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收到了王林波老师和吴忠豪教授合著的一本书《统编小学语文优质课例与深度评析——王林波老师和吴忠豪教授这样研讨课例》,由于听王老师讲座中提到,所以对这本书,我很期待。
翻开目录,游览了一遍,我锁定了这一篇《最适宜的,才是最美的——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实录及深度评析》,一口气读完,让我很受启发。
1.王林波老师的导入精彩,我非常喜欢。王老师用诗句到杜甫的《绝句》导入,又由绝句中的两种鸟:黄鹂和白鹭,出示了鸟的图片。介绍了白鹭的蓑毛,就是看起来毛茸茸的,摸起来很软,很舒服。接着出示了白鹤、朱鹭和苍鹭,并逐一让学生与白鹭进行了对比,说出不同之处。
王老师这样的导入,就如吴忠豪教授所说,很有文化含量。最关键是紧紧围绕本节课的内容,为课文中重难点词语的学习做好了非常好的铺垫,也为对比方法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可谓是一箭三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导入效果。
2.吴忠豪教授的深度评析给了我课堂教学的方向与力量。吴忠豪教授如是说,现在忠告年级语文课上,老师一般都不安排写字。这堂课如果在最后或者课中留些时间把难写的字写几个,我认为更好。高年级语文课也应该有时间让学生去写写字,老师应该增强写字意识,这样对学生有好处。
读了吴忠豪教授的这一段文字,我的内心还是很激动的,庆幸我一直在坚持这样做。生字教学的那一课时,我一定会让全体学生拿出《书法》书,认认真真地写字。同时,我会在教室巡视,对于小部分不认真写的学生,我会重新复印一种字帖,让他重新完成。在我的要求之下,大部分学生能认真练字,能认真书写。看着他们在书写方面的点滴进步,我的内心是很欣慰的。
3.吴忠豪教授的对朗读的评析,更给了我语文教学与积累的灵感。他说,朗读时语文课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方式,是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积累语言经验,培养语感最好的途径。读懂句意难度不高,但是学生要读熟,能够脱口而出就有相当的难度,必须反复读,十遍、二十遍,这样读,才能真正熟读成诵,读成自己的语言。
对于吴忠豪教授所说的朗读重要性,我是知道的。可是反观自己语文课堂教学,实在是蚂蚁提豆腐——提不起啊。朗读有是有,但是顶多是三两遍、三五遍吧。对于吴教授所说的十遍、二十遍,实在是惭愧呢。语文教学第四个年头了,我从来没有让学生读过十遍、二十遍。今天遇到此书,读到此文,我又是何其有幸呢。幸运的开始就是,我现在还能开始改,还不算晚,还来得及。
4.吴教授还说,尽管大部分体会不如老师的体会深入,也可能不那么正确,但让学生经常这样训练,就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提高阅读的质量,并且能让学生主动地从文章里吸收更多的语文营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做的是引导,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评。接下来要安排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伙伴交流和相互点评,队友创造性的见解进行鼓励,对那些不那么正确的体会进行指导纠正。老师必须十分重视。
对于吴教授说到的引导,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如何引导学生来说,首先要用简洁的语言将学生思维的话匣子打开,才可能看到学生思维灵感火花的迸发,否则学生被问得不知所措,无从下口。经验告诉我,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真的特别重要。这一项教学基本功需要训练,不断地训练。
读着王林波老师的课堂实录,读着吴教授的深度评析的语言,我的内心涌动着一股股热流。我想起来李芬老师所说的,她可以静下心来研读名师的教学实录,且一遍又一遍,甚至能记下来那些好的环节。为什么我自己不可以吗?
我想起来神木一小刘利军老师说的学习力有三个要素: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对号入座,我最缺的是学习毅力,所以呢,缺什么补什么吧。从此刻开始,力争做到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