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三个书橱,原来放着老公和我的书,后来有了孩子,书就被孩子的书籍占了大半,不常看的书就被挤占到地下室,随着孩子的书越来越多,我们能摆的书也越来越少。周末在家收拾书橱,用了一上午的时间。
书橱里传统文化的书籍最多。四大名著,周易,山海经,菜根谭,围炉夜话,素书,智囊,周公解梦,大学,中庸,悦心集等等都像老朋友似的,任我按照书籍的大小随意摆放。
整理书橱诗词是必不可少的,从唐诗三百首,宋词300首,到顾城的诗,90岁日本老太太的《请不要灰心》,古今对联集萃新编,名联鉴赏辞典,所有这些都能让人在片刻的闲暇里,体悟出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人世间的尔虞我诈,以及必须面对的魑魅魍魉。
整理书橱曾经有一段时间,特别迷恋《大秦帝国》这套书,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很熟悉。那种纠纠老秦,共赴国难,百家争鸣以及各个国家的争斗联合,都写的特别精彩,简书的第一篇文章就献给了这本书。
整理书橱看完电视剧欲罢不能,买了冰与火之歌,纸牌屋。看黄金时代对萧红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买了萧红很多书,比如呼兰河传就是其中之一。
整理书橱有一类书就是心头好。我喜欢飘,所以就爱收集飘的各种版本,英文的,中文的,还有飘的续集就买了两个。老公喜欢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卡耐基成功之道,白岩松的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话语权,演讲的魅力,这些都是书橱不可少的书。
生儿子的时候早产,接触了一些佛学,所以就一发不可收拾,买了楞严经,金刚经,和了凡四训。
整理书橱有一类是作者没了,想留下来做纪念。陈忠实的白鹿原,杨绛的走在人生边上,我们仨,还有杨绛翻译的堂吉柯德就到了书架上。金庸的小说并不想买。初中三年,我的全部时间都献给了金庸的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为此我的中考成绩一塌糊涂,当时对金庸小说痴迷到什么程度呢?当时从学校到家有20分钟的路程,我能做到一边骑自行车一边看书,往来行人为之侧目。现在想想,如果那时候不看金庸的小说,好好学习,我的人生是不是就不一样了呢?英语后来成为我考大学,考研究生的短板,就是因为在初中的时候上英语课都在看金庸小说,导致英语完全不会。所以金庸的小说我是不敢碰的,让他留到初中时候就好。
整理书橱有很多书是从图书馆借书看到以后觉得写的非常好,于是也就买了,明朝那些事儿,把时间当作朋友,一百个人的十年,欧亨利短篇小说,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都属于这类。
整理书橱工具书这类很繁杂,有理财类的,有做表的,有Facebook效应的,还有各种设计的书。人就要持续不断的学习,现在有了网络,学东西相对来说简单,但是去深入学一个东西,还得要借助书本的经验,掌握的东西更多更快。
整理书橱有一段时间身体特别不好,需要调养,所以就买了中里巴人的求人不如求己,求医不如求己等一系列,还有脸要穷养身要娇养等等。
我比较关注诺贝尔文学奖,每年,诺贝尔文学奖出来时候,我都会买作者的书。当然,东野圭吾我还是买了白夜行和解忧杂货店。
整理书橱结婚时不会做饭,为了给老公作出美味,就买了一整套做饭的书,文怡的比较多,比如说精选家常菜,伴随一生的家常菜,从零开始用烤箱,从零开始学下厨,我就是根据这个学会做饭,而且做饭还可以,后来又陆陆续续买了老杨拿手家常菜,灯芯绒的亲情菜等等。
整理书橱有了孩子以后,就买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好妈妈胜过好医生,自由的孩子最自觉,家庭教育,给孩子读诗等等。给孩子也买了很多书,这些基本上都是一些名校,名师按照年龄重点推荐的书,一口气买很多本,比方说纳尼亚传奇,格林童话,小飞侠,小王子,成语小故事,汉字树,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爱丽丝梦游仙境等等。
整理书橱女儿最主要的书还是绘本,各种各样的绘本,她看的最多的是小鸡卡梅拉系列,小虎侦探队系列,神奇的校车系列。绘本中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蚯蚓的日记,上学就看系列,还有很多揭秘系列,自我保护意识培养书等等,都被女儿翻烂了,她特别爱看。如今儿子也很爱看。
整理书橱女儿越来越大了,她的涉猎已经不满足于我给她买的书了,所以她自己就有了一整套的杨红樱的作品,脑筋急转弯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等等。
整理书橱地下室的书基本上都是特别早以前买的书,还有很多法学的经典书,家里三个书橱已经够多了,实在摆不下了,只能委屈他们。
整理书的过程就是与书对话的过程,抚摸着一本本书,满满的成就感,随手翻到熟悉的章节,心中尤为欢喜,就好像看见老朋友一样亲切。在没有孩子之前,自己每天以书为伴,也是很有意思的事儿,书本就是我的心头好。
整理书橱哈佛大学有一个老师,在讲幸福论的时候,他说家里的东西可以不多,但是一定要放一些你喜欢的东西,这样你就绝对不会抑郁。非常的感谢家里人,他们能给我这个三大厨的空间,让我能够在休闲时光与书为伴,看着这些书,真是满满的幸福感。
网友评论