达到基本标准,如果运动的目标是减肥肯定就要有另外一种执行标准了。

    计划的灵活性还有一个条件是思维要打破非黑即白的判断标准,按照计划标准做了就是成功,没按标准做就是失败,所以干脆彻底不做了,这样思维方式就可以从“状态不好不想做”变为“状态不好少做点”。

    另外,个人成长应该围绕主题制定一个整体计划,但并不代表做计划之外的事情就不是个人成长,遇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就是个人成长吗?甚至可以说由失败获得的个人成长更加关键!如果把这些也看作是个人成长,其实就会更加积极地面对问题或者失败,而不是一出现问题就反感,计划一旦被打破就自暴自弃。

    回到感觉自己在多变的工作无法获得个人成长的话题,想想有哪些事情是让自己感觉有个人成长的呢?近一点是学习理解了社会救助的相关政策、知道了低保台账是什么还有里面包含的各类信息,在夏令营带领了开营仪式、闭营仪式,和小朋友有互动,远一点的有组织完成一场有大型活动活动、完成了一篇文章或者案例、讲了一次课,这样的事情都会让自己感觉到自己是在进步的或者说至少是感觉有收获的,还有一些让自己非常羡慕但不容易获得的“成就”还有,比如最近的其他同事做出工作手册或讲课,还有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活动照片和自己的感受,每次遇到那些自己想要但别人做到的情况时自己都会很羡慕,产生“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理。其实深入想一想做成这些事情并不代表一定获得了个人成长,有些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有些是自己做成了的事,更多的是感觉到有成就感,但有成就感并不等于获得了个人成长。

    感觉自己对于个人成长的认识还是在延续学生时代的思维模式:学习了知识、考出了好成绩就感觉开心,并没有关注这些背后真正的价值,这样的思维模式可能就造成了自己感觉不到管理工作的价值,就会感觉没有收获,没收获就感觉没成长。遵循本能追求可以获得成就感也不一定就是好的,感受不到管理工作的价值正正是因为自己并没有系统学习过管理,说白了就是不知道什么是管理,也不会管理,也正因为此其实在管理工作中能够获得的个人成长可能比直接服务还要多,只不过也要求自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学习和实践,想想社会工作服务自己大学学了四年、累计做了三四年,也就是个一知半解,更何况是几乎从来没有学习过的管理呢,所以还是要调整对管理工作的认知,有正确的态度、认真踏实学习、做好工作进而获得成就感。

    寻找保障个人成长的方法

    重新认识个人成长以后,工作多变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也需要重新分析,要解决的问题也会发生变化。自己的情况是在稳定的环境下能获得个人成长,而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就感觉不到个人成长,说明自己获得个人成长的系统太脆弱,需要迭代系统以适应环境多变的情况。

    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认知,正确认识个人成长并积极面对个人成长遇到的问题。第一是对个人成长的认知,做完不一定是个人成长,变成自己的经验才是个人成长,获得成就感也是让自己可以持续做的手段,要好好利用。第二是对痛苦的认知,感觉痛苦会产生自我攻击但也要意识到是标志着获得成长的机会。很多认知是三十多年的人生经历形成的,尤其是十多年的学生生涯给自己的思维方式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要改变确实很难,肯定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但是使用易仁永澄老师钻石行动中给出的突破自我的方法每天反思总结就有可能逐渐改变。

    其次是改变急功近利的思维方式,做到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每次看到他人的某个符合自己期待的成就就会激发内心的大象乱跑,所以总是希望自己做事能够事半功倍,做一件事就产出好多项自己期待的成果,比如完成一个任务,做之前就要有完美的计划,保证执行的时候不会出问题,顺利获得结果以后再梳理出指导工作准备的经验文章、执行过程的文章,然后把文章公开分享并配上结果相关材料作为证明(比如发布到朋友圈进行展示,嘿嘿,还是有点小虚荣)。一般情况能够有其中一项就已经不错了,完美的计划、顺利获得成果、可操作的经验总结,如果是抱着一次搞定的期待,那很理智的说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事了。

    何况能让自己有成就感的事情往往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情啊,历经波折终于成功才会铭记于心,简单搞定的通常就会被抛在脑后了,而且轻轻松松就能做到的事情会产生有分享价值的经验吗?也就是这样的前提条件会导致仅仅执行就已经耗费了很多精力的情况,根本无暇在过程中做好积累以便总结输出,并且一旦完成就不想再碰,这在易仁永澄老师的文章中也提到过(文章:永澄:为什么完成一件事之后会懒惰?),就是执行者只关心做完,但作为管理者还要反思和总结,以便形成经验在今后可以运用帮助自己更快更好执行。

    这种行为模式和自己当学生时应付考试很像,一旦考完了就再也不想看书了因为备考阶段太痛苦本能就想马上远离,这也是没有明白考试的目的,不知道学习的价值,外部奖励挤压内部动力,一步步成为所谓的考试机器,换到职场环境就是工作机器。(一点题外话:这也就是领导最近半年一直在说的管理者失职的部分,管理者应该给下属建立期望,但是当管理者自己都已经麻木的时候组织该怎么做呢?是否应该多做一些事给管理者充能,让大家感觉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呢?如果可以做一些事获得这样的效果效果,那么是什么样的事呢?)

    记得有主管曾经表达过感觉自己只是一个完成指标的机器,工作变化太快导致工作节奏紧张是外部原因,但从自身考虑其实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自身能力并未达到,所以导致停滞不前或者问题没有改变的最根本原因是自己的认知,认知错误导致注意力没有投放到解决问题上,如果个人成长真的重要,即使工作再忙也要安排时间做这件事。

    目前想到有两个方向可以入手,一是聚焦内容,先确定一个精深方向,稳定取得同类成果,比如每项工作都出一个知识清单,或者都写一篇经验文章,再或者都形成一个课件,另一个是聚焦任务,确保每项工作至少取得一个成果/确保自己每做一件事就有一件事的成果和收获,在过程中要寻找并建立恰当的工具帮助自己(比如易仁永澄老师的PORT、RSQC、GROW模型之类的),可以设定一个比较低的标准,先做起来再说,之后可以逐步升级。

    澄清了自己的想法以后,对于放弃或者中断了上半年一直持续的日&周&月计划也就不那么焦虑了,转而开始把时间投入到了产出文章上,虽然也没有写出多好的作品,比如获得广泛传播,但至少是让目前的自己满意的,这几年不是讲究一个做自己么,能让自己满意就挺好的啦。当然也有可能是掉进了另一个大坑,搞了半天自己满意的东西但其实价值不大,但是也没关系,就像看了易仁永澄老师这么多文章,其实也不是看过就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也是在遇到问题时有个模糊印象再翻出来认真阅读才有那么一点点帮助的,经验教训还是亲身经历更加印象深刻,所以才说多犯错才能快速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没想到追求个人成长反倒成了自我限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cl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